負庫存是致命問題,它不僅使公司信息部數(shù)據失真,而且會對賣場毛利率造成嚴重影響,進而影響企業(yè)財務。
而盤點工作便是對商品管理活動的大檢閱,如庫存失真等許多問題的發(fā)現(xiàn)便仰仗于此。很顯然,多數(shù)情況下,大家都把盤點當成一種必須完成的任務,而沒有對它進行客觀分析。
產生負庫存的原因有很多,盤點就是它的主要原因之一。經筆者實踐總結,有以下十種原因導致賣場負庫存。
1.信息錄入員的單據打制情況。單據打制錯誤、延遲都會影響庫存,商品驗收后,這種情況會消失。
2.理貨員驗貨失誤。箱品不拆箱驗貨,但一箱商品夾雜兩三種條碼是很常見的事;沒發(fā)現(xiàn)商品條碼原本錯誤或已更換;因為不仔細,將兩種商品當作一種商品驗收。
3.某些商品單進,銷售時卻是箱出,造成很大差異。
4.退貨過程中,某商品需全部退貨,但未及時下架而被顧客買走,形成銷售。這種原因比較好查,單據修改后即可。
5.商品不是全部以總部直配的方式到各門店,店面分布范圍廣,他們各自就近選擇供貨商,致使總部統(tǒng)一下發(fā)的信息無法完全準確。
比如,A店跟B店的供貨商有所不同,但是總部下發(fā)信息時卻是統(tǒng)一的,因此很多商品存在兩個供貨商。某些商品A店有,但B店不一定有;有的商品A店沒有,B店有。
6.文體百貨區(qū)的商品常大量使用店內碼,驗收時套用店內碼入庫,銷售時卻仍有掃描商品條碼信息,從而造成庫存一長一短。要特別注意的是,理貨員在使用店內碼時,要確認條碼無信息,或者將原條碼覆蓋;另一方面,收銀員在銷售時針對該類大量使用店內碼的商品要有相應檢查,有店內碼的就先掃店內碼。
若想杜絕此類問題,最根本、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不用條碼建信息,全部貼店內碼銷售,但這種辦法會給采購造成一定困擾。全部使用店內碼使商品無法區(qū)分,哪些批次貨品銷售較好無法統(tǒng)計,以致進貨喪失針對性。若按條碼一一建信息,恐怕信息量太大,有些商品或許只進這一次,為這唯一一次的進貨建個新碼,占用一個商品信息資源,是不可行的。
7.針對顧客選擇同類商品的N個品種或口味,結賬時,收銀員未一一掃碼,使用了“*數(shù)量”鍵,把不同貨號商品同時結賬。另外,當掃碼槍掃不上,需用手輸結賬,輸入錯誤時,也會造成負庫存。
8.內部調貨操作錯誤,結賬貨號非實際提領物品貨號。
9.贈品當作一般商品銷售。在客流高峰期,很難避免這種情況的發(fā)生。
10.盤點過程的疏漏。每月一盤點,這個工作需要極大的責任心。盤點前的準備工作很重要。我所在的店使用的是價簽盤點。
價簽與商品的統(tǒng)一,必須做到有商品就有價簽;
商品歸位,同種條碼商品與價簽按順序擺放整齊;
需要寫庫存盤點表的庫存商品,必須確保到盤點前不再出庫,盤點認真且寫清條碼、名稱及數(shù)量,以避免商品的漏盤、錯盤、重盤。若準備工作未做好,盤點完畢,再拿著盤點差異表找差異,那簡直是掩耳盜鈴的做法。
很多后臺管理人員,并不了解負庫存是怎么回事。在他們看來,根本不可能存在這么多漏盤的商品,所以簡單地歸結為前臺POS機數(shù)據未發(fā)送到后臺服務器。這種情況最大的原因就出在上次盤點,甚至上上次盤點。
盤點的優(yōu)劣主要在于“責任心”,憑借機器去解決人員責任心問題是不可能的。
解決負庫存問題的主要困難:
負庫存產生后,很難找到它的源頭,因此也無法堵住源頭。
負庫存商品往往大批量的出現(xiàn),使得每天調整負庫存的工作量加大,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判斷是否為錯盤、漏盤與重盤。今天可以修改5個負庫存,可今天過去,又可能出現(xiàn)10個負庫存。
負庫存商品的解決需要各個部門配合,單純靠信息部,完全無法降低負庫存產生的幾率,把出現(xiàn)負庫存責任推給信息部更是不當。因為這是系統(tǒng)工程,有時甚至需要供貨商的配合,所以需要很復雜的協(xié)調工作。
負庫存是致命問題,它不僅使公司信息部數(shù)據失真,而且會對賣場毛利率造成嚴重影響,進而影響企業(yè)財務。
而盤點工作便是對商品管理活動的大檢閱,如庫存失真等許多問題的發(fā)現(xiàn)便仰仗于此。很顯然,多數(shù)情況下,大家都把盤點當成一種必須完成的任務,而沒有對它進行客觀分析。
產生負庫存的原因有很多,盤點就是它的主要原因之一。經筆者實踐總結,有以下十種原因導致賣場負庫存。
1.信息錄入員的單據打制情況。單據打制錯誤、延遲都會影響庫存,商品驗收后,這種情況會消失。
2.理貨員驗貨失誤。箱品不拆箱驗貨,但一箱商品夾雜兩三種條碼是很常見的事;沒發(fā)現(xiàn)商品條碼原本錯誤或已更換;因為不仔細,將兩種商品當作一種商品驗收。
3.某些商品單進,銷售時卻是箱出,造成很大差異。
4.退貨過程中,某商品需全部退貨,但未及時下架而被顧客買走,形成銷售。這種原因比較好查,單據修改后即可。
5.商品不是全部以總部直配的方式到各門店,店面分布范圍廣,他們各自就近選擇供貨商,致使總部統(tǒng)一下發(fā)的信息無法完全準確。
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