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人士認為,永輝(拓展選址信息)模式在某種程度上有賴于其多年來培養起來的供應鏈管理和整合能力。胡春才告訴記者,永輝生鮮的優,很大程度上在于其源頭采購,在各地選取品質優良的品種,采購成本也大大降低;一些農產品很奇怪,在相鄰的兩座山上,其品質可能就不一樣,而源頭直采,就能直接選取那些品質最優良的。
對于永輝的生鮮優勢,一些業內人士也有不同的看法。
1.對于永輝生鮮品類的創新性,沈建國認為,永輝是做海鮮起家的,其在生鮮上的優勢,一個原因是其水產品做得好,但生鮮四大品類(熟食、蔬果、水產、肉禽)當中,水產品銷售占比是最低的。在熟食、蔬果、肉禽這三大類中,永輝的優勢只能算是相對可以,并不具備突出的創新性。
2.永輝生鮮之路,是向下走大眾生鮮之路,還是向上走品位、精品生鮮路線。這個問題的提出,實際上有幾個現象引出的,也是永輝今后必須要考慮的。
首先,初級生鮮品在經營,由于高損耗,實際上永輝賺的是辛苦錢,那么永輝的低價生鮮形象如何長久保持?
另外,中高端生鮮市場已經有成功案例,如北京的華堂超市,非常成功。然而永輝北京生鮮缺少面向中高消費的加工食品,永輝如何學習、發展和創新精品高端路線?
此外,就是商品結構的協調和均衡問題。食品和非食品怎么定位展開,初級生鮮品的高中低定位,以及食品和非食品大類協調和關聯度問題,也是永輝要仔細考慮的。比如,永輝商品整體結構頭重腳輕,生鮮聚客問題解決之后,品類關聯和整體盈利成了最大問題,這從報表中也不難看出。
四、永輝的行業者說
記者:永輝第三季度新開店18家,等于上半年開店之和,如何看待永輝目前開店戰略?
沈建國:像永輝這樣的大型超市,要由之前“靠一己之力,重點考慮獨立開店”,向多種商業業態綜合體靠攏,形成結合綜合業態的商業磁場,單店的績效會較好。
市場趨勢變化很快,商業磁場趨勢快速轉變,購物中心已經變成主流,單一業態、單一中小型量體未來吸引來客數將更為吃力!
蘇寧廣場、萬達廣場等全商業組合mall,帶有超市業態,一方面與小型的購物中心競爭,另一方面也使得永輝這樣的超市賣場碰到“整體商業模式”沖撞。像蘇寧如果在商業地產轉型上取得成功,變成商業綜合體的Mall業態,這對大型超市和百貨商場的客流也會產生自動麻將機遙控器 稀釋作用。
所以,百貨和大型超市在某種程度上要修正發展策略,與購物中心相結合,修正商業磁場。
胡春才:永輝大量開店,因為已經剎不住車了。現在的開業門店,都是前幾年簽訂的物業,現在不開都不行了。
洪濤:從北京永輝的門店來看,其開店質量還是不錯的,作為一個二三線城市走出來的超市,業績還是很不錯的。
記者:對于大賣場來講,生鮮經營規模是否越大越好?
沈建國:我認為大賣場的一個使命就是提高消費者的滿意度。
過去大賣場的策略是吸引顧客1-2周一次的來店頻率,追求客單價!但是現在大賣場開店密度已經造成大家都不具備過去的稀有性。因此,來客數策略需要大幅更張,以“來店頻率”的最佳來達到業績提升的目的,應該以每周2-3次來客數為目標。
比如日本的超市,很多建在地鐵附近和百貨公司地下,同時熟食與即食產品很發達,消費者天天去,尤其吸引上班族與主婦下班回家前的晚餐購物,這樣就會整體轉變整個經營的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