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商集團20周年史料征集活動昨圓滿結束 魯商集團20周年史料征集活動昨圓滿結束 2012-11-23 13:58:35 來源: 魯網 網友評論 0 條 進入論壇
老物件見證魯商20年蝶變 魯網11月23日訊 “我們家的大件全跟老商業廳有關系。那個時候,那個年代,老商業廳就是山東商業的標志,跟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看到本報刊登的《尋找魯商記憶》魯商集團20周年史料征集活動后,58歲的鄭先生翻箱倒柜,拿出了自己珍藏的“魯商記憶”——“老三樣”購物憑證。從11月9日,史料征集活動開始后,不斷有來自濟南、淄博等地的讀者打來熱線電話,詢問征集活動細節,有的甚至多次登門獻“寶”。對魯商集團的赤誠之心,令人感動不已。截至昨日下午,已登記史料達一百余件,多數已送交本報,或由本報復印、拍照留下備份,史料征集活動圓滿結束。 泛黃發票見證成長 “我有電視機的購買發票”“我有山東商報的創刊號”……在過去的十幾天里,記者也在被一個個愛心電話,一位位赤誠讀者所感動。泛黃的發票,半導體收音機,訴說著曾經的老商業廳——現在的魯商集團在人們生活中的地位。 手拿著一摞泛黃的發票,58歲的鄭先生帶來了上世紀70年代對“老三樣”的記憶。 1975年,在百貨站專業批發商店,家人買到了第一臺縫紉機;1978年,在五金交電供應站,他抱回了泰山牌半導體收音機;1986年,一輛嶄新的天津產26寸飛鴿牌自行車走進了家門……“我們家的大件全跟老商業廳有關系,那個時候,那個年代,老商業廳就是山東商業的標志,跟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他告訴記者,這些老物件他都保留著,有的至今都還能使用。 來自淄博博山區的讀者也告訴本報,他收藏了大量改革開放前的票據。那是個憑票供應的時代,商業廳在人們心目中占據著不可替代的地位。這些泛黃的票據也見證了魯商集團的變遷成長。 為送史料兩度登門 從原來的省商業廳,到如今的山東商業航母,魯商集團的20年,也是個人命運、家庭歷史發生翻天覆地巨變的20年。《尋找魯商記憶》魯商集團20周年史料征集活動,也勾起了人們的幸福記憶。不少讀者在熱線電話中感嘆,經過20多年的發展,人們的生活已今非昔比,唯一不變的是對魯商集團,及前身省商業廳的依賴。 家住濟南舜玉小區的于老師打來電話,她家里保存著一大摞銀座的購物袋,不知能否派上用場。聽說需要鑒定,心急的她當天就趕到了本報辦公室,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購物袋鋪了整整一張辦公桌。經過仔細辨認,我們發現了一個1996年銀座開業后最早對外贈送的購物袋,格外珍貴。 老人也跟著高興,她告訴記者,從1996年銀座開業后,她們家的生活就和銀座分不開了。“從銀座商城,到泉城廣場地下銀座,再到八一銀座,都是我們家人經常光顧的地方。”她介紹,如今銀座已經開到了玉函立交橋,離舜玉小區更近了,他們購物也更加方便。 而更令我們感動的是,老人從報社回家之后,仍不放棄繼續尋找有關魯商集團的史料。兩天之后,她和老伴冒著嚴寒一大早又送到了本報社。 評獎結果即將揭曉 據統計,截至昨日下午5時,本次史料征集活動共征集到各類史料一百余件,均已一一做好登記,多數已送交本報,或由本報復印、拍照留下備份,史料征集活動圓滿結束。既有代表時代轉型的“老三樣”“新三樣”購物憑證,也有山東省商業廳、山東省商業集團總公司、山東省商業集團有限公司三個歷史時期變更交替的圖片,還有銀座汽車售出的最早的發票、《山東商報》 改刊后發行的首期報紙等豐富的史料。 據主辦方介紹,此次活動征集結束后,將迅速組織評選,并準備了豐厚的獎品。評獎結果將擇日刊登在《山東商報》和魯網上。(山東商報記者陳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