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緗綺:商者無域
2012-12-07 11:02 | 作者:webmaster | 來源:本站原創 | 查看:102次

對于一個生活在濟南的人來說,許多東西是離不開的,比如說,星羅棋布的銀座零售連鎖店。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只要人員密集的地方,必有銀座。銀座這個家喻戶曉的名字已經深入人心,成為濟南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實際上,銀座零售只是山東省商業集團麾下眾多企業的一部分,因為與市民的生活息息相關,才如此受人關注。福瑞達制藥、魯商地產、銀座索菲特大飯店、銀座佳驛、山東商報、山東一卡通……魯商經營的觸角從百貨到超市,從地產到家居,從酒店到汽車,從制藥到報紙,從教育事業到文化產業,商者無域的理念由此得到了最好的詮釋。
從去年底至今,全球經濟持續放緩。在經濟形勢總體下行壓力較大的情況下,中國傳統零售業表現低迷已成不爭的事實。董事長季緗綺坦言:“今年上半年,魯商集團的零售業增幅回落了二十多個百分點。商務部監控的3000家規模以上的大店系統同期增幅為8%左右,也是回落了十幾個百分點。”
魯商集團經過二十年超常規與跨越式的發展,特別是近九年來,每年的銷售額與利稅都以30%以上的高速度同步增長,2011年的銷售規模突破503億元,利稅42億元,躋身中國企業500強第201位,全國服務業500強第68位,在山東服務業排名第1位。今年上半年,魯商集團實現考核收入257億元,同比增長7.9%,實現考核利潤14.5億元,同比增長31.4%。那么,作為這樣一艘商海航母的艦長,面對新的挑戰,季緗綺又是怎樣認識與應對的呢?
“盡管魯商集團的增幅回落,我們還是超過了全國平均水平。”季緗綺話鋒一轉,理智而充滿信心地分析道,“我們在市場經濟當中就像長跑,難就難在1000米到2000米的時候。你困難,別人比你還困難,你資金緊,別人比你還緊。你使勁往前跑,距離就拉開了。我從不認為,外部市場環境出現危機,企業就一定要采取保守策略。往往逆勢而為,就有著很大的機遇。2008年亞洲金融危機期間,恰恰是我們企業發展最快的時期,超過萬平方米的大型超市一年開了16家,今年我們要開25家新店。危機也是抄底的絕佳時機,當然也必須做好風險防控。”
商海航行,機遇與風險總是共存,就像一對難以分舍的孿生兄弟。1992年,山東省商業廳在全國商業系統第一家整建制轉體,放棄國家干部身份,剝離一切行政職能,不留退路地以企業身份走向了市場之路。轉眼二十年過去,一個商界巨鱷巍然屹立在齊魯大地上。二十年的風風雨雨,一路走過來,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親歷者才會有切身的體會。那時的魯商集團零售與制藥等發展勢頭與效益俱佳,房地產與教育等產業也看到了非常好的商機,卻苦于資源不足難以放手大干,傳統批發業與裝飾裝修企業盡管創造了當時近一半的銷售額,卻由于市場的和機制的原因,虧損額幾乎吃掉了盈利企業的大半利潤。由此,季緗綺與魯商人面臨著一個新的關口。
“魯商人一向不乏改革和創新的勇氣。”回憶過往,季緗綺思緒萬千,“在自己十年慶典來臨之際,我們沒有用鮮花來裝點,而是向自己揮起了手術刀,將傳統批發和工程裝飾類企業全面改制,不改制又扭虧無望的企業,2002年底必須停下來。”對照國內外先進企業發展歷程,科學分析外部環境和內部產業現狀,季緗綺帶領一班人提出了“多元化投資、專業化經營”的發展戰略,“突出主業、銜接產業鏈”的經營理念,“資本運作、兼并聯合”的運作方式,“以集團總部為戰略管理和投資控股管理中心,以產業次集團為利潤中心”的管理模式。毫無疑問,季緗綺制定的戰略決策是富有前瞻性的,而戰略實施又是慎重而穩妥的。經過合理分流員工,艱難的企業改組,巧妙的資產整合,在兩年多的時間里,魯商集團對19家二級公司和近200家三級公司進行了改制,分流安置員工一千六百多人,實現了艱難而又平穩的戰略轉型。
甩掉包袱,是為了更好的前進,魯商集團重新規劃了自己的產業布局,以零售業為主,重點培育房地產與制藥兩個產業,整合資源,優化盈利模式,實現集團的新跨越。在總體戰略的指導下,一系列措施緊鑼密鼓地部署,從宏觀與運作兩個層面把集團引上了健康發展的康莊大道,僅用了四年,轉型的陣痛就變成了沉甸甸的收獲。集團主業更強了,重點產業發展更快更好了,綜合實力有了質的飛躍。這個時候,季緗綺在思考,魯商集團的下一步應該怎么走?
“2005年秋,在魯商集團第一次黨代會上,一個新的目標被鄭重寫入了會議決議,那就是,到2007年,使集團的銷售規模達到100億,利稅達到10個億,分別比2004年翻一番,到2010年,銷售規模超過200億,利稅超過20億,比2007年再翻一番。進一步突出零售的主業地位,以制藥和房地產為兩翼,各產業協同發展,高度重視并積極采用兼并聯合和資本運作方式,向更高層次,更高階段,更廣闊的范圍改革創新,開拓進取。”季緗綺雙目凝重地回憶著那段不平凡的歷程。

在此宏偉目標的鼓舞下,銀座零售業作為魯商主力軍,再次擔負起發展領頭雁的使命,如今已經橫跨山東、河北、河南多省,萬平方米以上的分店一百多家。2011年,為更好地適應市場發展趨勢,集團對零售業進行分類重組,將銀座零售業細分為百貨、超市、購物中心、家居四大業態,進一步提升了專業化運營能力,極大地激發了各業態發動力和后勁。制藥業以山東省藥學科學院為依托,現擁有兩家國家級研發平臺、四家省級科研院所、三個省級實驗室,并先后設立了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科研實力顯著上升。眼科主導產品“潤潔”與“潤舒”滴眼液已占國內市場份額的20%,是全國最大的眼科用藥生產基地。骨科主導產品“施沛特”占國內同類藥市場份額的80%。研發的透明質酸產品占據國內主要市場份額,并遠銷日本、韓國、美國、歐洲等國際市場。房地產板塊與集團商業擴張緊密結合,健康發展,成為一個年開發量逾百萬平方米的地產板塊上市公司。酒店旅游業擁有開業和在建五星級酒店6家,經濟型酒店門店70多家,遍布省內外的各業態門店達到100家。2011年,集團又斥資開發天蒙文化旅游度假區,正式進軍景區開發。魯商物產業擁有鐵礦和錫礦資源,獸藥貿易規模居省內前列,所屬農資超市在省內濰坊、濟南、菏澤等地達到36家。集團教育業在濟南、青島、煙臺、淄博等地擁有四所本、專科學校,全日制在校生5.3萬人,同時還建有一所企業大學和一家連鎖經營的幼教集團……
“目前,宏觀經濟環境處在一個困難時期,外需出現了疲軟現象,但是,只要消除消費的障礙,大力啟動國內市場尤其是縣域市場,就可能有效地擴大內需。”談到經濟發展所面臨的嚴峻形勢,季緗綺若有所思地說,“以濟南為例,萬平方米大型超市40多家,可周邊縣鄉卻沒有一家。部分地區在計劃體制下,尚有各級供銷社,等到供銷社退出后,幾乎全是小門店經營,農村成為假冒偽劣商品的重災區,其零售市場的環境甚至比不上計劃經濟時代。除了向縣域發展外,魯商集團也在尋找市場空白點。如通過自建7000畝農產品種植基地,建立冷鏈物流,實現農超對接。電子商務也可以減少銷售成本,提升利。 總之,外部環境變了,企業也要隨之而變。我最近在思考的一個問題,我們銷售的產品有三十多萬種,目前廠家仍然把賣場作為主渠道。可未來越來越多的產品勢必退出傳統賣場,通過網上銷售。百貨店是一百年前發展起來的產物,而電子商務則是具有顛覆性的業態。現在的年輕人主要的消費品不是在百貨店里買了,是通過電子商務買的,如果再建這么多百貨店大家都不來買東西那有什么用?目前,魯商集團正在與南洋理工大學研發電子商務新模式,市場形勢瞬息萬變,如果我們不能及時變革創新,就會被市場淘汰。”
開拓者的腳步永遠不會停止,季緗綺與魯商集團在“激情拼搏、全心奉獻、快樂工作、健康生活”的企業精神及“立在誠信、興在創新、成在協作、贏在執行”的核心價值觀的指引下,正向著自己的宏偉目標健步前行。
商者無域,誠者無疆,魯商集團的明天更值得我們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