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社區超市向中型超市轉型 精品超市崛起 2012年深圳超市發展起起伏伏,整合動作不斷。雖然不少業內人士已經用“穩中有升”、“已完成全年銷售任務”等樂觀的字眼來描述今年不太樂觀的行情。但為了更好地滿足消費者日益提升的消費需求,各超市在提供特色服務、細分業態構成、提升人氣等方面集中發力。
精品超市成“新寵”
近兩年,深圳的超市吹起了向精品超市過渡之風。近日,華潤萬家更宣布,到2016年,擬將旗下的兩個精品超市Ole’和BLT擴至80家。而從2004年推出第一個高端超市起,華潤迄今僅發展了20多家高端超市,這意味著今后4年內,年均要新開10多家店。
雖然大部分老百姓一聽到以英文名字命名的超市,腦海中浮現的是“高端、特別貴”的印象。但現在,深圳的零售商家一直在淡化高端的概念,反而用“精品、特色”等詞匯,以市場的特色化來形成各自的賣點。比如,記者在今年年初開業的SMART超市里看到,由于它的目標人群是福田中心區附近上班的白領群,因此它在超市里設置了許多特色商務精品餐廳,例如有“長濱制面所”、日式料理“梟”、茶餐廳“旬一間”等。相對其他精品超市中午只售賣面包沙拉、盒飯炒面、快餐等產品,這里無形為“白骨精”們提供更多的消費選擇。
當然,精品超市還力圖營造一種更為舒適的購物環境。華潤萬家超市的相關負責人表示,“精品超市之所以稱為精品,除了貨品和價格外,最能體現其性質的應該是細致的服務”。據記者了解,華潤萬家旗下的BLT超市對物品擺設的要求就非常高。如果顧客想購買果汁飲料,在同一區域就可以快速找到來自內地、美國、泰國、澳洲等地出產的產品,同時分類明確,各式果汁種類豐富、且讓人一目了然,確實為消費者節省了不少采購時間。
社區超市集體“瘦身”
在租金、人工成本上漲、電商沖擊,零供矛盾紛擾下,深圳的零售商一方面試水精品超市尋求多元化轉型;另一方面則開始集體“瘦身”,紛紛向中型超市轉型。
據了解,2009年4月,沃爾瑪為了開拓新業態,在深圳紅荔、蛇口以及梅林三地試水了位于社區附近、面積介于便利店和標準超市之間的中小型零售業態“惠選店”,其特色是商品平價且接近社區,品類多過便利店,每家店經營面積約300平方米,以食品、日用必需品為主,這是沃爾瑪在中國市場首創。但今年年初,沃爾瑪低調地將這3家沃爾瑪“惠選店”關閉。
“當地的商業競爭過于激烈是導致沃爾瑪難以將‘惠選店’經營下去的原因之一,比如當地的便利店業態十分發達,7-11、萬店通等知名連鎖便利店在深圳數量均超百家。”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雖然如此,沃爾瑪仍然要大力發展這一業態。沃爾瑪國際業務總裁兼首席執行官董明倫透露了沃爾瑪(中國)的發展思路,“我們確實在將目光投向一種新的門店模式,一種規模更小的中型門店。”
同樣試水中小超市新業態的華潤萬家,目前旗下的標準超市已達700多家,主要依托于各大社區。據內人士分析,如今由于商業地產供應的限制,零售商家面積達上萬平方米的大賣場已經難以在一二線中心城市進行復制了。通過拓展中小型超市的業態,已成了很多零售商家的必然選擇。
與購物中心良好“互動”
如今,深圳每新開一家購物中心,人們除了關注其進駐的品牌,肯定還會再留意一下是哪家超市進駐。確實,在購物中心發展成熟的地方,超市可以與購物中心能起到良性互動,相互增進人氣。
比如,位于龍崗大道沿線的龍崗CoCo Park今年8月9日試營業,深圳第二家山姆會員店也于同日開業。龍崗山姆會員店最大的特色是在全國首次推出商業會員商品陳列中心,滿足企業和團體等商業會員更快捷、方便的采購需求。記者發現,與福田的山姆會員店相比,龍崗店顯得更寬敞,店內主通道寬度將拓寬到5米,且主通道不會陳列任何商品。
另外,今年國內零售巨頭華潤萬家再次推出新全的超市業態品牌——“V+城市超市”,首家試水店入駐寶能all city購物中心,于12月7日開始營業。華潤V+城市超市以“中產、健康、有機、品質”為品牌定位,是華潤萬家繼Ole’和BLT后推出的又一超市業態。“V+城市超市”在經營面積上要大于BLT;購物環境溫馨、輕松;重點經營生鮮、食品、個人護理用品類,引領城市現代與健康的生活方式。
僑界文化藝術節系列活動于瑪莎天鵝堡舉行
由深圳市僑商會國際事務委員會、瑪莎國際健康美容管理集團等聯合承辦的深圳市第八屆創意12月重點項目之一的第三屆深圳市僑界文化藝術節系列活動“僑心相印、僑緣暢聚,迎圣誕賀新年僑界聯誼歡樂夜”于近日在華僑城香山中街瑪莎天鵝堡會所如期舉行。
在當天活動中,除了豐富多彩的文藝節目表演外,瑪莎抗衰老專家李宏巖教授還分享了“遠離癌癥、走進健康和青春”專題演講。
據悉,在新年來臨之際,瑪莎特推出系列優惠:開卡一月內項目任做,并有禮品贈送。近期,瑪莎還開發出抗衰老駐顏新產品及經絡養生療程項目,意在讓生活在鵬城的更多愛美女性內外兼修、舒緩解壓、容光煥發的應對不同的生活挑戰。
(深圳特區報 記者 吳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