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品牌營銷近10年了,考察企業無數,每每到企業和老板們溝通時,他們大多數會拿來一本或幾本制作精美的“VI手冊”給我看,以顯示公司由“土”轉“洋”的決心和舉措,每次我都會非常認真的看完全冊,希望從中能找到企業的核心定位和品牌特色,但幾乎每次都讓我失望,面對企業領導誠摯的表情,我只能用“設計挺漂亮”或“設計挺全”來回應,說實話,和我想象的有點遠,有些干脆是“白費力氣”。
據世界品牌實驗室報道:不可否認VI很重要,特別是對食品企業,VI是一種高效的宣傳工具,讓消費者無論在什么地方都可以看到統一的品牌形象,加強記憶,對企業來講確實比較重要,然而,大多數企業卻只看到了表現形式卻忽略了表現內容。
在企業VI的表現上,存在以下幾點現象:
中國大多數企業VI是“花瓶”。
一大本的VI手冊,每天放到辦公室,誰來讓誰看,從設計VI成稿到現在都一、兩年的時間了,但公司的送貨車還是貼著原來的貼圖到處跑,沒有應用,成了擺設。
另外,VI的設計是精美的,VI手冊的制作是精細的,看起來很漂亮,但往往實用性不強。在中國的VI其實主要停留在標志的設計和應用上,主要有專業的設計師獨立完成,缺少了和消費者溝通的部分,標志的設計也往往按照企業的意愿來演繹,相對比較自我,真正的好VI,應該是讓消費者容易記憶,容易聯想,最好能占有現成的心智資源,如:納克的“√”。
在做好了VI手冊以后,關鍵在于應用,讓其變為和消費者溝通的橋梁,而非辦公室的欣賞品。
VI設計要建立在品牌定位的基礎上進行的,是品牌營銷的一部分。
先做表現,先印刷再說,往往作了以后,做覺得不理想,再進行更換,還是不理想……標志、包裝等換了多次,仍不滿意,有些是一個產品一個樣,上百個產品,誰也不挨誰,這種情況是企業的普遍現象,糾其根源在于沒有找到根本,沒有找到想要表現的主題,也就是品牌定位。如:百事可樂為了突出“新一代”,選擇了藍色,蒙牛為了突出來自大草原,選擇綠色等。
VI是指企業的視覺表現,包括的內容應該是很全面,不僅僅是標志的應用,更多的是市場的表現,如終端形象展示、包裝形象、活動形象等,是品牌營銷的重要一部分,所以在有了品牌定位后,一定要把展現品牌形象的工具統一起來,在市場上形成合力,才能影響更多的消費者。
VI設計不是越全越好。
有些人該說了,上邊說VI很全面,這里又說不是越全越好,是否矛盾?這里的意思是要抓主要矛盾,特別是針對廣大中小型的食品企業,本來市場資金就不充裕,就先不要為了統一形象,按照VI手冊里的東西,一個都不少的要統一,如“垃圾桶”、“花盆”等前期用不上、對品牌形象影響不大的東西,完全可以等公司慢慢做強做大后再一一完善。
但市場需要用的東西則盡量能夠做到位。
VI是和市場運作緊密相連的。
市場是經常變化的,每年都會有不同的市場主體配以不同的市場活動,為了提高效果,需要用市場表現、終端表現等來配合,可能除了標志不變以外,其他的可能都要變。如百事可樂07年推出“敢為中國紅”系列活動,階段性的將自己的“百事藍”破天荒地改變為紅色。有時為了開發新區域,甚至連標志都要重新換掉,如:聯想為了進軍國際市場改名“Lenovo”等。
VI不是一成不變的,更不是一勞永逸,VI是傳播的工具,只要有利于企業樹品牌,擴大傳播易于傳播的都可以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