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徐家匯地鐵站港匯恒隆廣場出口處春意盎然,極具中國特色的新春裝飾營造出熱烈、喜慶的節日氛圍。而商場內川流不息的顧客似乎讓瑞銀剛剛發布的一份報告有些站不住腳。該機構跟蹤部分零售公司后認為,受電商的沖擊,傳統商業人流量開始負增長,成為相對不被看好的產業。
港匯年銷售額增長10%
瑞銀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傳統商業人流量開始負增長,成為相對不被看好的產業。上海港匯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婉雯接受商報記者采訪時,表達了不同的看法。她認為“電商的發展有其局限性。服務業和顧客體驗感是電商的短板”。
去年是電子商務最激進的一年,截至2012年11月30日晚9點50分,淘寶和天貓的本年度交易額已突破1萬億元,在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云看來,1萬億元只是剛剛開始。“我們銷售額和租金依然保持增長。”據了解,2012年,港匯恒隆廣場銷售額達36億元,同比增幅近10%。
不同于許多零售企業的電子化轉型,港匯尚未涉足線上業務。“我們會通過微博以及企業網站來加強與消費者的互動,但短期內不會引進線上消費模式。”陳婉雯表示。
活動及品牌帶動消費
“我們每年舉辦的各類營銷和現場活動不下數十場,濃烈的商業氛圍是電子商務無法做到的。如何使商場更加年輕化和潮流化比電子化更加重要,畢竟港匯現行的消費模式還比較成熟。”
2012年港匯恒隆廣場根據節慶、新品上市季等因素,結合當季的不同熱點舉行了十多次大型主題活動,如攜手一線品牌舉行的春夏、秋冬兩次時裝發布秀;“愛游港匯”的情人節與白色情人節活動等。
此外,不斷引進新品牌也使港匯保持著新鮮度。2012年,港匯一樓陸續引入了GUCCI、Bottega Veneta、Tiffany、MCM、JIMMY CHOO、CHAUMET等國際一線品牌;B1層引入了Massimo Dutti、Spick & Span、周生生、Neuhaus、ALDO等;二樓引入了溥儀眼鏡、Allen Edmond、Pierre Balmainbag & shoes、DVF、Kate Spade、Anteprima等;三樓引入了Club Monaco、Mandarina Duck Claire's等。其中不少品牌均是首次進駐國內。
(來源:上海商報 作者:金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