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茂業系對大商集團旗下上市公司大商股份的舉牌,茂業系和大商集團這一南一北兩大商業巨頭之間的碰撞已無法避免。與銀泰系爭奪鄂武商控股權不同的是,此次爭奪的雙方實力更為強勁,且都有著布局全國的野心。
有業內人士甚至分析,此次爭奪的結局將在很大程度上改變我國未來的百貨商業版圖。
兩大商業巨頭正面碰撞
公開信息顯示,大商集團是我國最大的百貨商業集團,目前擁有大中型店鋪200多家,遍布14省70多個城市,總建筑面積超過1000萬平方米,員工總人數22萬人,2012年銷售收入突破1310億元。除了在東北地區占據絕對龍頭的位置,大商集團在華北市場的實力也不容小覷,另外還在四川、陜西等多個省市完成了布局。
爭奪的另一方茂業系則為資本市場所熟悉,2008年四季度其曾創下17天內全面舉牌渤海物流、深國商、商業城三家上市公司的戰績,并最終成功入主渤海物流。目前其控股的A股上市公司就包括成商集團和渤海物流,另外還持有商業城10.24%的股份。通過資本運作的方式,茂業系已成為國內商業市場上一支非常龐大的力量。
茂業系的此次舉牌顯然是有備而來,大商集團也已緊急停牌應對,目前傳出來的消息是,大商集團已確定通過增持股份的方式捍衛其在大商股份的控制地位,但具體增持方式還沒確定。券商研究員認為,從大商集團的實力以及大商股份目前的股權結構來分析,短期內其捍衛控股權的難度并不大。
分析人士介紹,我國零售業的整體集中度并不高,在商業版圖的整合過程中,茂業系和大商集團這種巨型選手本不應這么快就正面碰撞,但由于國內大多數商業企業仍由當地國資控股,可供這種急于擴張的巨頭選擇的收購標的并不多。當然,也不排除茂業系此次純屬試探或者財務投資。
茂業系的狙擊式收購
極低的市值、龐大的資產和巨額現金、分散的股權結構,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大商股份都是一塊“肥肉”。
根據財務報表,大商股份目前擁有門店95家,總建筑面積約344萬平方米,自有物業120萬平方米(占總面積的35%),大多位于所在城市的核心商圈。截至2012年三季度,公司擁有賬面凈現金49億元,公司最新市值109億元,凈現金占市值比高達45%,是典型的現金富裕型公司。
另外,公司擁有行業內最好的門店布局和店齡結構:目前開業2-5 年的成長期門店占比超過40%,這些門店的扭虧和增盈將保證公司具備遠超行業平均的收入成長性和較高的經營杠桿。據業績預告, 公司預計2012年年度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將增加260%左右,總盈利接近10億元。在零售業普遍不振的當下,公司超強的業績表現也成為行業特例。
這種“美味”自然不會被熟諳該行業的資本放過。2月8日,茂業系通知公司其持股比例已經達到5%,達到舉牌線。適逢春節前最后一天,這個時機的選擇,對于大商股份現大股東來說,實在談不上“友好”。
從商業邏輯上分析,茂業系這種狙擊式的公開購買,對自身非常有利,先在市場上購買目標公司的股票,通常為5%,然后再視目標公司反應進行下一步行動,比如增持股份;若收購不成,還可以高價售出股票獲利。
大商集團的反擊手段
不出意外,大商股份的大股東選擇了緊急停牌應對。
這一切市場并不陌生。2011年,銀泰系與武商聯股權爭奪戰至激烈處,武商聯方面就曾多次通過停牌核查的方式,給大股東時間以尋找一致行動人聯盟,而最后一次以重組為名義的停牌之后,武漢國資更是以突襲的方式一天之內買入約5%的公司股份。
大商集團這次將如何應對?平安證券分析,可能的形式包括與其他股東簽訂一致行動人協議、直接增持或注入資產以提升持股比例等。記者采訪了解到,通過受讓其他股東股份或者與其他股東結盟的概率最大。
從資產情況來看,大商集團完全有對上市公司進行資產注入的實力。據公開資料,大商集團除了持有大商股份股權外,還有租賃給上市公司的4 處物業、5 家千盛百貨、美好家園、西安新瑪特、哈爾濱新一百、大商北樓、呼倫貝爾店、鞍山新瑪特、盤錦新瑪特、天客隆超市92%股權、大連蔬果批發市場等。2012年大商集團總營收超過1200億元,同期大商股份營業額僅300多億元,資產注入的想象空間巨大。
不過資產注入由于涉及關聯交易,大商集團不僅沒有投票權,還需要平衡包括國商公司、茂業系及機構投資者在內的多方利益,若受到茂業系方面的阻撓,成功的難度相當大。而如果是通過二級市場增持股份的方式,早有準備的茂業系或許會跟隨行動,也很難拉開持股比例差距達到目的。
一位接近公司的人士介紹,目前對大商股份最優的策略是,受讓公司第二大股東大連國商資產經營管理有限公司的部分或者全部股權,一舉拉開與茂業系的持股差距。由于大商集團和大連國商本身的淵源,且后者本身有減持的打算,此舉成行的概率較大。
(來源: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