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地產旺鋪的選址規劃布局(一)
序言:正本清源話風水
(金沐/文)
世界上的許多國家,包括美國最著名的伯克利大學在1973年就開始招風水的博士研究生。日本有2200所大學,其中110所大學都正式地開風水班。
——于希賢(北京大學環境學院教授)
風水,又稱青烏、堪輿,誕生于遠古,作用于人類的生產生活。2004年國家住宅與居住環境工程中心發布了《2004年健康住宅技術要點》,明確指出:“住宅風水作為一種文化遺產,對人們的意識和行為有深遠的影響。它既含有科學的成分,又含有迷信的成分。用辯證的觀點來看待風水理論,正確理解住宅風水與現代居住理念的一致與矛盾,有利于吸取其精華,摒棄其糟粕,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關注居住與自然及環境的整體關系,豐富健康住宅的生態、文化和心理內涵。”
在日常生活中,風水一詞可有兩種解釋,一種是比較廣義的意義,泛指附近的空間、山、水,樹木等自然環境。比如說這里風水真好,真是一塊風水寶地等。一種是比較狹義的意義,專指陰宅(祖墳)和陽宅(住房)。比如說做風水,你家有好風水等。
古代的陽宅陰宅,不管是官衙與民居,不管是貴族墳與平民墳,大部分都有風水師的一份功勞。所以現代人必須承認,風水學對中華民族的繁衍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不容詆毀的貢獻。
風水學核心思想是天人合一,人與自然的和諧。人居于地球上,受到日月星辰運行變化與大地之間環境的影響(天、地、人)而交互感應,由是產生種種所謂吉兇之現象。風水(堪輿)之說即掌握天星的變化,了解地氣運行的原理,使人居其中而能驅吉避兇。天地之間交互感應,所產生的一股能量氣場(天地靈氣)稱之為“氣”(炁)。氣由(陰、陽)交感而生。其為一種生命信息場,充斥于天地之間。星氣(天星之氣)下降,地氣(地上之氣)浮于表,相交對流而產生陰陽五行相生相克之現象即為風水之理。
“天時、地利、人和”這是在中國成就一件事情的必備三要素。
一個人、一個團隊、一個社會的成功,離不開順天時、占地利、求人和。所謂“天時”,即氣候,包括自然氣候、社會風尚、國家政策、經濟形勢等軟環境;所謂“地利”即區域、區位規劃要有利;所謂“人和”,即人與人之間和諧相處,團隊成員齊心協力,共同發展。
以上三個要素,天時不可改變,人性難以左右,唯有地利是客觀的,最容易選擇和改善的因素。這也是為何國人自古以來強調“風水”的原因之一。
風,我們的生命離不開空氣,缺少了氧氣,我們的大腦會變笨,沒有了空氣我們就會窒息死亡,氣流的運轉讓地球上的生命生生不息,這就是風。
水,是生命之源,沒有淡水,人類就會死亡,人體的70%以上是水,大江大河孕育了人類文明,比如中國的長江、黃河,印度的恒河,埃及的尼羅河,中東的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匈牙利的多瑙河、英國的泰晤士河、美國的密西西比河、南美的亞馬遜河……幾乎每個國家、每個地區、每座城市,乃至每個鄉鎮村莊都有一條生命的河流。山東十七地市,濟南、濰坊、濟寧、威海、淄博、臨沂、濱州、菏澤、……幾乎一半的城市名字都與江河湖海(黃河、濟水、濰水、沂水、淄川、汶河、微山湖、渤海、黃海……)有關系。古人甚至認為,就連圣人的出沒、國家的興衰都與山川河流有關,正所謂:河清海晏圣人出,錦繡江山萬里紅!
在中國,最初關于“風水”的記載是《詩經·公劉》。這首詩說的是周民族的先人——公劉,為周民族選擇部落聚集地的過程。在歷史上,周人共有五次大遷徙,公劉遷豳是第一次,對周民族的發展起重要作用。公劉是后稷的曾孫,《詩經·大雅》卷《公劉》篇稱其寬厚仁慈,溫謙恭讓�!豆珓ⅰ肥且皇自诩易鍍炔看笮脱鐣铣难鸥�,是歌頌周國祖先公劉由邰地遷到豳地的頌歌,也可以說是周國的開國史詩之一。在詩歌中詳細描述了公劉仔細選擇部落居住地的過程,他先是“于胥斯原”,詳細察看這片平原,發現這里“既順乃宣”,也就是說這片土地既富庶又繁榮;接著又“逝彼百泉,瞻彼溥原,乃陟南岡,乃覯于京”,根據平原上泉水的流向走勢,登上南邊的山崗,確定了都城的地點;然后“既景乃岡,相其陰陽,觀其流泉”,在山崗上測量日影,勘察陰陽相背、觀看水源流向;根據這些,公劉“度其隰原,徹田為糧”,丈量了洼地和平原,確定了田地的賦稅。這一記載,是目前所能見到的有關風水的最早描述,也是用木桿即圭表測日影“景”,以定方向及時令之方法的最早記載�?梢娫缭谏讨軙r期,先民們就已經將風水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并以其為依據來進行農業生產和工程建筑了。不過在那個時候,“風水”這個詞還沒有出現,人們根據《公劉》篇中的“既景乃岡,相其陰陽”句,將這門學問稱為“陰陽學”。
同時,風水還講究“龍,穴,砂,水”。中國古代有許多風水學派,操作方法各有不同,但其基本觀念都認為大地是一個活的生命體,有經絡,也有穴位。記載中國古代地理的書,首先就是《禹貢》�!队碡暋防锩嫣岢鋈簖埫}。三大龍脈都是發源于昆侖山,所以在風水中,昆侖山是眾山之祖。
北大于希賢教授曾介紹過“從昆侖山下來第一條龍脈,北龍,它是在黃河以北,是北龍。黃河和長江之間,是中間的這一條龍。然后長江以南的龍脈叫做南龍。這三大龍脈構成了中國古代的地理學思想構架里面的大地的脊梁骨。每一個地方都有自己的支的脈絡的體系。一共人體的經絡穴位是27道經絡穴位,12經其他的絡加起來,經和絡(總和)是27道。在(中國古代)有一部書叫《山海經》,它所記載的經絡穴位中山經是12個山經,再加上東山經、西山經、北山經,經和絡加起來就是27道。而大地的經絡學位的名稱和人體經絡穴位的名稱都是相應相通的,有許許多多是完全一樣。那么我們現在所找到的,用風水書里面找到的經絡穴位的名稱和針灸經典(書籍)找到的經絡穴位名稱一對應,這個事情就很清楚了。”
其實以上論述的來源是明朝開國功臣劉基(劉伯溫)所著的《堪輿漫興》。
所謂“龍”就是山脈的綿延及走向,“穴”就是山川氣脈凝結之地,如山谷、湖泊,“砂”就是主峰隆起帶,“水”就是江河湖海。
風水的探究,即是在大自然之山河交會處,即包括盆地、二河匯流處、沖積平原、綠洲、海濱平原、河階臺地、平地高崗、湖中砂丘….等地,考慮空氣、陽光、水質、土壤、溫度、風速、濕度等要素后,再找出一處最適合人類生存的地方,來筑室建邑。
“當時劉邦取得了天下,婁敬和張良就告訴他,關中的風水是最好的。為什么呢?守三面就是它的北面、西面、南面,三面都是環山。而只有東面有一個開口,所以守著三面,只要派重兵守住這個(東面)關口的時候,里面就是最安全的,叫做四塞之固。所以這個(關中)地方建都是最合適的。那么劉邦就接受了這個意見。”
“按照風水理念,北京正處在的天下最長的龍脈——北干龍的龍結之上,又是北極星在大地上的投影,因此無論天文和地理,北京都是天下的中心。元朝大都之后,明王朝在大都的基礎上建立了明京師,這座城市的中心被稱為紫禁城。在這座皇城的中軸兩端,左右建筑陰陽對稱,最重要的宮殿、寢宮均位于中軸線上。而紫禁城的中心,則是皇極殿(清代改稱太和殿)。這樣的格局,無疑意味著帝王位居天下的正中。”
《陽宅集成》(清姚廷鑾)云:『看宅之法,須自遠至近,自外至內,自通宅至分房,然后局勢分明,而細微畢著。蓋作室不外二、五。而二、五不外圖書,圖書不外太極。故細加推測,由大勢而合觀其吉兇禍福,是所謂物物一太極也。其中陰陽、五行之理。河圖、洛書之蘊,生克制化,神妙莫測。果能探厥微奧,自然征驗如神�!�
中國古代建筑的基本形式是由三面或四面建筑圍成庭院,用墻及回廊聯接形成封閉的空間,既有隔聲、擋風及遮陽作用,又可在院內栽植花草樹木,安設山石盆景,造成寧靜的居住環境。這種格式一層套一層,風水稱為大聚、小聚。最大的國都都要求山水大聚;其次是城市,要求山水中聚;民宅最小,也要求山水小聚。庭院建筑即是仿照小聚的格局設計的。
現代商業地產屬建筑范疇,購物中心、倉儲超市、大賣場、百貨店、便利店、專賣店、酒店、旅館等等,其選址、規劃、布局、陳列等均可借助風水的基本原理進行精準設計。這也是建筑環境風水發展的新階段。
前年與定居于英國曼徹斯特的一位故友在網絡上交流,她說,風水術在英國是官方認可的,每一部關于醫學的書籍,總有一章是介紹中國風水的。受香港的影響,英國人認為風水是一門科學,而非迷信,尤其是中國的中醫理論與風水術同根同源,是值得人們研究和推廣的,能夠有利于人們生活品質提升的學科。
美國總統府的布局也是按照風水的原理設置的。當前,風水已風靡美國華爾街,風靡英國乃至整個歐洲,大有風靡全世界的趨勢,凡是有華人的地方,就會有風水的傳播。前幾年,韓國人甚至開始為風水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而毫不夸張的說,風水其實就是中華民族當之無愧的先于“四大發明”之前的偉大發明。作為炎黃子孫,我們有責任保護、傳承、發展符合人類社會發展進程的風水文化。
“物華天寶,人杰地靈”。可以肯定的說天地“風水”孕育了生命,誕生了文明,傳承著歷史,也必將影響我們的現在和未來!
風水術,本是帝王術,平民百姓是難以接觸的,但自唐朝安史之亂后,風水術從宮廷傳到民間,至元宋發展光大,明清臻于完美,近代及至新中國風水術幾經波折,躑躅不前,一直到改革開發,從江浙、江西、兩廣、福建隨著人民思想的解放,商人的重視,政府的認可,教育的推廣才得以重見天日,尤其是兩岸三通后,臺灣、香港、澳門及東南亞的風水術傳入,彌補了大陸文革遺失的典籍和絕學。
金沐此次推薦的科學風水學,即“五行環境規劃學”就是以中國古典堪輿風水學為基礎,結合現代多學科科學相關學科進行最佳商業地產地理位置選擇和布置的學說。
1. 整體系統原則
風水理論思想把環境作為一個整體系統,這個系統以人為中心,包括天地萬物。環境中的每一個整體系統都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相互依存,相互對立、相互轉化的要素。風水學的功能就是要宏觀地把握各子系統之間的關系,優化結構,尋求最佳組合。
2. 因地制宜原則
因地制宜,即根據環境的客觀性,采取適宜于自然的生活方式。中國是個務實的國家,因地制宜是務實思想的體現。根據實際情況,采取切實有效的方法,使人與建筑適宜于自然,回歸自然,反樸歸真,天人合一,這正是風水學的真諦所在。
3. 依山傍水原則
依山傍水是風水最基本的原則之一,山體是大地的骨架,水域是萬物生機之源泉,沒有水,人就不能生存。考古發現的原始部落幾乎都在河邊臺地,這與當時的狩獵、捕撈、采摘果實相適應。
4. 觀形察勢原則
清代《陽宅十書》指出:“人之居處宜以大地山河為主,其來脈氣勢最大,關系人禍福最為切要。”風水學重視山形地勢,把小環境放入大環境考察。
只要從大環境觀察小環境,便可知道小環境受到的外界制約和影響,諸如水源、氣候、物產、地質等。任何一塊宅地表現出來的吉兇,都是由大環境所決定的,猶如中醫切脈,從脈象之洪細弦虛緊滑浮沉遲速,就可知身體的一般狀況,因為這是由心血管的機能狀態所決定的。只有形勢完美,宅地才完美。每建一座城市。每蓋一棟樓房,每修一個工廠,都應當先考察山川大環境。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必無后顧之憂,而后福乃大。
5. 地質檢驗原則
風水學思想對地質很講究,甚至是挑剔,認為地質決定人的體質,現代科學也證明這是科學的。有的風水師在相地時、親臨現場、用手研磨,用嘴嚼嘗泥土,甚至挖土井察看深層的土質,水質,俯身貼耳聆聽地下水的流向及聲音,這些看似裝模作樣,其實不無道理。
6. 水質分析原則
不同地域的水分中含有不同的微量元素及化合物質,有些可以致病,有些可以治病。風水學理論主張考察水的來龍去脈,辨析水質,掌握水的流量,優化水環境。
7. 坐北朝南原則
中國位于北半球,歐亞大陸東部,大部分陸地位于北回歸線(北緯23度26)以北,一年四季的陽光都由南方射入。朝南的房屋便于采取陽光。陽光對人的好處很多:一是可以取暖,冬季時南房比北房的溫度高1-2度;二是參與人體維生素D合成,小兒常曬太陽可預防佝僂��;三是陽光中的紫外線具有殺菌作用;四是可以增強人體免疫功能。
坐北朝南,不僅是為了采光,還為了避北風。中國的地勢決定了其氣候為季風型。冬有西伯利亞的寒流,夏有太平洋的涼風,一年四季風向變換不定。甲骨卜辭有測風的記載。《史記律書》云:“不周風居西北,十月也。廣莫風據北方,十一月也。條風居東北,正月也。明庶風居東方,二月也。”
8. 適中居中原則
適中,就是恰到好處,不偏不倚,不大不小,不高不低,盡可能優化,接近至善至美。
適中的另一層意思是居中,適中的原則還要求突出中心,布局整齊,附加設施緊緊圍繞軸心。在典型的風水景觀中,都有一條中軸線,中軸線與地球的經線平行,向南北延伸。中軸線的北端最好是橫行的山脈,形成丁字型組合,南端最好有寬敞的明堂(平原)中軸線的東西兩邊有建筑物簇擁,還有彎曲的河流。明清時期的帝陵,清代的園林就是按照這個原則修建的。
9. 順乘生氣原則
氣是萬物的本源,太極即氣,一氣積而生兩儀,一生三而五行具,土得之于氣,水得之于氣,人得之于氣,氣感而應,萬物莫不得于氣。因此,風水講窮有氣則生,無氣則亡。
風水理論指倡在有生氣的地方修建城鎮房屋,這叫做順乘生氣。只有得到生氣的滾滾,植物才會欣欣向榮,人類才會健康長壽。
10. 改造風水原則
人們認識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為自己服務,《周易》有彖曰:已日乃孚,革而信之。文明以說,大亨以正,革而當,其悔乃亡。天地革而四時成,湯武革命,順乎天面應乎人。革之時義大矣。”革就是改造,人們只有改造環境,才能創造優化的生存條件。
自此,筆者將從“如何以風水角度挑選商業地產旺鋪?商業地產的“四神獸論”?商業地產旺鋪的內部格局與設計。財位在商鋪中的應用。零售業不同經營型態對應的風水設計與布局。商業地產風水化煞應用。酒店的設計與風水布局等”多個方面與讀者交流有關商業地產風水的問題,敬請期待。
無風水,不商業,風水讓生活更美好!(未完待續)
金沐——《周易》風水商用實踐者
QQ:1296193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