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衣庫收購Gap有多大可能?(下) 就在我們推出“優衣庫收購Gap有多大可能?”的《上篇》和《中篇》之后,Gap Inc. (NYSE:GPS) 于2月28日發布四季度及全年財報,根據此前的表現,意料之中Gap Inc.在截止2013年2月2日的2012財年迎來增長,為此集團決定提高本財年每股股息20%至60美分。
Gap Inc. 董事會主席、首席執行官Glenn Murphy在財報中表示,集團進入2013年將專注于利用集團的全球品牌來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繼續為股東獲利。隨后3月1日,Gap Inc. 發布將在2013年財年在日本市場包括名古屋、神戶、大阪和橫濱等城市新增20間Old Navy門店的新聞稿。Gap Inc. 在2012年7月在日本東京開設北美區以外首間門店,據集團發布的2012年財報顯示,該店5個月凈銷售為900萬美元。
Gap Inc.目前的整體結構是Gap 和Old Navy兩個品牌平分秋色,但是在亞洲市場因為門店數量則相差甚遠,由于門店數量原因,所以我們只能從四季度一個季度在做個簡單比較,四季度Old Navy日本單店的亞洲銷售為400萬美元,而Gap為3.46億美元,Gap四季度開始亞洲門店數量為175間,四季度亞洲新開19間,關閉3間,四季度結束Gap亞洲門店總數為191間,Gap亞洲四季度占據集團總銷售47.25億美元的比例約為7.32%。如果按照集團各品牌的規模來看,如果Old Navy在亞洲的規模得以和Gap類似,那么集團在亞洲的銷售應該達到20%左右,這和大部分品牌的北美\歐洲\亞洲新興市場的442或者532會比較相似,真正成為一個國際化的品牌。Gap Inc 顯然也正在朝著這一目標努力。本財年的財報中著重提到了亞洲市場,除了上述Old Navy品牌的發展外,也提到將在2013財年繼續在中國擴張,不過以Gap品牌為主,Gap Inc. 擬在2013財年在中國新增35間Gap 門店。
另外在2012財年,Gap Inc. 還完成了一項重要收購,2013年1月3日,Gap Inc.宣布以1.3億美元現金收購零售商Intermix ,交易于2012年12月31日關閉,預示著5年來首個交易的Gap Inc. 開始向奢侈品業涉足,而瞄準的顯然是本國的Michael Kors和Coach等大型零售商。
有了以上的基礎,即使我們在“優衣庫收購Gap有多大可能?”的《上篇》和《中篇》中如何分析Fast Retailing Co. Ltd. (9983:TYO)迅銷集團和Gap Inc. (NYSE:GPS) 的并購會使得雙方受益,但是不難看出Gap Inc. 無意交易,至少在擴展沒有得到實質性結果之前是不會的。

那么Gap Inc. 未來會不會產生交易?正如“優衣庫收購Gap有多大可能?”《中篇》所說的,這取決于于Gap Inc. 未來的國際擴張,如果失敗,則交易的可能行非常之大,而就目前的形式,Gap Inc. 在國際市場的擴張在我看來機會很小。
我們來看一看全球四大服飾零售商,無論是Zara母公司Inditex (ITX:MCE)、H&M母公司Hennes & Mauritz AB (HMb.ST)還是Fast Retailing Co. Ltd. (9983:TYO)迅銷集團,基本上都是一條腿走路,一個主打品牌,未有Gap Inc. 是兩條腿走路:Gap和Old Navy,整體來看,后創品牌Old Navy有超越Gap Inc.之勢。但是在快時尚領域,既無品牌忠誠度可言,所以Gap Inc.的兩條腿其實是互相牽絆,事實也在證明Old Navy在蠶食Gap市場。而Inditex (ITX:MCE)和Hennes & Mauritz AB (HMb.ST)則在Zara 和H&M之外發展較高端生活方式品牌,同時大力發展家居品類,未有Fast Retailing Co. Ltd. (9983:TYO)通過收購擁有內衣、設計師等品牌,投資組合較為完善。之所以說Gap Inc.和迅銷最為類似,是一位它也有瑜伽服飾品牌Athleta和設計師品牌連鎖零售商Intermix。
Gap Inc.以亞洲市場為主的國際擴張已經落后其他三大服飾零售商一步,更重要的是其在價格、趨勢、營銷各方面同樣落后于其他三大服飾零售商,在亞太區的增長率來看,迅銷以亞洲市場為主暫且不表,Inditex(ITX:MCE)和Hennes & Mauritz AB (HMb.ST)在亞太區的固體要比Gap Inc.大得多,仍然能以高雙位的年增長率擴張,而Gap Inc. 在2012財年53周的亞太區凈銷售為1.305億美元,比上一財年52周的凈銷售1.176億美元增長僅為10.97%,是雙位數增長的下值,其2012財年國際市場3%的負增長也證明其在國際市場的增長是缺乏動力的。無論是數據還是策略,Gap Inc. 在以亞洲市場為主的國際市場可能會持續收獲失敗。
Gap Inc. 的慢人一步還體現在最近零售商瘋狂進入的印度市場。此前我們報道H&M已經向印度政府提交申請計劃直營店進軍印度,Zara母公司Inditex (ITX:MCE)于2010年通過和Tata Group旗下Trent成立合資公司進駐印度,共運用有9間零售店,不過 Inditex對印度對零售商的新政表示不會改變目前經營模式。據印度時報報道,Fast Retailing Co. Ltd. (9983:TYO)迅銷集團已經接近和印度合作方Arvind達成建立合資公司協議,在2012年前在印度創造一個10億美元的業務。Gap Inc.雖然也有進駐印度的野心,但其目前的經驗在中、日市場尚待起步的情況下恐怕無暇顧及印度市場。非常有趣,各大零售商進駐印度的時間順序和它們的市值排序正好相同。
快時尚服飾零售業是個誰占得先機就有更大機會的行業。

最后,想借Fast Retailing Co. Ltd. (9983:TYO)迅銷集團2012年11月初在東京銀座巴黎春天百貨開設的全球首間“Uniqlo Marche”的多品牌綜合店來談談未來零售概念。該間“Uniqlo Marche”包括Uniqlo, Comptoir des Cotonnniers, PLST, G.U.,除此之外同時還銷售在日本很受歡迎的法國泳裝和內衣品牌Princesse Tam Tam,這些品牌的共性就是它們都屬于迅銷公司。
記得此前在微博上有人奢侈品集團和化妝品集團的品牌分布圖,一看,哦,原來奢侈品基本上都是LVMH、PPR和Richoment三家;化妝品都是L'Oréal SA (OR:PAR)巴黎歐萊雅、Estée Lauder Companies Inc. (NYSE: EL)雅詩蘭黛和Procter & Gamble Co. (NYSE:PG) 寶潔P&G及Unilever PLC (ULVR:London)聯合利華等四五家。這樣的產業結構未來是否會發生在快時尚集團呢?從目前來看,Inditex 有8個品牌(ZARA 、Pull & Bear、 Massimo Dutti、 Bershka、 Stradivarius、 Oysho、 ZARA HOME、 Uterqüe)、Hennes & Mauritz AB 有7個品牌(H&M、COS、Weekday、Monki、Cheap Monday、& Other Stories、H&M HOME)、Gap Inc.有5個品牌(Gap、Old Navy、Banana Republic、Piperlime、Athleta)和一個零售商品牌Intermix,迅銷有8個品牌(UNIQLO、Theory、COMPTOIR DES COTONNIERS、PRINCESSE TAM.TAM、G.U.、PLST、Helmut Lang、J Brand)。
我們知道,奢侈品集團正是通過大魚吃大魚的資本游戲完成了并購,具體到快時尚相信未來也會有此趨勢,但是一定會比奢侈品并購要難。原因之一正如上文所說,各大奢侈品集團旗下的奢侈品牌雖然也存在競品,但是因為多位設計師品牌和具有歷史文化傳統的品牌,各品牌都身具文化或藝術內涵,基本都有自己的忠實客戶,快時尚拼的則是物美價廉流通快很難培養用戶忠誠度,稍稍有點例外的正是Uniqlo一直主打的科技牌,就我個人而言,在快時尚中我只會買Uniqlo,因為其輕薄保暖技術非常實用。所以和Gap Inc.穿出并購的既是和Gap Inc.非常類似也是和另外兩家快時尚集團有所不同的迅銷也是唯一結果。
(無時尚中文網 唐小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