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武威海藏寺
海藏寺位于甘肅省武威市城西二公里處,因寺院建在水中小島靈均臺上,周圍林泉茂密,猶如海中藏寺,故取此名。
海藏寺占在總面積8800平方米,始建于晉,距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歷史。元朝時藏傳佛教薩迦派第四代祖師薩班借到涼州之機,在涼州捐資擴建修繕了海藏寺等涼州四大寺,使其成為喇嘛教寺院。后明、清又擴建翻修,殿宇宏偉,佛像莊嚴,成為絲綢之路上一處重要的寺院。《晉書·張軌傳》中有張茂筑臺的記載,張茂筑臺不止一處,靈均臺只是其中之一。
寺前為一座四柱三間三樓的木構牌樓,古樸玲瓏,巧奪天工,頗具發族建筑特色。走馬板上有“海藏禪林”四個大字,牌樓一縷青煙飄浮而升,盤旋繚繞于白楊,垂柳之間,若有若無,時隱時現,給海藏寺增添了一種神奇美妙的景象,俗稱“海藏煙柳”、“日出寒煙”,使人有身臨仙境地之感。
進山門迎面為前后兩座莊嚴的大殿,雖經維修,仍不失原來氣派。大殿北為內院,正面高臺基上原為轉角樓,現這里面遷來另一座殿宇,在兩側寬闊的廊主房陪襯下,亦顯得緊湊、莊重、幽雅。內院后為高達八米的靈均臺,臺下曾發現一塊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刻《晉筑靈均臺》碑記,上書“東晉明帝太寧中涼王張茂立古臺”。臺上有天王殿和無量殿,為明朝重建,斗拱、染架用料粗大渾厚,屋頂脊獸裝飾雄建而大方,尤其是無量殿正脊兩側吻獸,對張大口,怒目相視,栩栩如生。無量殿內立兩塊字跡清晰保存完整的石碑,其中東面一塊《海藏寺藏經閣記》,為清乾隆元年(1736年)郭朝祚所立,文筆生動,書法流暢,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寺內現藏有《大正藏》、《磧藏經》等眾多佛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