濫起“洋名”實屬扭曲的心態在作崇
越來越多的以“洋名”冠名的樓盤、小區、飯店充斥著人們的眼球,刺激著人們的神經,人們不禁要問,難道有了“洋名”,身價就倍增,其實不然,商家把脈一些人崇洋的心理,借用“洋名”,讓人當冤大頭,花錢滿足個“洋”心而已。
我們明明是黃頭發黑眼睛,為什么非要與“洋”套近乎,繞口的名字,過目就忘,說嚴重點是對祖宗的背叛,對祖宗的不尊,是對我們文化的玷污。上下五千年的中華文明,一個泱泱大國,我們不缺文化,不缺響亮的名字,是扭曲的心,做著扭曲的事。看看我們的周邊,有哪個國家有我們中國強大,我們也屬他們的“洋”之范圍,令其羨慕不已。
在2005年9月,深圳市就對一些以“洋名”冠名的樓盤,所謂的“山莊”、“公館”進行了清理,對頻取“洋名”的現象進行了嚴格的規范,這一舉措得到了市民的一片叫好聲。我們該規范“洋名”泛濫的現象,對于那些以“洋名”冠名的企業,應令其糾正,不要讓這些“洋名”,禍害國人的錢,污染國人的心。
倘若任其隨意所為,造成名稱的混亂,有失中華之風范,讓人恥笑。為什么一些人熱衷于起“洋名”,不外乎借“洋”而炒作,借“洋”吸人眼球,迎合一些人虛榮的心態,穿個外國的馬甲就以為是“洋人”,叫個“洋名”就以為是白金漢宮,事實上,白金漢宮并沒有我們的故宮氣勢宏偉,借“洋名”招搖過市,該是悲哀。
翻翻我們的《辭海》,幾千個中國字,組成出層出不窮的好名稱,哪一個比“洋名”遜色。如今,很多國家開設了孔子學院,學習中國的國學,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令外國人仰慕,我們卻在這里糟蹋自己,該是捫心自問,好好反思,莫讓“洋名”污染了我們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