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外資大賣場相繼關門 大超市進入調整期 最近幾年,易初愛蓮錫滬路店關了,易買得南禪寺店關了,2013年4月8日,沃爾瑪紅星路店也將停止營業。市商務局的外資零售商店備案目錄顯示,2012年以來僅有大潤發一家擬在盛岸西路開設新店。大賣場“噴發式增長”時代已漸行漸遠,“包賺錢”神話也逐漸被打破。市商務局一位負責人直言,現有外資超市基本能滿足無錫的消費需求,市場呈飽和狀態,增設新店不過是“從別人嘴里分肉”。面對此種局面,外資大賣場如何在熱開場后不遭遇冷收場,成為零售業巨頭們需要思考的問題。
現狀外資大賣場集體放緩擴張腳步
advertisement code beginadvertisement code end
“論地段,沃爾瑪紅星路店位置不錯;論人氣,周圍分布著入住率很高的小區,最終卻要關門,這是我們始料未及的。”市商務局一位“老商貿”表示。然而,面對各種疑問,沃爾瑪對停業的官方回答僅僅是“進一步優化商業布局之需”。
觀察沃爾瑪紅星路店周邊地區,以其為原點,往南有樂購超市,建筑路上有家大統華,往西則是家樂福奧林花園店,往東過了盛新大橋還有家樂福清揚路店,這一片區內大賣場的競爭相當激烈。一位業內人士坦言,沃爾瑪紅星路店業績一直不盡如人意,長期虧損扛不住也在意料之中。
“一家超市的輻射半徑應在3公里左右,輻射2萬—3萬人,兩家大型超市間距不得低于2公里。”參考這個標準,錫城大賣場的數量和人口已基本匹配。市商務局一位人士表示,目前,無錫有外資大賣場40家左右,增設新店基本是“從別人嘴里分肉”,激烈競爭態勢下,只能是各顯神通,優勝劣汰。這帶來的直接后果是部分門店關掉,長遠影響是外資大賣場擴張速度放緩。
事實上,在零售業跌入7年來最低谷的2012年,跨國零售巨頭們在中國市場集體放緩了擴張的腳步,關店潮中出現大批外資企業的身影。據不完全統計,主要外資連鎖企業2012年關閉了26家門店。
探因成本上漲、市場飽和、電商分流
選擇關門店或許是大賣場的無奈之舉,但事實上也是面對租金、人工成本不斷上漲,電商沖擊等因素的一種“自我修復”。專業報告顯示,2012年大型零售終端門店租金上漲十分驚人,核心黃金商圈的物業租金年均漲幅達到了兩位數。這一點,在錫城擁有6家門店的家樂福得到印證。家樂福新聞發言人坦言,雖然6家門店綜合成本上漲幅度有高有低,但平均漲幅10%是有的。
業內人士表示,不斷增長的人工成本和租金成本是企業的剛性成本,為此,外資零售企業的關注點發生變化。以往關注的是市場份額,現在提升原有門店的單店運營能力日益受到重視。這促使外資企業開始關閉不良門店,用更大的利潤空間來應對這些成本壓力。
據分析,最近幾年推動零售業高速成長的因素發生了變化。首先是經濟增速放緩,消費能力明顯不足;其次是競爭日益激烈,局部市場飽和。從流通方式來看,廠商自建渠道、電子商務等都會對現有的流通渠道產生分流。零售業進入了一個多元時代,也到了一個特殊的階段,其規則、格局和生態都需要重新來審視和建立,外資零售企業在中國市場進入調整階段。
應對提供個性服務、增設電商平臺
第一零售網總裁丁利國表示,沃爾瑪、家樂福這樣的大賣場,業態黃金期已過,特別是一二級市場飽和,整個市場的整合、集中度在迅速增加。面對這樣的發展態勢,錫城的外資大賣場如何應對?就在本月初,家樂福為顧客提供會員卡服務,以留住多年積累的競爭優勢。據介紹,家樂福會員卡年度辦理目標是40萬張,一個月不到就完成一半以上,從中不難看出其強大的消費吸引力。家樂福新聞發言人表示,競爭日益激烈,企業必然不光要打造價格優勢,還要根據不同消費人群設置購物環境和服務,才能留住更多人的腳步。
電商,是大賣場繞不開的話題,服裝、小家電、洗漱用品在網上價格低廉,分流掉不少超市人群。大賣場怎么辦?無錫家樂福相關負責人坦言,是否增設電商平臺要總部通盤考慮。沃爾瑪在給記者的官方回復中則明確表示,零售業的慢增長正是企業調整和變革的有利時機,沃爾瑪中國將主動適應變化,不僅有信心在未來3年建立100家高質量商場,還將深入開發研究電子商務平臺,滿足消費者快速增長的在線購物需求。
據悉,沃爾瑪已在電子商務領域進行一系列嘗試。2010年底和2011年5月,其在深圳和北京的山姆會員商店分別推出網上購物服務。沃爾瑪官方表示,對電子商務業務的重視并不會削弱實體業務的發展,電子商務與實體店發展前景都非常廣闊。
(中國江蘇網)
/enp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