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還是對國家的宏觀調控抱有幻想。國家從來沒有這么嚴厲的打擊過房地產,而且房地產一直作為經濟的支柱性產業貢獻不小,開發商不敢相信政府會這么做。所以他們仍然相信國家不可能將房地產一棒子打死,國家也就是做個樣子罷。
二、開發成本上漲和品質使樓盤抗跌性強。許多開發商都認為自己的樓盤成本高,而且品質也高,于是都在想,在樓市出現變化的時候,越是品牌開發商的樓盤越是堅挺,抗跌性強。
三、開發商擔心降價后老業主找麻煩。如果新盤打完折,可能老業主會眼紅,鑒于開發商目前價格優惠較大,要求差價補償。以開發商為保個全尸,還是不降的好。于是有人說,擺在開發商面前的問題已不是該不該降的問題,而是敢不敢降的問題。
四、由簡入奢易,由奢入簡難。一向作為暴利行業的房地產業,開發商牟利成性,胃口也在不斷變大,試想一下,過去讓你賺1000萬,今天突然讓你只賺500萬,你自然不樂意。如果你說樂意,那表明你沒有賺過那么多。
五、開發商早就有足夠的資本死抗。上面說開發商賺錢多,只是一個相對的,而這一條則是絕對的數量多。開發商早就賺得盆滿缽滿,前期積累暴利,有的樓盤一期開盤銷售后就能把整個樓盤的費用賺回,前兩年賺取的利潤足可以讓部分開發商支撐一些時日,絕對熬得住。
六、開發商吃準購房者的心態。或許有些開發商也想降房價,但他們擔心降價后反而引來更嚴重的觀望。購房者買漲不買跌的心理開發商比誰都清楚,他們相信,只有維持房價上漲態勢,勾結御用學者忽悠百姓制造緊俏氣氛,手里的盤不愁賣不出去。
七、開發商懼于地方政府部門。說到地方政府,可能開發商有滿腹的委屈。開發商為拿到批件會上下打點,哪個照顧不到都辦不成事。開發商所有的對地方政府部門的“感情投資”都會轉嫁到購房者身上。
八、開發商抱怨地價太高。這些年來,一些地方政府可以說是經營土地“有道”,進行賣地生財,個別地方政府為增加財政收入,通過“板塊炒作”的方式,由外及內、有計劃有步驟地“炒”高地價,使地價、房價陷入循環往復的上漲,給宏觀經濟帶來過熱的風險,影響民生。
九、開發商不敢開降價的頭。開發商一直認為,房地產市場永遠是最火的市場,是銅墻鐵壁,無堅不摧、固若金湯。他們從來都是面對其他行業趾高氣揚,如果高調的姿態一旦低沉下去,日后就很難抬起頭來。
十、開發商降價也沒人說好,所以開發商降價矛盾重重,不但對自己沒有任何好處,上面九個困惑都由開發商自己承擔,而且購房者不但不領情,可能還會說開發商活不下去才會降價,此外同行人當然也不會對你說好。于是開發商,咬咬牙,硬撐著吧,就死磕到底!
EndFrag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