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客而變#體會看店
岳父母為了讓我老婆和她小姐趕上頂替的最后一班車,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退休回家。
老兩口閑著無事,開了一名為“百花”商店,此名是小區的名稱,由來于派出所為了好管理,給小區起了個“百花村”的名字,后來,隨著人口的增加就有了百花一、二、三、四村。
岳母在九十年代中期病逝,商店就由岳父一人經營。老婆姊妹六個,誰閑了,就來幫助老人進貨,算帳。進入兩千年,大姐退休,后來姊妹們也相繼退休,大家合計擴大場地,由商店改成“百花”超市,經過他們姊妹的集體“選舉”,我老婆成了“財務”主管,兩人一組輪流上班,岳父成了退休的“董事長”,女婿和孩子們是“預備隊”、“臨時調遣工”。因是二十多年的“老”店,街坊鄰居都很熟,超市不溫不火地經營著。
今年春節期間,從來沒單獨看過店的我,被安排和大姐的兒子看店一周,他們集體到銀川看舅舅、舅爺。
看店的第一天早晨,我倆打開超市的大門開始營業,看著近百平米的營業廳,那么多的商品,他看看我,我看看他,我說道:“這么多東西,誰能記住是多少錢那!”,“就是��!單位里管了百十號人,都沒這樣費腦子。姨夫,你在門口收款機上收款,我按價簽上寫的,給你報價,你別收錯錢就是了。”
春節期間送禮的人多,一天下來是手忙腳亂,腰酸背痛,滿腦子是價錢。“我媽她們也是,真會安排,讓咱倆看店,平時咱們弄得少,不熟悉。” 外甥說道。
“咱倆這樣,至于賣多少貨不要緊,關鍵是別丟東西。”我說。
“雙福,你倆還能賣個東西?”熟人開玩笑道。我說:“小瞧了不是,我們不僅要把店看好,還要優質服務。”
一天,我們趁著沒顧客,分頭打掃地面,擦拭商品,聽見有人喊
道:“老板,我們把奶全拿完了。”我急忙往門口跑,一看,是大姐他們回來了。
外甥道:“一個多禮拜,我和我姨夫,沒吃一頓安生飯,頓頓是
湊活,整天是狼狽不堪,灰頭土臉的。”大姐笑言:“你倆經受住了考驗,回家給你倆獎勵銀川的特產。”
不大的超市,看起來沒那么難,其實不然,美麗總是讓人心悅,是因為有了悉心的呵護,勤奮的澆灌,才有了異彩紛呈。
平淡的日子,圖的是平安,一個二十多口子人的大家庭,求的是和睦幸福,享受的是其樂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