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全球及中國的RFID手持終端行業來說,2012年正在真正地成為2012年:一場自國際公司引發的超高頻RFID芯片價格戰,正在中國市場上演??時間剛進入2月,美國Alien公司的中國地區指定供貨商上海奧應樂公司,在其官網上宣布,下調該公司Dry
Inlay芯片的價格,由此前已經下降到0.45元/枚的價格,再次調整為0.395元/枚。
“驚聞噩耗,中國的所有RFID都停止功能三分鐘”。
實際上,風暴的來臨早有預警(也可以說是國際廠商的預謀)。2011年中,上海奧應樂公司、NXP中國合作伙伴上海優比科公司、英頻杰公司在中國的指定代理商永奕科技相繼發布了促銷信息:在提高訂單涉及UHF
RFID芯片數量的基礎上,單枚芯片的價格大幅度下調??奧應樂的超高頻Dry Inlay僅售0.45元/枚;Wet
Inlay僅售0.48元/枚;優比科的超高頻Inlay僅售0.42元/張;永奕科技最為瘋狂,承諾以市場最低價全面銷售
不幸的是,2011年中的這場風暴來臨時,眾多的國內同行以為這僅僅是營銷的噱頭。殊不知在2012年開春之初,風暴再次來襲,大家才恍然大悟:敢情是來真的,國際巨頭們已經“不約而同”地選擇了通過價格戰來進行市場擴張。
“不約而同”或是假的,蓄謀已久倒成為了可能。渾水摸魚,國際公司們對成語的理解能力顯然也不錯??受限于產品價格的問題,RFID在中國的應用一直無法做到真正的規模化,這進一步限制了生產成本的下調,使得行業陷入雞生蛋蛋生雞的惡性循環(整體來說歐美的價格接受度相對高,因此應用的規模遠比中國大)。
可也正因為如此,超高頻RFID的市場格局清晰明了,國際巨頭們各自霸占著自己的份額,卻又不得不在有限的市場里跟國內相關芯片廠商進行競爭,遲遲無法突破。
于是,擁有渾厚背景支持及強大的資金的國際廠家們不樂意了,倒不如直接以價格戰作為攻堅武器。一方面擠占中國相關廠家的市場份額,另一方面通過主動的價格下調來擴大市場規模。前一刀,把局面搞亂,背景相對雄厚的國際廠家更容易抓到水里的魚兒;后一斧,通過前者所占據市場份額的擴大,國際廠家們也更容易形成生產的規模化,從而使得價格更低。
困局往往由循環怪圈形成,破解的方法當然會是一箭雙雕的好戲連臺。甚至是,客戶也因此受惠良多,一箭三雕的好戲不僅連臺,基本上可以唱到雞啼天亮。
杯具的是國內的芯片廠家們,這無疑是一場不得不迎戰卻暫時還沒有任何勝算的戰役(如果國內廠商能意識到這是一場戰役):國內的超高頻RFID產業還處于發展前期,企業眾多但根基還不牢固,應用量未起來卻先降價,利潤空間被擠占的廠家們,面對的將是虧損經營卻不得不跟從的局面。
此外,因為制造廠商的利潤逐步被擠占,這將逼得不少實力相對強的廠家從制造向系統集成方向走,同時加快行業整合的步伐。目前,國內超高頻芯片和國際相比,依舊處于極其劣勢的地位,而在市場還沒有開始大規模啟動之前,芯片利潤空間已經大幅下降,當眾多廠家手持的資金無法支撐時,被整合已經為時不遠(早點賣點錢最好!)。
更不幸的是,隨著相關投資者普遍看好RFID在中國物聯網概念下的應用,一些原本并不涉足RFID的廠家正在跨足其中。在此突如其來的沖擊下,已經投入相當資本的這些廠商們,可謂進退維艱。市場的門檻已經形成,原本就不具備技術及規模化優勢的這些廠商們,不再投資就將失去原本的投入,繼續投資則明顯是個還不知道深淺的窟窿。,、5系列為主的Inlay。Monza@4說到底,這已經成為了一場“玩耍資本”的大戲。或許,在這場戰役中,廠商們比的并不是誰的技術雄厚,而是誰的后臺擁有更多的資本,使其可以打一場曠日持久的消耗戰。
誰能挺住,誰將成為明日黃花?RFID朋友心中自明。
來源:http://www.chinaautoid.com/news/industrynews/2012-11-0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