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夜晚,城市里才開始有了生機。各種燈閃爍著五光十色,漂亮的霓虹燈勾勒出樓房的輪廓,讓樓房也有了生機。
夜晚的天空是漆黑漆黑的,但是馬路兩側練攤人也隨之增多,李興文也被美麗夜色所吸引,在看著每個練攤人銷售著不同商品眼花繚亂時,李興文的耳朵里傳來快樂而又動聽的歌聲,隨之李興文被這歌聲所吸引,聽著歌聲來到大觀園路口,看著有很多人都在聽,唱出這歌聲的人,李興文走近后發現此人雖說是殘疾人,但是他唱出的歌聲是那么讓人快樂,彈出的吉他聲有時讓人心動。
唱歌的人名字叫建,走南闖北漂泊已經很多年,來到濟南這個城市,讓他感覺到濟南人最為親切,就像自己的家人一樣。如一首歌唱的是:我們都有一個家,名字叫中國,兄弟姐妹都很多。四海之內皆兄弟,祖國處處有親人,好大的一個家。
建唱出的歌聲都是讓人那么快樂,李興文問:“你的夢想是什么。”建說:“快樂,自己快樂不是快樂,讓大家都快樂才是真正的快樂。”李興文感悟道:建的快樂文化和儒釋道三家文化是同樣的。
儒家: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是獨自樂;有朋不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是眾樂樂。孔子教學生也是快樂的。
佛家:普度眾生,領著人們逃離痛苦追求快樂。也是快樂文化。
道家,老子有三寶,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有了慈悲心自然也是快樂的。
建的快樂文化和儒釋道三家的快樂文化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為大家,所以只有大家快樂才是真正的快樂。菩薩為何不成佛,其實菩薩已經為佛,但是菩薩要度脫一切的苦難眾生,所以倒駕慈航,自愿回歸菩薩位,來救苦救難。如《千手千眼大悲心陀羅尼經》上說:“觀世音菩薩,不可思議之神力,已于過去無量劫中,已作佛竟,號正法明如來,大慈愿力,安樂眾生故,現作菩薩。”而且建也同樣像菩薩一樣,你喜歡學習音樂和吉他,建都可以免費教他們。
這種快樂文化和孝有又關系,孝分:小孝、中孝、大孝。孝順父母孔子講色難,就是孝順不一定是給父母多少錢,應該是見到父母時,給父母端茶倒水,都應該面帶微笑,有的人端茶倒水時,臉色卻不好,這不叫做孝順,有好的臉色給父母,讓父母感覺從心底里高興,這樣才是真孝。
建唱出的歌聲,讓大家心情都是快樂的,這樣大家的心情也是高興的,我們都知道心情只要好,回家見到父母必定也是快樂、喜悅的。父母也能感覺的到,父母感覺孩子們這么孝順也很高興,自然就快樂。乾,天也,為父;坤,地也,為母。父母快樂了也就是天地快樂。天地快樂,我們這個世界就會更美好,更和諧,花兒會更紅,葉兒會更綠,樹根也會扎的更深,那樣樹自然長的更茁壯。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這里的一也是快樂的。自然乾坤變化出的萬物也是快樂的。這里就是從小孝到大孝的過程。
建雖然是殘疾人,但是建很心態很好,從沒有抱怨過,同時還比常人更加努力,更好學,所以學會很多才藝,他的信仰是音樂,音樂就是他生命,通過音樂讓自己快樂起來,也讓大家一起快樂,大家快樂之后也會帶給自己的家人同樣快樂。這樣每個人都快樂,心自然就向善,《道同道》講:文曰:“人善則天地善,天地善則和。”
建已經漂泊很久了,希望能找到自己的有緣人,能了解他,理解他,要是有緣人能喜歡音樂就更好了。建很會關心人,也能自理,有喜歡建的那個她,可以聯系建。他無論刮風下雨每天下午五點多都會在大觀園路口唱歌。如那天沒有唱,就像生命里少了什么似的。
建很有自信對李興文說:“他一定會給自己的有緣人幸福快樂,更會讓自己的有緣人在生活上過的美好。”
李興文說:“好人一定有好報,只是時機未到。相信建一定會找到自己的有緣人。”李興文寫此文章也希望能幫助建,讓建的有緣人早日出現。人向善都是好心人,希望天下的好心人們看了之后能幫忙轉載此文章,好心人的轉載也會讓世界更美好,更和諧,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同時也能幫助到建,讓建擁有一個幸福美好的家。家家好,家家和;國國好,國國和;世界好,世界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