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制轉載請注明出處,否則后果自負!)
毫無疑問,2012是我國電子商務豐收的一年。這一年,電子商務高速發展,市場份額進一步提升,傳統實體零售在來勢洶涌的電子商務面前節節敗退。與此同時,不少實體零售商從對電子商務的不削、懷疑開始向關注、認可轉變,甚至到參與、發力的階段。電子商務大潮流已經得到了商家、消費者以及其他的社會各界廣泛認可。“要么電子商務,要么無商可務”已經成為絕大多數零售商家的廣泛認識。
對傳統實體零售業而言,電子商務的高速發展儼然已經對其造成嚴重的影響。此起彼伏的價格戰不但吸引了各大媒體的追蹤報道,消費者對電子商務的認識也逐漸清晰和深入。與此同時,在較低的成本優勢下,電商依托更加實惠的價格不斷的搶占線下實體店的市場份額,產品種類、產品的數量也在不斷的拓展、增多。
前瞻產業研究院指出,電子商務的威脅已經近在眼前,實體零售商變革轉型迫在眉睫。電子商務以其跨地域、全天候、低價格的優勢不斷的沖擊著傳統零售業的價格體系并帶來營銷渠道的變革。實體零售業“渠道為王”的時代已過,電子商務的時代已經到來。零售商家必須要跟上時代的步伐,順應市場發展的趨勢,向電子商務進軍,主動積極的“觸電”。“若想不被革命,必先革自己的命”,在主動“觸電”方面,蘇寧、國美已經做出了表率。
然而,正處高速發展過程中的電子商務并非陽光滿布,充滿希望,其殘酷的市場競爭,實體零售商家必須要有清晰的認識。當前國內電子商務的發展是以規模驅動,而非盈利驅動。這種驅動方式使得各電商企業為了搶占市場份額,價格競爭異常激烈,價格戰此起彼伏,“賠本賺吆喝”的現象普遍存在。至今大部分電商企業仍處于燒錢虧本的狀態。實體零售商進軍電子商務必須要做好長期激烈戰斗的思想準備。
值得指出的是,電子商務并非僅僅是一種銷售渠道,若實體零售商用傳統的思維模式、營銷方式去經營電子商務,必然會遭遇失敗。電子商務的特點是客戶黏度低,品牌優勢、客戶忠誠度需要長期積累,同時要維持長久的價格優勢,需要物流體系、IT信息系統、供應鏈體系等系統的全面構建。此外,電子商務的盈利來源多種多樣,需要商家不斷探索各種流量變現的方式。
當前,電子商務主要有兩種形式,分別是淘寶式的平臺型和B2C直營模式。隨著價格戰的長久持續進行,B2C模式鮮有盈利案例,無論是品類的擴張還是保持優勢的價格,都需要電商企業具有更加突出的供應鏈管理能力以及銷售規模。開放平臺似乎已經成為電子商務發展的趨勢,不管是發展勢頭良好的京東還是電商新星蘇寧,都開始推進平臺開放,品類擴張。然而,一個優秀的電商平臺需要長期的客戶積累,初涉電商的電子商務的實體零售商并不適宜采用。
實體零售商進軍電子商務,需要有清晰的認識,并具有一整套的方案,包括市場定位、價格策略、產品策略、區域策略、物流系統、營銷手段等等。首先,電子商務的消費群體、消費需求和消費偏好與實體零售不相同;其次,電子商務需要有強大的物流體系、供應鏈系統和IT系統作為支撐;再次,規模驅動的電子商務,需要商家根據自身的優勢和特點,在規模和盈利中尋找到平衡;最后,電子商務未來發展的長期趨勢,實體零售商必須要有擁抱的意識和長期根植發展的決心。
此外,實體零售商“觸電”過程中,必須要解決“左右手互博”的問題。根據各自的實際情況,商家可以在市場定位上、產品種類上、價格體系上對線上和線下進行區別對待,避免資源內耗,不能形成協同效應。與此同時,實體零售商還需要明確線上線下主次地位,到底是以線下實體店為主,電子商務為輔,還是以線下實體店為基礎,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實體零售商必須要有明確的認識。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電子商務也在瞬息萬變之中。大數據、云計算、社交網絡等預示著電子商務的未來發展方向。實體零售商在“觸電”過程中,必須要保持開拓、創新的心態,謹慎而又自信的擁抱變革。
資料來源:前瞻網《2013-2017年 中國零售行業業態發展趨勢分析報告》,百度報告名稱可看報告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