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什么樣的上司和下屬(上)?
辦公室哲學,說的是關系,如何處理同事、上下級、部門關系,是一門學問。說到學問,我們中國人喜歡形而上學的把一些東西高級化,上綱上線,于是,從“執行力”開始,任何一種動詞都能加個“力”字變成名詞,比方說營銷就是營銷,現在說營銷力,美陳就是美陳,現在講美陳力,一個朋友說,美陳力,說多了就是“沒誠意”,不知道以后零售不交零售叫零售力,摩爾不叫摩爾,叫摩爾力,估計摩爾莊園的孩子們開心了,玩笑而已。
國人不但喜歡說力,還喜歡說文化和學問,世事洞明皆學問,學問無處不在,沒人異議,但是現在文化泛濫,就引人側目了。大的方面有華夏文化,中間有茶文化、酒文化和飲食文化,現在很多公司,剛開張貼兩句口號上墻,就美其名曰企業文化,足見國人對“文化”的膜拜之情。古老的文化是傳統,西方文化是流行,但是根上的人的本性上的東西,還是很難改變的。
(圖片來源于網絡)
這里也有個人本性的例子,一個在商場做部門經理的朋友說,他下面的一個主管,跟他聊天,說他心目的領導是什么什么樣子的。我問他說具體點,他說,他希望他的領導強勢而不乏溫情,對供應商對其他部分強勢,對下屬溫情;他希望他的領導給他足夠的自由發揮空間,并且還要有具體可操作性指導意見,自己可以按部就班的不超越底線的完成任務,自己的決策也不會被經理駁回。我聽了哈哈一笑,說,這個有情可原,人啊,都是這樣的。我給你講個小笑話吧,很俗的一個笑話,一位老姑娘到婚姻介紹所,對工作人員說:“我感到太寂寞了,我要找一個丈夫。他必須是討人喜歡的、有教養的、能說會道的、愛說愛笑的、愛好體育的、消息靈通的……還有一條,我希望他終日在家里陪著我,我要他講話,他得開口;我感到厭煩,他得住口!”“我懂了,小姐。”工作人員回答,“我勸您買一臺電視機。”我那位朋友聽了,哈哈一笑,說,你是說員工們都是這樣嗎?有了困難希望領導撐著,有了送人情的時候就讓自己做主?希望領導強勢,得罪人的事情領導去干,自己和稀泥處理事務?當跟供應商簡單談判的時候希望給自己較大的自由度和談判空間,談不下去的時候就又怪領導沒給指明路子?總之就是有困難就軟,有好處就占,是不是這樣?
是這樣嗎?是的,但不全是!角度不同,看問題就不同,這個道理都知道,可是人,還是習慣于從自身的角度出發考慮問題。就好像之前很流行的一個測試,說有孔雀啊、大象啊、獅子啊、馬啊什么的,與你在一個大森林里,你會最先丟調哪個,最后丟掉哪個,很多人會選擇最先丟掉孔雀,最后丟掉馬匹獅子,因為馬匹對自己有用獅子可以保護自己,但最佳答案是最后丟掉孔雀,因為孔雀是最需要自己保護的。小小的測試,總是不經意間公開了人的私欲性。同事關系里,特別是上下級的關系,上司總是希望下屬是孫悟空,要吃的可以給摘桃化齋,有危險可以降妖除魔。下屬總是希望上司是父母跟老師的集合體,無私的傳道授業,無私的呵護備至。所有的親情友情都有了,唯獨崗位職責沒了。
一個蘿卜一個坑,每個坑里的蘿卜,承擔的責任和義務是不同的,權限也是不同的。在平常的工作中,特別是一些單店或者相對團隊里,這些東西都相對淡化了。還有目前的一些實際狀況,如我朋友在的商場,是剛剛在本地落戶的外來商場,連鎖的勢頭沒有打開,強勢的控制力沒有形成,所以工作的管理人員特別是基層管理人員工作經驗欠缺,加上現在商場的“錢景
朋友說,記得十幾年前自己入行的時候,沒人來給自己說商場是什么,應該做什么,如何做,從在超市打訂單到百貨談扣點,自己邊看邊學邊做,相對于現在的剛入行的新人,公司會制定一系列的培訓方案,會制定專門的幫帶人員,還會跟進效果,相當于帶薪培訓了。他說的沒錯,可是相對于薪資方面,現在的商場管理人員特別是沒有對市場強制控制力的商場里管理人員,無論是精神滿足還是收入也與之前的差距很大。朋友的嘴里流露出是對下屬工作能力和態度的不滿,同時也有對一代不如一代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