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1購物中心內地大擴張 擬10億美元造19項目 據星島日報報道,周大福集團、新世界發展大股東鄭裕彤家族第三代鄭志剛創辦的K11品牌,繼尖沙嘴后又在上海開幕,實現集團在內地繼新世界百貨后開拓新零售方式。新世界執行董事鄭志剛表示,K11購物藝術中心通過商場和藝術的結合,吸引穩定的客戶群,為股東增值,同時又將部分收益再投入推動文化,是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商業形式,勢將掀起零售業改革。
上海K11商場面積3.8萬平方米,辦公樓面積8.1萬平方米,由原香港新世界大廈翻新而來,斥資4億元,歷時2年半。鄭志剛指出,翻新后,商鋪租金增長70%,辦公樓租金亦增長30%,增幅還未計算銷售額的分成收入增長,預計5至6年即可回本。
擬10億美元打造19項目
鄭志剛稱,香港K11的營收翻一番,令他有信心將模式帶到內地城市,惟能否植根當地,則取決于是否足夠本土化,需要因應而變。他計劃將K11推向北京、沈陽、青島等11個城市,5至6年后實現共19個項目,包括14個購物中心以及5個寫字樓,總面積達160萬平方米,預計投資約10億美元。希望屆時零售店鋪每月有超過200億人民幣的銷售額,及3.5億人流。
內地零售市道吹淡風,為何還費時費力押注在商場?鄭志剛表示,消費者并非沒錢,而是更加審慎。市場愈發細分,必須找到自己獨特的value proposition(價值定位),通過差異化競爭取得優勢,K11正是由此概念孕育而生。
有見年輕一代顧客對舊商場模式厭倦,本身對藝術情有獨鍾的鄭志剛,便構思建立一個品牌,既通過非牟利活動,推動文化藝術,又通過商業平臺使普羅大眾感受新穎及獨特的購物體驗。商業和藝術向來難兩全,上海K11卻成功融合兩者。其商場部分出租率達100%,共有120個店鋪,每月人流100萬,店鋪日均收入在20至40萬元人民幣。
全數租出每月人流百萬
新世界在中國未來發展是否都將K11作為重點?鄭志剛表示,中國內地仍處在發展階段,并非所有城市都可接受新的概念和模式,不可一概而論。
對于香港政府的一手住宅銷售條例,他直言發展商需要時間消化,但上個財政年度已經過去,7月又非賣樓旺季,公司目前無壓力,就算花費時間摸索,之后亦可慢慢補回。他同時不認為美國退市是負面,反而覺得外圍消息清晰有利于樓市,最關鍵看清需求存在與否;而400至500萬的樓花銷售不錯,反映市場對住宅需求仍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