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的瑞士巧克力,以前只能去香港買,現在廣州好多超市都能買到,而且有更多進口商品選擇。”市民顧女士告訴新快報記者,自己工作與生活的周邊出現越來越多不同于大賣場超市的超市,里面賣更多的進口商品,超市裝修更精致,商品品質也讓人覺得更高端。業(yè)內認為,定位高端的精品超市將是連鎖超市又一業(yè)態(tài)。進口商品占比較高的精品超市一般開設在CBD,目標人群消費能力偏中高端,商品毛利率更高,是提高單店盈利能力的有效手段。
進口商品毛利率更高
“大賣場模式利潤薄,陷入規(guī)模化競爭。”廣東省流通業(yè)商會執(zhí)行會長黃文杰分析,近年來大賣場超市的競爭漸趨白熱化,這源自于商品同質化,只能靠壓價格來攬客;而隨著租金和人力成本的上升,毛利率會越來越低,大賣場的盈利能力陷入困境。據他透露,就中華廣場和正佳廣場的商鋪租金單價而言,去年至今年來,注冊公司重新簽約后至少有40%至50%的漲幅;而人力成本自2011年以來亦有超30%的上升。
大賣場超市逐漸在衰落,為擺脫此怪圈,連鎖超市在尋求轉型與升級。新快報記者走訪發(fā)現,廣州市內出現越來越多定位高端的超市,如華潤萬家的Ole’,百佳的Taste,永旺旗下的美思佰樂,廣百百貨里的悅食悠居,友誼國金店內的友誼超市。黃文杰認為,提高動銷率與毛利率是零售商突圍的重點,而轉做以進口商品為主的高端超市是有效提升毛利率的手段。他舉例,假如一只普通雞蛋毛利率5%,而一只進口雞蛋售價更高,“賣進口商品毛利率可以高出1倍至2倍。”
精品超市商品差異化明顯
百佳正佳廣場旗艦店“變身”Taste正是大賣場模式向高端超市轉型的例子。昨日,在Taste正佳廣場店開業(yè)現場,百佳(中國區(qū))政府事務及公關部總監(jiān)廖穗湘告訴新快報記者,“超市升級也是適應商圈消費者的需求。”她坦言,去年以來租金方面的確有變化。
“定位高端的超市中所售商品更易體現差異化。”黃文杰分析,廣州現有的典型高端超市中,進口商品占比非常高,正因如此無論從價格還是商品品類上都能體現出差異化。新快報記者了解到,目前Ole’里進口商品占到近五成,Taste正佳廣場店中25000種商品里有6000種是進口商品,悅食悠居更為明顯,進口商品占到70%以上,光進口啤酒就有近30種,而美思佰樂更以自有品牌拉開差距。
進口商品定價上各超市亦有差異,以在天河路上的Taste與Ole’為例,如Ole’中來自德國的喜寶一段嬰兒奶粉價格比Taste中的低10元,而Taste中的巧克力又普遍比Ole’便宜3到5元。“不同商品有價差,這個低一點,那個高一點,可以實現綜合盈利,這是商家的策略。”黃文杰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