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價原則顧名思義就是制定價格的標準,DM商品的定價標準分為“進價原則,售價原則”。
1. 關于進價原則
商品進價即賣場從供應商處購入商品的價格。當商品被選中做DM低價促銷宣傳時,必定會犧牲商品毛利,商品原利潤降低轉化成促銷成本。促銷成本應該由所有的得益者共同承擔,即大賣場承擔一部分,供應商承擔一部分。大賣場要與供應商洽談,降低其商品原進價。商品品類不一樣,進價的降幅“進價降幅=(正常進價—促銷進價)/正常進價 × 100%”也會有所差異。一般要求進價降幅標準按照商品類別進行了劃分,即:雜貨類商品降幅≥10%,百貨類商品降幅≥15%。有了具體的降幅標準,商品的毛利才能得到一定的保障,商品促銷的定價降幅才能游刃有余,而不是沒有準則的亂降。
2.關于售價原則
DM商品吸引顧客購買的一個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低價格的刺激。怎樣才能讓顧客感受到價格的確驚爆,又能最大限度的維持賣場的利潤呢?同類商品的顧客消費心理是兩個比較決定的。一個是與未做促銷的價格比較,另一個是與其他購物場所的比較。
針對這兩點我們可以制定五個原則:
第一:由競爭者數據庫調出同一商品競爭者歷史最低價,商品的促銷定價不得高于此價格;
第二:商品的售價降幅“降幅=(正常售價—促銷售價)/正常售價×100%”標準一般為:雜貨類商品降幅15≤雜貨≤25%,百貨類商品降幅20≤百貨≤30%;
第三:每次DM刊至少有3到5個特別驚爆商品讓人能夠印象深刻,口口相傳;
第四:堅決避免所有商品都按正常降價幅度進行,不能給顧客留下印象,等于促銷失敗;
第五:當競爭對手價格比我們價格更低時,一般商品沒必要跟價,因為此時的跟價并不能有效提高宣傳度,敏感商品必須跟價,要與競爭對手持平或更低,因為這些商品很容易被傳頌,除非我們有更吸引人的商品在做更引人入勝的促銷。
3.分類原則
(1)、同一小分類(即用商品的特性進行的專業劃分,如:飲料的可被劃分為碳酸飲料、果汁飲料等眾多小分類)的商品最多不得超過2至3個,一個為低價位,另一個為高價位。
因為同一小分類的商品過多的同時,同一價位別同期DM進行促銷宣傳,勢必會導致自己的比自己的,自己打壓自己的局面。比如: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同時進行促銷,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無論誰勝誰負都不是我們所希望的。分類原則是保障每個DM 商品都能發揮最大售賣績效的前提條件。
(2)、同一商品上檔頻率要間隔三檔。
如果一個商品連續被選出做DM促銷,不但不能達到檔期內提升商品銷量的目的,而且會影響此商品平日的正常銷售。這有兩點原因,第一,短期內顧客的某種需求會飽和。如顧客在前一檔購買了促銷品拖鞋,下一檔對此商品便不再有需求。其次,長期的低價促銷會降低商品價格帶,影響商品正常銷售。如:一個涼席連續被推出進行低價促銷,價格已經不能成為吸引顧客的優勢了,更可怕的是當它恢復原價進行銷售時,很難被顧客認可了。
- 該帖于 2013-8-8 9:56: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