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對抗高租金 廣州千家便利店紛紛增加餐飲區 廣州商業地產的租金高漲帶來廣州便利店去年出現“關店潮”。而羊城晚報記者日前從《廣州藍皮書——廣州商貿業發展報告(2013)》發布會上獲悉,為應對高租金,目前廣州上千家便利店正朝著便利店兼具餐廳功能的業態轉變。同時,多業態相互滲透已經成為當前零售業發展的趨勢。
便利店紛紛增設餐飲區
上述報告顯示,去年廣州的商業地產租金增幅達到20%。由于頂不住高租金壓力,去年廣州便利店出現“關店潮”,7-11在廣州已關約20家門店,全家擬關20家店,而OK便利店及喜士多也正收縮戰線。
廣州商業總會秘書長羅志杰介紹,“受商業網絡的密度越來越高,便利店這種業態的生存環境越來越難。”同時,便利店還面臨超市轉型的壓力。近年來,包括百佳、華潤萬家、卜蜂蓮花等積極拓展中小型超市。“便利店原來非常便利的優勢就顯得不是特別突出。”
羅志杰分析,在位置上,現在800-1000平方米的小型超市在選址上越來越便利;在價格上,便利店內的商品價格一直都較高,因此毛利率也較高,相對而言,小型社區超市的價格和商品組合更優。
因此,便利店紛紛調整應對,目前的一個趨勢是便利店向兼具餐廳功能的業態轉變,如OK便利店、7-11便利店,做大熟食的優勢,店內設置餐飲區及用餐區,加強了寫字樓辦公區的布點,消費客群主要以白領為主。
“便利店兼具餐廳功能的業態已經形成趨勢。現在不但購物中心要增加餐飲,便利店也不得不千方百計擴大銷售額,由此也帶來利潤的提升。”羅志杰認為。
最新動向:零售業態興起跨界組合
目前,由于零售業正面臨新的洗牌升級周期,業態之間相互滲透與融合成為一大特點。
據該報告顯示,購物中心與酒店為伍,單體百貨店引入餐飲店鋪聚集客流豐富服務,超市引入柜臺聯營模式并涉足經營珠寶首飾等,專業的蛋糕店開到了書店,紅酒專賣店兼具餐廳功能,等等。
另外,各個業態已經不滿足于單打獨斗,在基于目標顧客群接近、行業互補性強的基礎,書店與服飾、展覽、餐飲業態融合產生新的跨界組合,例如位于太古匯的方所文化經營公司就將集書店、美學生活、咖啡、展覽空間與服飾時尚等混業態經營為一體。北京路的三聯書店也引進了咖啡廳、禮品銷售、風行牛奶店還計劃擴大一公里生活配送等。
(羊城晚報 記者孫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