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來自國外的時尚品牌顯然占據了市場優勢,更在侵蝕本土品牌的市場占有率。對此,美邦服飾董事長周成建表示,三年后,在內外資品牌的競爭方面,市場的格局將發生變化。而在國際化競爭中,美邦已在人才上做好準備。從門店的升級到新材料產品的推出,在業界看來,美邦的轉型戰略正在積極推進。據悉,美邦的計劃是,三年內,在全國推進其門店升級計劃。
三年內門店全面升級
據周成建介紹,這一耗時半年的體驗店創意來源其早前經歷,而整個設計亦是由美邦自己的工作團隊完成。
美邦方面表示,這一體驗店除了在產品結構上的不斷豐富,5樓的美邦空間,還可以實現電子商務和實體店的互動。
事實上,在今年上半年,美邦就有表示,為了扭轉外部環境對于行業的不利影響,公司管理層不斷顛覆固有的經營思路和行為模式,適時啟動渠道改革,產品及店鋪的創新轉型在直營系統已初見成效。
美邦表示,在門店的布局上,未來會堅持“一店一場景”,后續一年內,會在直營城市開出類似這樣的體驗店,而在在未來三年內,其將在全國全面升級體驗店模式,包括加盟及直營。
美邦還指出,未來的三年內,美邦會在世界上具備代表性的城市開出類似杭州這樣的體驗店,如紐約的第五大道、英國的牛津街等。
不過,打體驗牌的美邦不會在延續過去的高速擴張。去年,美邦直營店新增176家,不足2011年的一半,開店數量明顯收緊。在后續的門店擴張上,周成建仍表示,“現在不求速度,求質量。”
值得注意的是,配合轉型戰略,美邦不僅在門店上進行升級,在產品的功能性上也在進一步提升。目前,其推出的新材料“科技絨”產品,主打秋冬季的輕薄羽絨市場。
對此,分析人士指出,美邦提出的“科技絨”及“體驗式購物”等戰略都是立足長遠的轉型,見效相對較慢,需要經受時間和市場的檢驗,因此這些產品在短期內或難以為其帶來更多利好。
光大證券分析師李婕在其研究報告中也指出,新的經營思路和經營計劃深入向全國直營和加盟市場推進需要一定時間,經營成果將逐步顯現,因此2013年當期經營業績會出現一定下滑。不過,2013年秋冬及2014年春季之后會有更大的改進和突破。
走國際化
值得注意的是,不僅是國內品牌,來自國外的快時尚也在門店上不斷加碼。9月13日,Zara位于北京的世貿天階店以最新店鋪形象重新開業;20日,其位于南京西路的門店昨日重裝后,以全新的品牌設計概念再度開業。
除了重整形象店,外資品牌時尚品牌紛紛在中國繼續高速擴張。從ZARA到優衣庫,再到H&M……7月至今,時尚品牌包括一些潮牌紛紛在上海高調開設門店。就在上周,旗下擁有ochirly ,Five Plus等7大品牌的赫基國際集團,也攜手生活潮牌圣殿10 Corso Como 精品店在上海開出了中國區的首家門店。
在業界看來,這些來自國外的品牌正在圍剿本土品牌,隨著他們的不斷進入以及布局,本土品牌的壓力將會逐漸增大,后續,不僅是這些國際品牌的競爭,更是內外資品牌的競爭。
在越來越多購物中心更注重打造年輕個性化的購物體驗時代,來自國外的時尚品牌尤其是快時尚,已經成為招商的“寵兒”。此前,彭博有報道,為減少因大建購物中心而導致空置率上升的影響,中國的房東們正為包括Zara和H&M等在內的大眾品牌取消店面租金。
周成建也表示,目前,不僅是購物中心最好的位置,一些最好的街邊店鋪,都留給了“洋品牌”。“但是這樣的格局不會持續太久,三年后一定會改變。”在周成建看來,未來,中國的零售品牌,不僅會在中國市場成為主導者,世界市場中特別是大眾化的品牌也會由中國品牌領導。
周成建指出,尤其是去年,市場對于中國的零售行業普遍缺乏信心,但這樣的時機,對中國品牌來說,既是挑戰又是機會,在競爭的過程中,不斷學習優秀的經驗提升能力。
去年,美邦引入了曾擔任寶潔大中華區產品供應部副總監、擁有18年外企經驗的林海舟,以及曾擔任拜耳集團大中華區人力資源總監的歸梅萍。近期,美邦原電商負責人閔捷也重新回歸公司并負責信息化和電商業務。
申銀萬國研究員王立平在其研究報告中指出,美邦2013年管理層的更迭基本完成。“公司引進國際化高端人才,期待精細化管理能有所提升。”
周成建也表示,眼下,在進入全球化的競爭舞臺中,需要專業的管理層。“走國際化美邦在人才上已經做好準備,接下來就在于行動的推動。”
(來源:服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