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我們接到PAVIA省一位華人老板娘的電話:在我們百貨超市,抓到幾個小偷,打電話叫來警察,小偷說沒錢付,向警察借錢,警察也沒錢,最后警察把我們還罵了一通。 下午,還是這位老板娘再次來電話說,又抓到了一個小偷,電話叫來了憲兵,這個小偷見憲兵真的來了,就主動付了貨款——一個手機充電器4歐元。 這位PAVIA的老板娘還告訴我們,“每個月我們店里都會發生好幾起偷竊的案件,我們感覺抓到的還是少數,現在開店真難。” 我們收集到的信息還有:某公司柜臺經理偷貨、某大型超市店長攜款潛逃、甚至一知名連鎖超市老板明確表示:開大型超市,被偷竊是難免的。 …… 近幾年來,與大型WOK餐飲同時擴張的華商行業是大型零售超市。這類超市,一般面積達到2千至5千平米,零售商品涉及家用百貨、服裝、鞋子、箱包、工藝禮品、學習用品、小電器產品、五金產品等,簡單而言,就是除了吃的不賣,日常生活中你能想象得出來的小商品,這邊都能找到。華商喜歡賣“雜”貨,賣成了恐龍型,規�;�,深受經濟疲軟的意大利市場喜歡。然而,其中的疏漏也顯而易見——經常被偷。 一位曾在ALLESANDRO開大超市的黃老板告訴筆者,他們店剛開始生意挺好,因此很快開了第二家,兩年后發現小偷幾乎是成群而來,有的人被抓后發現真的是身無分文,也就是說他們準備好了來“拿”。把警察叫來,警察居然還責怪店家自己沒看好,說什么小偷把貨從包里拿出來了、從兜里拿出來了就算了,不能打他們。言下之意,偷東西不算犯罪,打人才是犯罪。在與小偷的較量中,黃老板百煉成鋼,經常揭穿在他店里“拿貨”的小偷,事情發展到最后,居然是小偷少了,客人也少了。疲憊的黃老板最后無奈的賣掉店面另找其他項目。 小偷,成了阻礙華商大型超市發展的一大絆腳石。 據史料記載,清朝暮年,康有為在維新變法失敗后,遠走歐洲,他來到意大利,康老先生對意大利的印象是“盜匪猖獗”�?磥�,偷的歷史,意大利人是久遠的。但是憑心而論,當今意大利偷東西的主力軍已經不是意大利人,小偷的“新鮮血液”是東歐人、北非人、還有無法驅趕的吉普寨人。 意大利不是不管小偷,一般的處理方法是:登記在案,關一宿,然后放人。對重大盜竊案件,當然會起訴判刑關牢房。意大利牢房特別講人權,干凈的床、電視機、定時吃飯……這樣的處罰對窮得叮當響的游民,簡直是享受。比起在中國鄙視小偷,痛打小偷的通常做法,意大利的寬容政策簡直是在“培養”小偷。嗚呼哀哉! 但是,也有一些一時困難的人士,他們在鋌而走險,想僥幸“拿”一下華商的貨。對這類小偷,你叫來警察,警察一般會同情他們,要么打個圓場了結,說不定還會幫小偷說話。道理很簡單,警察是本地人,可能認識小偷,或有地方主義思想本能的保護“老鄉”,要么就是歧視華商,華商的語言不好,又經常被當地媒體詬病。 一位開大型超市的成功老板告訴筆者:被偷竊是防不勝防的,我們預估了一個百分數,然后把這些損失平攤到貨上。 本報建議,我們作為移民,遇到類似情況最好撥打112找憲兵報警。憲兵隸屬于國防部,在全國范圍內調動執行任務,與地方瓜葛比較少,辦事相對公平。另外,華商在當地要注意自己的形象,給當地人留個好印象,參加一些社會公益活動,與政府有一定的互動,合理避稅,這樣地方政府的態度就會有利于華商。畢竟地方政府的治安部門知道在他們這個區份誰好誰壞。如果當地居民和政府不認可您,那您注定是被歸為需要防范和打擊的對象;反之,如果認可您,哪個流氓也不敢來找你麻煩,哪個流氓比政府還大?
--------------------------------------------------- www.8377msc.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