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從:從勢不從眾;從早不從晚;從下不從上。四德:在店講道德;出店講公德;銷售講商德;服務講口德。
日前,商務部公布了《零售企業服務管理規范》、《商品經營企業服務質量評價體系》、《鞋專業店管理技術規范》等50項國內貿易標準,再一次將零售業界最基本、最基礎的問題:服務質量和服務規范,納入人們的視線。
是我們做得不夠好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難道我們已經做得足夠好了?答案同樣是否定的。
歸根究底,零售業界在日常經營活動中,始終“脫”不了一個“賣”字的拘束,零售就是買賣,就是交易的觀念根深蒂固,而忽視了左右零售業發展的一個關鍵定律:沒有服務就沒有買賣。零售的本質是服務,零售業界人士的使命在于“做讓顧客舒服的事”。
十年前,淘寶網還僅是總成交額3400萬元的“網上”小蝌蚪;十年后,淘寶網已經成長為不斷蠶食線下實體店零售份額,總成交額1萬億元的龐然大物。但是,無論線上,還是線下,交易的形式如何變化,都改變不了買賣的雙方都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這鐵一般的事實。
是以,我認為前述新公布的涉及零售服務業的國內貿易標準,不僅僅是實體零售業界人士需要參照的準則,更應該是網絡零售業界人士行為的準繩,以緩解日益挑剔的消費者需求與長此以往之間的矛盾,以扭轉消費者對網絡零售業界“有銷售,無服務;多欺詐,少誠信”的負面印象。
為此,個人提出新時期店長的“三從四德”行為準則,如下:
三從:
從勢不從眾:白香山曰,“大丈夫所守著道,所待者時”。勢者,得之者,勢如破竹;失之者,死如跛豬。但從勢不可從眾,實體零售業的電商化,互聯網零售的回歸路,是一條“前無古人,后有追兵”的新路,需要結合本店、本企業實際,“小心走,慢慢摸”的小路,不可人云亦云,照抄照搬。否則別人的活路,也許就是你的死路,別人的康莊大道,也許就是你的羊腸小道。
從早不從晚:張愛玲曰,“出名須趁早”。而我則說,轉身須趁早。早變革、早行動,我們今天的領先,就是明天的領地,否則我們今天的優勢,就是明天的憂慮。
從下不從上:所謂上,指我們有什么商品,多少商品,具備什么樣的銷售條件;所謂下,則是消費者的需求變化。所謂從下不從上,則是指,無論是實體店店長,還是網絡店主,開放心態,走出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走進顧客的三道四門。了解、分析消費者變化了的心理、行為、習慣、方式比什么都重要。因為我們不能用一成不變的方法,去經營一個千變萬化的市場,更不能用一個不作為的行動,去等待一個不可能的結果。
四德:
在店講道德: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除了買賣之外,還離不開一個“道”字。商道即人道,誠信經營,童叟無欺,是商道的基本;弄虛作假,狡騙欺詐則是商道的反面。無信不商,是每一個零售人應知的道理,應該恪守的天條。
出店講公德:臺灣3C店鋪營銷大師蔡松基老師說過一句話:“商人是最應該擁有公德心的人。商人并不生產商品,沒有顧客就沒有商品,沒有商品就沒有商人。每一個人都可能是顧客,都應該成為商人尊重的人。尊重他人,遵守社會秩序,就是商人公德心的基本。”
銷售講商德:買賣固然重要。但買賣不成情意在。但是零售業界“買則滿面春風,不買則冷若冰霜”,甚至“你敢給我差評,我敢讓你不太平”的案例比比皆是。
服務講口德:交易是銷售的目標、目的、結果,但并不是銷售的全部。交易的過程,就是服務。售在一張口,而這個服務可以通過面對面的語言對話來實現,也可以是點對點的文字交流來實現,尊重顧客,尊重同業,不虛夸(自己),不詆毀(同業),就是服務講口德的全部。
事實上,所謂三從四德,無非是希望線上、線下的店員們,明白一個道理:沒有服務就沒有買賣;守住一個底線:買賣不成情意在;劃清一個界限:誠信興商,無信不立。除此之外,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凡是能看得見的地方,都將是零售人的天空。
本文由:www.6166msc.com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