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記者從西部奧特萊斯方面了解到,今年中秋小長假和國慶黃金周期間,西部奧特萊斯的平均客流量達到了10萬人次/天。業內人士認為,品牌和業態足夠豐富,消費大環境和消費者購物心理發生變化,是奧特萊斯賣場火爆的重要原因。
重慶
西部奧特萊斯生意火爆
“中秋節我去購物,光是停車就花了一個小時。國慶節再去,人還是多得不得了。”昨日,家住渝中區的市民李女士告訴商報記者,她連續兩次去機場路旁的西部奧特萊斯購物,都只有一個感覺——這里太火了。
“中秋節期間,正值我們的五周年慶,前來購物的人流量連我們都沒想到。”昨日,西部奧特萊斯相關人士透露,中秋節放假那3天,平均每天的客流量達到10萬人次。
“當時,我們在原有1000個車位的基礎上臨時增加了2000個車位,依然無法滿足停車需求。國慶黃金周期間,我們將臨時停車位增加到了3000余個。”上述人士介紹,國慶期間賣場的生意特別好,客流量與中秋期間差不多,其中外地人的消費金額占了整個賣場銷售額的32%~35%。
西部奧特萊斯到底有多火?數據顯示,2008年西部奧特萊斯開業當年,就完成銷售額4.5億元;2012年,營業收入達到12億元,實現稅金1億元;2013年五周年慶,創造了單日人流量超30萬人次的最高紀錄。
全國
奧特萊斯遍地開花
據了解,西部奧特萊斯占地9萬多平方米,目前有550家店鋪、600多個品牌。而在砂之船集團的擴張計劃中,杭州成為其打造全國藝術商業連鎖品牌的第一站。
2011年,位于杭州錢江新城核心CBD區的砂之船(杭州)奧特萊斯開業。到今年年底,占地400多畝的砂之船(璧山)奧特萊斯購物村也將開門迎客。另外,包括合肥、南京、濟南等城市的砂之船奧特萊斯購物廣場都在建設之中。
就在今年5月,大足區與香港南華集團達成合作意向,由香港南華斥資20億元,在該區打造一個奧特萊斯商場;而在江津區大嶺湖畔,總面積約4萬平方米左右的晉愉·大嶺湖奧特萊斯項目也正在建設中,目前,GUCCI、DIOR、PRADA、COACH、CK等品牌已表達了入駐意向,預計歐美的一、二線品牌將占70%左右。
此外,在經開區,由意大利Fingen集團聯手美國威特集團和中國香港基匯集團打造的佛羅倫薩小鎮奧特萊斯也于今年初動工,最快明年可投入營運。
放眼全國市場,自2007年11月28日,鄭州亞星奧特萊斯購物廣場正式開業以來,在北京、上海、寧波、蘇州、成都、長沙等地,奧特萊斯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發展著。而來自財富品質研究院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全國已有400多家奧特萊斯項目。
原因
品牌多業態豐富吸引顧客
“超低的價格、品牌的豐富、品質的保證應該是我們成功的關鍵。”昨日,西部奧特萊斯相關負責人介紹,在現有基礎上,今年,該賣場成功引進了Ermenegildo Zegna、Canali、Cor-neliani等國際品牌,完善了奢侈品品牌陣容,并推出“假一賠十”的承諾。
同時,所有入駐的品牌商家,均會簽訂最低銷售折扣協議,確保商品在同業同時段折扣最低,并承諾不得有提價打折的行為。以周年慶期間為例,為回饋消費者,在折扣基礎上實行全場奧萊價再七折起,價格更是低到驚人。
該負責人表示,賣場還附設知名品牌的餐飲、娛樂、休閑業態,形成了以購物為主,集餐飲、娛樂、休閑為一體的購物中心態勢,“品牌和業態足夠豐富,也是讓消費者接踵而至的原因”。
消費者購物心理發生變化
“名品和折扣,除了這兩大奧特萊斯業態的核心要素外,消費大環境和消費者購物心理的變化,也是國內部分奧特萊斯賣場火爆的原因之一。”昨日,重慶零售商協會秘書長李運楊在接受商報記者采訪時說,如今,國內國際品牌店鋪數量增加,產生過季貨品的幾率隨之提高,這為奧特萊斯提供了更多可招商資源。
來自戴德梁行的統計顯示,隨著全球經濟回暖與零售市場的大舉發展,國際一線品牌在中國的開店數量在過往3年的環比增長均達到20%以上。但據公開資料顯示,最近兩年來,部分奢侈品品牌的在華銷售業績出現下滑。
“作為舶來業態,奧特萊斯模式為一些知名品牌的過季、庫存及尾貨商品提供了消化平臺,特別是服裝。”李運楊表示。據悉,僅2012年上半年國內42家服裝上市公司的存貨就達到483億元。“如何處理尾貨也是一門生意,是服裝產業里的最后一個鏈條。”李運楊表示,能夠將尾貨變現,這就是奧特萊斯這種業態得以生存的基礎。
李運楊還表示,隨著生活質量和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消費者越來越理性,既追求商品品質與檔次,又不想花費太多的錢。因此,在奢侈品專賣店和奢侈品折扣店之間,很多消費者傾向于后者。
“奧特萊斯模式還是百貨業的一種回歸。”李運楊說,傳統百貨的本質是要滿足大多數大眾消費者的需求,但如今,大部分百貨商場將目標消費群體定位為中高端收入者,“于是,一些傳統的消費者與這些百貨商場漸行漸遠”。
新聞縱深
品牌的剛性制約是最大挑戰
如今,奧特萊斯逐漸成為消費市場的焦點,并被復制到全國各地。“但發展至今,并非每家都經營火爆。”昨日,重慶零售商協會秘書長李運楊告訴商報記者,據他了解,很多奧特萊斯經營慘淡,有的甚至已經被市場淘汰,真正成功經營的并不多。
來自財富品質研究院的統計數據顯示,在全國范圍內,已有7%的奧特萊斯因各種原因倒閉,多數奧特萊斯的運營狀況并不理想。商報記者梳理發現,此前,我市就有幾家名為“奧特萊斯”的賣場由于經營不善,最終關門撤出。
據了解,“奧特萊斯”是英文OUTLETS的中文直譯,在零售商業中專指由銷售名牌過季、下架、斷碼商品的商店組成的購物中心,因此也被稱為“品牌直銷購物中心”。這種始于美國的商業形態,經過100多年的發展,已由最初的“工廠直銷店”逐步發展為Shopping Mall形式的購物中心,成為國際商業中迅速發展的新趨勢。
“經營理念、目標人群鎖定以及軟硬件是否跟得上,是奧特萊斯模式能否成功的要素,而品牌的剛性制約是最大的挑戰之一。”李運楊表示,目前,LV等一線奢侈品牌均沒有在奧特萊斯開專賣店的先例。
李運楊介紹,目前,部分一線奢侈品牌及國際中檔品牌,均由一些代理商經營運作。這種模式與公司直營相比,存在著高昂的進貨成本,品牌越高端,代理所花費的成本就越高。因此,這些品牌難以像奧特萊斯賣場內的其他品牌那樣,提供富有吸引力的低折扣。
李運楊還表示,“品牌”與“實惠”是奧特萊斯業態最核心的經營本質。奧特萊斯項目并非越多越好,最根本的是經營者要有能力引進足夠多、得到當地消費者認可的名牌。
(來源:重慶商報 記者:劉渝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