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業領域近日連續上演兩筆大型并購案——物美并購卜蜂蓮花、翠微百貨并購當代商城和甘家口大廈。零售業正在步入整合頻發的階段,借助并購重組,零售業逆勢擴張的大幕漸漸被拉開。在業界看來,面對宏觀經濟放緩和各項成本的壓力,并購重組成為零售企業自救的稻草,而被收購或許是經營困難企業時下逃生的較好選擇。對此,記者將探究零售企業自身的戰略背景以及行業走勢,在頻繁的并購案中找尋各自不同的目的與原因。
對抗微利
當宏觀經濟快速發展的大潮退去,零售業的微利劣勢越發明顯。由德勤發布的《中國零售力量2013》顯示,去年,零售業上市公司凈利潤首現下滑,同比減少7.7%。
在零售業步入慢增長期之時,企業效益也開始呈兩極分化趨勢。綜合今年上半年的年報發現,經營有特色、管理得當的企業凈利增長可達五成,而那些依然靠規模驅動成長的企業則陷入虧損的泥沼。在這種情況下,無論是大魚吃小魚還是強強聯合,并購都被零售企業看成了救命草。
商業專家萬文英表示,此前零售市場不乏并購重組。不過,面對如今的市場環境這一現象更為凸顯。在中商商業經濟研究中心研究部主任姚力鳴看來,我國正處于經濟轉型期,在這個過程中,勢必會有一部分企業遭到淘汰。
姚力鳴認為,中國經濟的轉型也為零售企業帶來了轉型的機會。“并購屬于資本行為,而中國資本市場比過去任何一個時候都活躍,同時國家也在鼓勵資本流動,因此有遠見卓識的企業家便開始采取行動。”
拓展區域
即使是在零售業逐漸重視質量的今天,門店數量依然是外界考核超市發展好壞的一大指標。只是在一二線城市賣場接近飽和、三四線城市消費動力不足的形勢下,在新區域開店變得越來越難。并購卻能使拓展新區域迅速兌現。
借助收購,中國排名第二的零售大鱷大商集團曲線實現了多地多城市的戰略布局。北京商報記者統計發現,1995年,大商集團依傍收購當地百貨大樓挺進撫順、錦州、營口。六年后,大商集團又通過受讓中百商業聯合發展有限公司72%的股權進軍北京市場。2003年,在收購了北京天客隆超市92%股權后,大商集團又開始“揮筆”華北市場。在隨后的幾年中,大商集團先后通過并購新城市廣場、金博大城進入青島、鄭州。在2007-2010年間,大商集團獨自闖蕩了四川和西安地區。
不過,今年5月,大商集團的商業零售業務全部被大商股份拿下。目前,大商股份的年銷售規模已經突破800億元,在完成對大商集團和大商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的重組后,大商股份有望實現銷售規模跨千億的戰略目標。
無獨有偶,早些年,華潤萬家通過收購江西洪客隆、江蘇蘇果等區域性超市,迅速將勢力延伸至當地。上周北京龍頭企業物美收購泰國企業卜蜂蓮花,物美明確表示,“收購可使其及時進入華東等重要地區。所收購的店鋪發展成熟、位置優越,這些都是物美難以通過其他方式從內部建立的”。
優勢互補
過去,超市界并購通常發生在全國巨頭和區域企業之間。最近發生的兩起內外資并購則談不上誰具有絕對優勢。互通技術經驗、共享資金和供應鏈成為當下企業進行并購的主要意圖。
不久前華潤萬家和樂購組建合資公司則是最好的例證。在業界看來,雙方80%和20%的股權分配比例極有可能是華潤方面保證資金,樂購則提供在全球經營的技術和經驗;另外,物美和卜蜂蓮花雙方也是各有所需,物美需要借助卜蜂蓮花的門店網絡,卜蜂也表示希望未來公司將從物美營運實力和效率的提升中受益。
在近日翠微股份對于區域內當代商城和甘家口大廈的收購中,中國購物中心產業資訊中心主任郭增利認為,企業間的兼并重組對于提高海淀區整體商業流通業有積極作用。翠微股份為區域型商業項目,當代商城、甘家口大廈主要為社區商業,二者定位不同,可形成兩條產品線,增加商品的豐富度。不僅如此,企業重組后,也有利于整體結構優化,同時兼顧區域型和社區型商業項目共同發展。
多業態經營
多業態經營近年來逐漸被企業重視,這不僅可以起到分散經營風險的作用,更可以擴大銷售規模、提升盈利能力。德勤的統計也發現,多業態經營上市公司的凈資產收益率比單一業態經營公司高出近4個百分點。
通過并購不同業態的企業進軍其他領域也是最近幾起并購的看點。在王府井百貨收購春天百貨的案例中,春天百貨主營高端百貨并擁有豐富的奧特萊斯運營經驗。王府井百貨吃下春天百貨后,雙方差異化的品牌資源得到互補。
借助收購春天百貨,王府井百貨整體戰略布局也發生變化。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未來王府井百貨將重點發展購物中心和奧特萊斯業務,同時加速百貨店購物中心化轉型。按照王府井百貨的計劃,在2015年前開業4-5家購物中心,五年內完成城市門店布局。同時,王府井百貨還將在年底推出自有品牌。
不僅是百貨,此前曾經收購太平洋咖啡從而進入餐飲業的華潤萬家,在與樂購組建合資公司之時也明確表示,合資企業將成為雙方在大中華地區經營大賣場、超級市場、便利店、倉儲店及酒類專賣店的獨一平臺。
除了實體零售間的并購,線下企業收購線上企業發展電商也是新趨勢。先是沃爾瑪收購了1號店以培育在華新的增長點。隨后蘇寧也通過收購紅孩子等垂直電商來拓展在線銷售。這也被看做是整合多渠道資源、提高購物便利性的表現。
抵御風險
中國商業地產聯盟副會長兼秘書長王永平認為,如今的零售業普遍陷入同質化、盈利水平低下等困局,企業需要加速轉變。RET睿意德執行董事張家鵬表示,跑馬圈地的擴張模式已經成為過去,并購成為當前企業擴張版圖的有效手段之一。零售企業如果能順利完成并購整合,可相互借勢發揮協同效應,抵御不僅是同行還有電商的沖擊。
在并購過程中,企業特殊的并購方式也被看做是抱團取暖應對零售寒冬的措施。在物美近日上演的收購案中,物美與卜蜂蓮花采用了互相持股的方式。這種方式 “交叉持股在并購案中很常見,特別是在日本的流通領域,可降低雙方的風險。物美和卜蜂蓮花應該是利用該模式進行優勢互補,降低經營成本,以抵抗零售業增速放緩的趨勢”。首都經貿大學教授陳立平說。雙方在公告中也表示,并購可以提升物美及卜蜂蓮花的競爭優勢,有利于其把握中國零售市場日后的任何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