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正常儲備時,你還得考慮交貨期限——訂貨和交貨之間所需的時間。比如,如果交貨期是4周,而某種產品每周銷量是10個,那你必須在基本庫存低于40個的時候開始訂貨。如果你在缺貨的時候才下訂單,那就不得不兩手空空的等上4周時間。
庫存不足意味著損失銷量和費時費錢的延時交貨,缺少在產品生產中起重要作用的某種原材料或零配件還意味著加大生產成本。你的員工拿著錢卻不必做事,因為無事可做;當材料到貨后,你又要為了彌補損失的生產時間而支付加班費給工人。甚至某些情況下,你可能還要花高價去買應急產品。
要想避免受到庫存不足的影響,一個方法是設立正常庫存的安全線。要找到對企業最合適的庫存安全范圍,必須把所有可能造成延誤的外界因素都考慮進來,比如可能晚交貨的供應商或海外運來的貨物。經營一段時間后,你對交貨時間會更有感覺,更容易算出安全的庫存范圍。
避免過度積壓
對經營季節性產品的企業來說,避免過度積壓尤為重要,比如服裝、家居用品或節日禮品企業。這些產品的上架時間很短,一旦過時就很難賣出。售賣管件設備、辦公用品或汽車產品等非時限性產品的企業余地更大,因為這些東西要過很久才會被市場淘汰。
不過,不管你經營什么類型的企業,都應該避免積壓過多產品。額外的管理費用、購買過多產品所需的貸款服務、對未售出產品征收的附加個人財產稅和更高的保險費用,這些都會花掉你一大筆錢。事實上,一位產品顧問曾估算出,美國各地零售商投入在保存商品上的成本相當于商品原始投資額的20%~30%.存貨過多還會降低現金流——這也是必須避免的問題。可以參考一下這個例子,一位汽車用品零售商發現一次性購買1,000加侖的防凍劑可以獲得很高折扣。如果他買了這些防凍液,卻遇到暖冬,就只能守著1,000加侖的防凍液愁眉苦臉。雖然他知道第二年天氣寒冷的時候他還是能把這些防凍液都賣出去,但這些防凍液將在他的倉庫里放上一整年,而這些空間完全可以用來存放更賺錢的東西。
當你發現庫存過多時,本能反應大概是降價促銷。雖然這能解決庫存積壓的問題,但同時減少了你的投資回報。你之前所做的財務計劃都是假設你的產品能買全價。如果你為了解決多余庫存而降價15%~25%,你就賺不到早已計入經營計劃里的錢。
新的創業者在庫存過多時愛犯的另一個錯誤是,下次訂貨的時候變得過度謹慎。這又會為你帶來庫存不足的風險,開始了另一個代價高昂的錯誤循環。要避免庫存過多,只需要根據實際情況設立一個安全范圍,只定購你肯定能按時售出的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