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新大興董事長彭忠英:每年為員工漲15%工資
【人物名片】
彭忠英
重慶新大興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走在涪陵街頭,隨處可見一家連鎖超市,帶有黃色笑臉LOGO的招牌下,熱鬧的人群絡繹不絕。
記者隨意走進一家,明亮時尚的裝飾風格讓人頓生好感。超市貨品分類明晰,擺放高度適宜。在生鮮食品區,地面、櫥窗尤為干燥、整潔;來到化妝品區,記者驚訝地看到,在這個小縣城,不少時下最流行的進口產品赫然在列。干凈、溫馨、驚喜連連,不愧是當地的“人氣王”——新大興愛家超市,由被譽為“涪陵三英”之一的湖北枝江人彭忠英一手創辦。
從失業到創業
命運似乎給彭忠英設置了過多坎坷,但堅韌的她總能頑強勝出。“大膽潑辣、敢于吃苦”,她用8個字概括包括她在內的湖北女性。
彭忠英15歲時就在家鄉的百貨公司做售貨員。1973年,她隨丈夫遷居重慶涪陵,同樣在當地百貨公司工作。不管在哪兒,她都在數年間成為“紅得發紫”的商場經理。
她說自己的優勢是勤奮:“我總是最早來、最遲走。多做事沒壞處,積累的經驗都是自己的。”
變故來得十分突然。1993年,與其他9名職工一起,年過不惑的彭忠英被迫下崗,原單位的安置條件僅一個門面,還有以借貸方式提供的計價12萬元的滯銷襯衫。一時間,彭忠英如墜深淵:“人生好像被推倒了重新來過。”
單位沒了,人脈和經驗還是自己的,彭忠英決定振作起來。她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把所有的襯衫半價出售。雖是滯銷產品,但在當時的涪陵,半價銷售具有強大吸引力。兩三天內,1000件襯衫全部脫銷,讓人發愁的存貨變成了6萬元現金。欣喜的同時,彭忠英意識到,創業剛起步,她就背上了6萬元債務。
如何盡快地“錢生錢”,是彭忠英迫切需要考慮的問題。當時的床上用品和服裝有市場,她就只身到重慶朝天門、廣州等地進貨,將最新潮的產品帶回涪陵賣。憑借多年培養的市場嗅覺,她一年還清債務,并開始大幅盈利。
彭忠英說,最困難時有9個姐妹共患難,創業初期便承諾她們當上“萬元戶”,后來境況好了,但不管賺多少個“萬元”,她始終和大家分享成功。
建立百貨王國
彭忠英一直有個心結。平白無故被百貨公司逐出門外,個性要強的她立志:“一定要做得比百貨公司好”。雖是賭氣,原單位也已在她下崗兩年后倒閉,做百貨的愿望在她心里生了根。
1995年,個體戶彭忠英成立了新大興公司,她的百貨王國有了雛形。在涪陵,她首個打造開放式柜臺,率先引進數個沿海地區的時尚服裝品牌,還為當地百姓帶來了香港化妝品。“你們現在流行的Polo衫、連衣裙、韓式服裝,都是我引入涪陵的。”她得意地說。
1997年,彭忠英在涪陵黃金地段建成7000平方米的新大興購物中心,集購物、餐飲、娛樂、美容美發于一體。2000年,第一家愛家超市誕生,結束了涪陵沒有超市的歷史。2003年,依碟商場開業,成為涪陵最高檔的購物場所。至此,新大興形成高、中、低三級市場布局,并開始拓展疆土,僅愛家超市就已在重慶、貴州各地開了300多家。連續9年,新大興被評為“重慶市企業100強”,今年更是闖進“全國服務業500強”。
新大興的秘密
去過涪陵的重慶人都會驚訝,在其他區縣獨占鰲頭的重百、新世紀等大型國有商貿集團,都不及新大興這個本土商超品牌受歡迎。彭忠英解釋說:“我們陪伴涪陵人一路走來,有了很深的感情。”
真正的答案,卻藏在看似飄渺的經營理念中。“經營企業就像撫養小孩,要親自用心培養。”她笑言,自己從零做起,有危機意識,而且機制靈活,能夠根據市場需求隨機應變。
作為新大興的董事長,彭忠英提出了不少口號,卻總是圍繞誠信和愛心做文章。她不僅對顧客以誠相待,對員工更是異常愛護。新大興按每年15%的速度為員工漲工資,員工婚喪嫁娶必會前去慰問,并為員工建福利房,讓員工“業者有崗、居者有屋”。
她的付出得到了員工的回報。當競爭對手開出高價在新大興惡意“挖人”時,沒有一個員工離開她。
(湖北日報 記者 張珊妮 雷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