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新型購物中心集中爆發 改變商業格局 2013年,6月,西溪印象城開業,五常大道幾乎成了停車場;8月,城西銀泰城啟幕,萍水路堵了一天。自古墩路印象城開業至今,這份熱鬧在城西暌違已久。
逛過城西銀泰城或印象城的人都能感覺到,這樣的購物中心不僅僅是“超市+百貨”的傳統組合,更多的人在此娛樂、飲食或者散步,在滿足物質需求的同時,更多的可能是得到一份精神滿足。
而這種以時間性消費為主的新型購物模式在近年逐漸成為主流,特別是2013年以來,杭州的新型購物中心出現了集中式的爆發。
從銀泰城開業到萬達首開
杭城購物中心集中爆發
遍觀杭州,2013年,杭州商業地產井噴,從武林商圈的地鐵一號線商業,到錢江新城商圈的“三駕馬車”,從城北的萬達再到城西的“雙城”——印象城、城西銀泰城,商業地產遍地開花。
過去,一條延安路就可以打發一整天,延安路商業街一直榮盛不衰的原因之一,恐怕與毗鄰西湖這樣的先天優勢不可分割,武林商圈依靠西湖,形成了一個天然巨大的ParkMall。
今天的西溪印象城也有著這樣的ParkMall屬性。今年5月開業的西溪印象城位于五常路與天目山路交叉口附近,與西溪濕地僅隔著一條五常路。無論是在商場4樓的巨大落地窗前俯瞰整個濕地,還是在飯后漫步濕地景區,都是非常愜意的事。家住西穆塢的王女士一家如今周末最大的娛樂就是逛西溪印象城,“現在不用開車去市區了,步行不到20分鐘就能享受逛街、美食的樂趣,孩子們也在這里玩耍的時候交到了新朋友。”
如果沒有這樣的自然景觀資源優勢,那就打造一處特色的所在。城西銀泰城作為杭州單體最大購物中心,在杭州的餐飲江湖攪起一池春水。平價如小楊生煎,特色如北京拿渡香鍋,西點界更引進了日本知名品牌布歌東京和柴田,杭州餐飲江湖又一個生力軍橫空出世。據了解,銀泰城一共引進了211家品牌,其中,僅8月開放的餐飲品牌數就多達69家。
位于城北的杭州新天地是一個150萬方的超級綜合體,一度在房交會引領風騷,令很多購房者印象深刻,新天地早早的提出了ParkMall的概念,在一眾ShoppingMall中嶄露頭角。此外,在其他城市早已聲名鵲起的萬達中心則有望為杭州打造一個萬達商圈,值得關注的是,萬達集團曾提出“去服飾化”概念,將提高餐飲、休閑、娛樂等輔營業務的比例。
事實上,在電商沖擊下,傳統購物中心江河日下,為留住消費者的心,被業界稱為“第五代商業模式”的shopping park悄然而生。在杭州,筆者首次聽說shopping park還是在2012年的房博會上,位于城北的杭州新天地提出了ParkMall的概念,顧名思義,shopping mall代表的是室內空間,而Park Mall則延伸到了室外,室外商業街、活動廣場、休閑公園等組成了一個完整的綜合體。
兒童娛樂、餐飲、休閑
新型購物中心三大標配
無論是印象城也好,銀泰城也好,他們雖然有著各自不同的特色,但仔細體會不難發現,相比以往傳統購物中心,新型購物中心提高了餐飲比例,同時,以家庭消費為主的兒童娛樂和休閑娛樂也占據了很大一部分。張宇良曾發布觀點表示新型購物中心三大標配為“兒童、藝術和公園”,不過對于杭州的大部分新型購物中心來說,或許用更為具象的“兒童、餐飲和休閑”來作為標配更為恰當。
周末去哪玩?家長陪著小孩逛一逛商場已成了許多杭州人的選擇,事實上,以家庭消費為主打的做法越來越占據主流市場,兒童娛樂也基本成為了標配。目前,兒童業態產品分為兒童零售、兒童娛樂、主題公園和兒童服務四類。通過打家庭消費牌,家長可能會參與到兒童業態的消費中,商場將通過兒童業態的帶動,延伸出餐飲、美容美發、書店、咖啡店等消費。
目前,改造后的湖濱銀泰引進了全球最大的玩具及嬰幼兒用品零售商玩具反斗城、知名嬰幼兒食品品牌英氏、國際著名的兒童教育機構心元兒童之家等嬰幼品牌,豐富了家長們的選擇。在西溪印象城的一樓,人氣最旺盛的自然是不二家玩偶展示區,小朋友爭相與卡通玩偶合影。而最新入駐的萬達廣場也曾表示,會自主研發兒童業態,“兒童業態將零售、游樂、教育、美食綜合,推出后將使萬達廣場的黏性更高。”
在新開業的商場或購物中心中,由于可以為商場帶來人氣、提高商業氛圍,餐飲業態總是最先火起來的業態。餐飲業態在購物中心所占比重越來越重,杭城的“吃貨們”有福了。今年夏天,從印象城到銀泰城再到湖濱銀泰,越來越鼓的肚子和越來越瘦的錢包,令“吃貨”們又愛又恨。
酒足飯飽后,電影院、休閑廣場成了好去處。西溪印象城35元的新電影院豐富了一大票留下人民的生活,“晚上有空就會看上一場,很便宜,設備又很先進,以前要看imax還必須跑到比較遠的市區。”城西銀泰城也是祭出了imax等先進觀影體驗,各大商場影院、KTV等紛紛在網絡客戶端推出低價團購,娛樂業硝煙四起。除此之外,休閑廣場、公園等,也成為消費者鐘愛的地方。
老商圈接軌新型購物模式
2015年,大杭州區域商業形成新格局
在杭州現有商圈中,吳山商圈擁有悠久的歷史,過去幾十年中,又陸續誕生了武林商圈、黃龍商圈、慶春商圈等。商業圈跟隨著城市的框架同步擴大,多商圈并存共榮,已經成為杭州的城市發展態勢。更為甚者,大城北新興板塊的迅速崛起在很大程度上有賴于萬達廣場的強勢入駐。
新商圈發展勢態火熱,老的商圈也要與時俱進。杭州人體會最深刻的當屬延安路商業街,經過六七年的改造,在地鐵一號線開通之際,這條杭州的“香榭麗大街”終于初具規模,湖濱銀泰二期一如前文新城發展中崛起的新型購物中心,驚艷了一眾游客和市民。
根據剛剛舉行的中國國際金融論壇帶來的消息,未來武林CBD將啟動推進11大項目、6大提升工程,總建筑面積約131萬平方米,總投資達300多億元。此外,到2015年末,武林CBD范圍內,還將建設7個停車場項目,挖掘新增公共停車泊位1000個以上。
那么,未來杭州將形成怎樣的區域商業新格局?根據杭州市新近出臺《杭州市城鄉商業網點發展導向性規劃綱要》,到2015年末,杭州將初步形成2個市級商業中心、3個市級商業副中心、7個區域商業中心、9個區域商業副中心的大格局。
關于目前大杭州整個區域商業形成的格局,湯海孺認為,作為2個市級商業中心的延安路商圈已相對成熟,其中的武林門商圈、湖濱商圈和吳山商圈都已有比較悠久的發展歷史,是目前杭州主城區市民的主要消費場所。而此前居住區集中,商業缺乏的城西在迎來了萬象城、印象城和銀泰城的開業之后,今后還將迎來七八個已立項的3萬方以上的新型購物中心。
湯海孺認為,大量新城綜合體的出現,會使得杭州的區域商業有比較大的變化。“比如以城東新城為核心的商業區域,還有大城西,集合居住區在內的商業建設亟待完善,加上工業遺產轉型成為商業和商務設施,城北新天地等,對原本的商業格局也是很好的補充。”
(住在杭州網 記者張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