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館最早出現在圣城麥加,當時稱之為“Kaveh Kanes”,最初是出于宗教目的,而流傳到英國則變成文人政客聚會發表言論的場所。咖啡最初在英國流行時,人們把咖啡館稱作“一便士學院”,因為人們在飲用一便士一杯的咖啡時,相互討論學術問題。
在中國,咖啡館更多被人們作為休閑會友的場所,隨著星巴克、COSTA、太平洋咖啡等大型連鎖咖啡店不斷攻城略地,獨立的主題咖啡館開始嶄露頭角,它們或主張一種生活態度,或營造特別的交際氛圍。
3W咖啡館看起來是個異類,不僅它的三個聯合創始人有互聯網背景,而且股東多達180多個;一樓是傳統的咖啡館,接待散客,而且備有HP打印機等辦公設施;二樓是會場和VIP區,主要舉辦與互聯網相關的論壇、沙龍、培訓、講座和活動等,兩年時間做了500多場,平均下來三天兩場;三樓則“蝸居”了19家創業公司,是“創業孵化器”。目前,它形成了咖啡館、3W創新傳媒、互聯網垂直領域招聘網站“拉勾招聘”,以及孵化器“NextBig”、獵頭服務等多元化發展的品牌。
與其說它是個咖啡館,不如說它更像一個互聯網人的“圈子”。
3W咖啡:互聯網人的圈子
3W咖啡館的三位創始人馬德龍、鮑艾樂和許單單都出自騰訊,在做3W之前并不認識。騰訊的一個離職員工曾建了一個QQ群叫做“永遠一家人”,當時想把互聯網行業的人聚在一起開個咖啡館,在QQ群里發了信息之后,三個志同道合的人湊到了一起。
“我們最初的想法是,征召一百個互聯網人士開辦一個專門為互聯網行業聚會沙龍提供場地的咖啡廳。”鮑艾樂說,這個想法提出來之后,立刻得到“很多行業大佬”響應。“當時是2010年下半年,是微博最火的時候,在微博上提出這樣的想法,就有很多CEO、高管響應,覺得投個幾萬塊錢做個股東也不錯,我們的第一批錢就這么來的。”
第一筆錢籌集得還算順利,但第二步,擺在3W面前的是如今咖啡館普遍面臨的困境,就是怎么賺錢,收回投資。“3W剛開起來時我們很開心,做了很多小清新的事情。開了之后,痛苦與日俱增。3W咖啡館虧欠嚴重。創業初期一個月30天,我們至少25天待在咖啡館里,晚上11點才回家,幾乎一年都是這么干下來的。想努力賺錢,但賺錢很困難。那個時候面臨很大的抉擇:是繼續干下去,還是把它關了?”許單單曾回憶說。
當時鮑艾樂在搜狐,許單單在華夏基金,三個人都有著不錯的工作。盈利艱難讓他們不得不做出抉擇:是辭職專心做咖啡館,還是關掉咖啡館繼續工作?經過不斷摸索、調整,3W咖啡館走了過來。
3W咖啡館的第一批股東為104人,后來想成為股東的人越來越多,于是三個人商量了一下,設立了一些門檻,比如最低投入6萬元,比如職業要求主要是上市公司高管、基金合伙人、初創公司CEO和知名媒體人等四類人。到2013年9月,3W咖啡館一共有183位股東。
“這些股東進來后,很多創業公司的人來咖啡館找我們,問是不是可以在這里介紹投資人、融資等等。其中最突出的需求就是找投資、找人,比如有的人有創業想法,但沒人一起干。因為3W咖啡館是互聯網人的聚集地,很多人希望我們介紹人脈,包括辦公地點、注冊公司、做行業交流等需求,針對這些需求,我們整合資源,做了很多事情。”鮑艾樂說。
比如“投資人下午茶”,3W咖啡館把投資人請來,與創業者聊天,提供指導。再比如開公開課,請大公司高管演講,與草根創業者接觸。3W還成立了專家俱樂部、股東俱樂部等。“請大公司的高管,每周給創業者們培訓一次,比如‘如何建立APP和外部渠道’、‘屌絲心理學’、‘律師培訓知識產權’、‘產品設計運營’等,已經安排到今年12月份了。”馬德龍說。
NextBig:下一站大佬
如今,3W走得更遠,開始提供創業孵化服務NextBig——明日之星,馬德龍開玩笑說,縮寫就是“NB”。
3W咖啡館為一些創業公司提供有限的、相對便宜的資源,比如房租。”我們從房東那里拿下房子是一平方米3萬塊,我就以這個價格轉給創業者,你想在中關村找到一平方米6萬塊以下的房子根本不現實。我們這里是公用,一個人就是5平方米,如果他自己租的話,怎么著也要20平方米,我們這里因為是公用所以就更便宜。相當于10萬塊只需要花1萬塊在這里,9萬塊可以花在其他地方。”馬德龍說。
再比如一些基本的辦公設備。“你知道創業公司初期需要支付的費用有哪些嗎?要租一個像樣的工作場地,要有網絡帶寬,要注冊公司,要有打印機、云主機等辦公設備,要有行政、財務、法律咨詢等。但如果只是一個兩三個人的小團隊,就不值當匹配得那么完善,而在3W孵化器里很多東西可以共享。”
為了得到這些便宜甚至免費的資源,馬德龍聯系了很多辦公設施企業,比如惠普。前不久3W加入惠普的“打印熱商計劃”, 由惠普免費提供一臺智能七合一多功能激光一體機,讓創業者或顧客即使身處咖啡廳也能享受文印服務,通過無線熱點、無線直接打印、云打印、AirPrint打印文件資料。
“跟惠普一樣,我們做這些事情一分錢不賺,相當于做公益,現在我們能夠利用3W品牌影響企業,讓它們以免費的方式響應我們。比如無線設備部署,除了帶寬我們花了錢,所有的設備一分錢沒花,都是免費從企業拿到的。現在我們的服務供應商有幾十個。”馬德龍認為,孵化的意義就在于大家一起培養孵化,把蛋糕共同做大之后再劃分利益。
對于創業公司來說,除了網絡、服務器,還有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是法律。馬德龍請通商律師事務所的一個合伙人每兩周過來一次為創業者解決問題,比如大家都關注的股權問題等。“初期架構對創業公司是非常重要的,要不然日后做大出了問題會非常麻煩,facebook就是個很好的例子。我們找來的人了解大量案例, 能夠提供非常好的幫助,可以避免未來做大后因股權問題而分崩離析。因此,每當創業者融到資金后都會過來咨詢意見。”
“基本上一周給這19個團隊舉辦兩次活動、一次培訓、一次團隊創始人聊天,我們希望3W咖啡館三層的這些創始人就像同學會一樣,‘牛逼一期’。”馬德龍笑著說。
對于創業團隊,3W咖啡館有著自己的挑選標準。
首先,人數嚴格限定在2人~10人之間。“10人以上就要出去。因為1個人創業我們覺得不靠譜,而一個團隊發展到了10個人的話,我們認為它已經具備抗風險的能力了,因為我們是給相對脆弱的團隊提供抗風險能力的,而且我們和配套的基金、咨詢聊過,一個團隊在七八個人的時候,基本上是處在相對穩定的時期,之后就會進入快速成長期,所以說,我們希望一個團隊發到到10個人就出去,因為10個人的團隊占用的是兩個團隊的空間,你出去之后其他人進來,我們希望把這個地方給更需要的人,所以孵化器也叫‘早期項目流轉中心’,進來就是‘入孵’,6個月后必須完成孵化。我們希望在創業最脆弱的環節,用我們最優惠的成本、場地幫助創業者成長,完成從雞蛋變成小雞的過程。”馬德龍說。
其次,要看整個團隊的背景是否相符、認知是否相符、趨勢是否有問題等。這就需要面試,馬德龍曾經在面試中遇到跟自己吵架的。“不合適的創業者有幾個共同點,比如不懂創業就是想創業,自我認知不足,或者項目完全是零可能方向,還有一些背景很牛逼但是與其實際背景不匹配等。”
馬德龍介紹說,最終有19個團隊入孵,自2013年7月開始(創新孵化器7月20日開始在3W運行),其中一個已經成功的團隊“似顏繪”,達到了10個人,“馬上要走出去了,它不僅有足夠的投資,而且形成了現金流”。
拉勾:不一樣的垂直招聘
目前3W咖啡有60多個員工,設立孵化器、傳媒、電腦、拉勾、獵頭五個部門,決策通過微信群發出去,“大家庭一樣”。
“一直做互聯網圈子,預計這個店一年參加活動的為2萬人次,加上深圳店就更多,還有郵件組、微博、微信、官方APP等,所以我們覆蓋互聯網人士至少20~30萬。”在這個前提下,三個人萌生了做互聯網招聘網站的念頭,經過一些挫折和“感覺不對”之后,拉勾網(lagou.com)逐漸成型。
說起近幾年跳槽頻繁的行業,互聯網排不上第一也一定能排得上第二(第一大概是基金公司)。“現在互聯網行業平均3年跳槽一次,流動率太高了。”馬德龍說。
“拉勾網的定位和普通招聘網站不一樣,第一是專注于互聯網,第二是專注于中型和早期公司。”因為主要負責拉勾網事務,馬德龍現在被戲稱為“拉勾CEO”。“到目前為止效果非常好,上線才幾天,現在有1200多家企業在這里招聘,每天能收到800多份簡歷。”
目前拉勾網免費為企業和求職者提供服務,到今年年底將嘗試向企業用戶收費,“未來是要賺錢”,但馬德龍表示具體怎么收還沒有想好。
“拉勾網有一個很好的體驗,絕對是那些破爛的傳統招聘網站沒有的。”馬德龍舉了個例子,以往傳統招聘網站登記的都是公司注冊名稱,而不是企業品牌名稱。“比如美團網,你絕對搜不出來美團,你就看美團網的公司注冊名稱--北京三快科技有限公司,你就想:我靠這是什么公司啊,誰會投簡歷?這樣的東西在傳統的招聘網站上比比皆是。再比如,以前我要發一份簡歷,要填一大堆東西,半天也填不完一份簡歷。”
“而現在是,我就告訴你是美團網,我還告訴你美團網的創始人叫王星,你可以去看他的微博,告訴你關于美團網主要的新聞報道,一般選5篇,除了王星,其他創始人都會列在下面,包括這家公司是誰投資的、是不是上市公司……全都列出來,這些都是傳統招聘網站沒有的。”馬德龍說。
互聯網垂直招聘的定位,加上影響力已經有了,拉勾經常收到一些互聯網“牛人”的簡歷,比如“百度工作3年,技術;騰訊工作3年,設計師;某知名公司的運營總監等,這三個簡歷,我們的獵頭可以直接用”。馬德龍每天都翻拉勾網里的簡歷,遇見不錯的簡歷就發給3W咖啡的獵頭公司。
此外,2012年3W在深圳做了第一屆互聯網企業家年會,2013年10月舉辦第二屆。“這個年會是封閉的,我們把股東和互聯網企業家全部叫過來,是無聽眾的聚會。基本上是互聯網的大佬坐下來,內部溝通一些事情。”
目前,3W咖啡創辦兩年多來,先后投入資金1000多萬元。馬德龍說,如果不算裝修的硬件投入,今年差不多會實現盈利,“其中負責活動的傳媒部分特別賺,活動量非常之大,獵頭部分也經營得不錯”。
■文/本刊記者周再宇 發自北京
- 該帖于 2013-11-13 10:43: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