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業百貨入駐成都春熙路 建議注重體驗式消費 半月前,成都太平洋百貨春熙店停業事件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作為最早進入成都的外資百貨店,它承載著成都人20年的記憶。
目前,茂業百貨在原址保持原太平洋百貨經營模式和定位重新開業,而易名為“遠東百貨”的原太平洋百貨則轉址城北龍湖·北城天街。但無論是遷走的太平洋百貨(現遠東百貨),還是才進駐的茂業百貨,作為當前在成都具有代表性的兩大零售百貨商業,在剛剛結束的“雙11”電商大戰背景下,其未來各自發展命運都牽動著業內和消費者的神經。
引人關注的是,RET睿意德執行董事張家鵬關于“春熙路將逐漸發展成為低端消費場所”的判斷,使零售商業在成都未來的發展命運再一次出現了重重懸念。
茂業百貨入駐成都春熙路 業內建議注重體驗式消費
11月4日,成商集團旗下茂業百貨春熙店開業,且在原太平洋百貨的253個品牌供應商中,有176個在當日實現不停業交接。
根據成商集團公告顯示,茂業百貨春熙店同原太平洋百貨一樣,仍定位于時尚百貨,以世界頂級化妝品、奢侈品、珠寶為龍頭,以服裝、電子等各品類相匹配,服務于高端時尚消費者。
記者于當日從開業現場了解到,多數品牌已恢復正常營業,保持了原太平洋百貨經營定位。茂業百貨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們將采取邊營業、邊整改的方式對商場硬件進行調整。
戴德梁行房地產咨詢(成都)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巫保民說,他比較看好茂業百貨春熙店未來的發展,“春熙路商圈在成都商業中占據著重要位置,茂業百貨所處位置屬人氣旺盛之地。這樣一家坐落于商家必爭的核心位置,又有著豐富經驗的百貨店,發展前景值得期待。”
業內也有不同的聲音出現。第一太平戴維斯項目及開發顧問部主管羅元均就表達了自己的擔憂和顧慮,“長遠來看,電商的興起已明顯分流了一部分傳統百貨客戶,加之春熙路商圈優質綜合體不斷崛起,競爭日趨激烈,經營模式和定位的一成不變,將嚴重影響茂業百貨的發展潛力,出現生存危機。”
“傳統百貨業在不斷提升中應避免同質化問題。”羅元均告訴記者,經營模式需探索出一條符合自身發展的道路,比如“去百貨化”,向購物中心發展滿足消費者一站式消費需求;也可以多元化經營,增加餐飲、娛樂休閑配套比例以及提供批發、配送、網絡購物等平臺,以此來對抗電商所帶來的競爭壓力。
而國內商業地產全程服務商RET睿意德執行董事張家鵬認為:“從商業發展趨勢來看,購物中心必將取代百貨,國內的很多老商圈已經被拋棄。春熙路目前已經不是偏高檔品牌的首選地址,而且會逐漸發展成為一個低端場所。”該公司總經理張建華則補充說,“茂業百貨如若能完成餐飲和娛樂方面的升級,更加注重體驗式消費才能突圍獲得發展。”
“太平洋”易名遠東百貨 轉址城北嘗試創新經營模式
而就在人們正熱議剛剛進駐春熙商圈的茂業百貨未來發展前景的時候,搬離春熙商圈的原太平洋百貨事實上在今年二季度就早已確定了新的去處。
據知情人士透露,太平洋百貨所屬東家遠東集團在今年4月18日,與龍湖商業簽訂了入駐協議,新店將與龍湖北城天街在12月中下旬同期開業。屆時,搬離春熙商圈的太平洋百貨將易名為“遠東百貨”正式入駐龍湖北城天街,占地4萬平米。
遠東百貨成都總店長陳中信曾對媒體表示,4萬平米的遠東百貨北城天街店將是城北最大的百貨店,將是遠東集團在內地唯一的臺灣主題風情百貨。同時,在原太平洋百貨業態規劃上增加了體驗式消費,有六分之一的面積被規劃用來發展餐飲,“配合周邊社區、新興的消費人群,遠東百貨將是偏向生活的、流行的調整”。
戴德梁行房地產咨詢(成都)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巫保民認為,“雖然城北商圈還算不上成熟,但對商家而言意味著有更大的機會。城北有相當數量的居住人群,自然也有相對應的商業需求。而且北城天街所在區域周邊也不斷有住宅項目的新增供應,這在很大程度上給了商家信心。”
“成熟商圈的地塊已極為稀缺,入駐有潛力的非核心商業圈,也是商家們的一種選擇。”巫保民說道,“在同質化嚴重的情況下,調整經營策略,通過市場差異化方式來獲得生存,就目前市場情況來看是比較明確的一種方法。”
(中國經濟網 記者 徐海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