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商品成千上萬,且促銷頻繁,手工調換商品價簽時,最容易出現收銀價格高于貨架標簽的情況。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日前正式發布《超市收銀價格檢驗指南(試行)》,將價簽誤差率確定為千分之五,并對貨架標簽、貨架價格、價簽錯誤、生鮮蔬果編碼等關鍵環節的管理要點和流程進行規范。
據連鎖協會相關負責人在“第十五屆中國連鎖業會議”上介紹,在制定本指南的過程中,協會曾對200個城市的491家門店開展商品價格檢驗樣本分析,發現國內超市價簽差錯率比歐美國家政府對超市商品價格檢查的平均差錯率千分之五要高,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我國超市管理水平的差距,因此,確定千分之五的差錯率,也為超市改進價簽管理樹立了一個明確目標。
如何處理價簽錯誤導致的購物者投訴,也是本指南的主要內容之一。指南提倡超市盡量與購物者協商解決,包括可以選擇向購物者免費贈送商品的方式。據該負責人介紹,在美國,如果某商品貨架價格與收銀價格不符,超市通行的做法是按照低價出售該商品。購物者和執法者都認為這是超市管理的失誤,損失應由超市自行承擔。在澳大利亞,行約行規對此類問題做出約定:如果商品單價500澳元以下,購物者將免費獲贈一件,如購買多件該商品,其他件商品按正確價格結算。從實際操作情況看,購物者和超市都愿意接受這樣的解決方案。在英國、法國,該類糾紛通常由店方與購物者協商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