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社科院發布了《中國商業發展報告》,依據2010年~2011年零售商業并購的現狀、特點及其發展階段,預測2012年以后,在中國境內零售商業將進入并購式的擴張時代,也就是說,中國零售企業今后的發展將以并購為主、新建網點為輔,“汰弱留強”式的第二階段擴張已經到來。
山西零售業盡管都在風平浪靜地運行著,但據多年浸淫在零售行業的高來升講,向規模方向擴張、兼并收購不僅僅是外資企業積極運作的項目,省內一些零售企業也在時刻準備著在業內掀起收購的狂潮。
高來升目前正在參與一家外資零售企業與省內一家零售企業的收購談判。不過談判并不順利,山西零售業“寧為雞頭,不做鳳尾”的思維模式,讓“汰弱留強”的并購潮變得如湖水般平靜,但平靜背后的角力暗流卻在涌動著,總能尋求到一個突破點。內外競爭格局被打破
作為山西零售業發展的見證人,山西省代理商聯合會秘書長孫國強告訴記者,山西本土零售企業以美特好為代表,目前的發展勢頭已超過省內任何一家零售企業,但山西零售企業前后變化的標志卻是以兩家外資企業的進入為分界點。
孫國強說,在家樂福兩家分店開業的前7年,也就是2005年沃爾瑪超市開業前,山西零售企業不斷地經歷著開業、關門的循環,最終在田森超市徹底退出零售業之后,山西零售業進入一個平靜的調整期,之后很長一段時間內,零售業再沒有發生過大的變化。
即便是美特好社區店的快速擴張,孫國強也認為這只是零售企業的不斷自我完善過程,對整個行業不會產生太大的影響,也不會因為美特好的擴張而導致任何一家大的超市關門,就是對一家便利店的影響也微乎其微。孫國強說,經過多年的發展,每一家大的超市都已經摸索出一套適合自身發展的模式,都在尋求差異化發展。
孫國強認為,在沃爾瑪剛開業時,山西零售業是非常緊張的,都認為“狼來了”會給自己帶來滅頂之災,但經過7年的發展,山西零售業發現外資零售企業盡管有許多要學習的地方,但在發展過程中并沒有讓本土企業倒掉,相反,本土企業如美特好反而步入了快速發展時期。至于說另一家外資企業——— 家樂福,因其距離沃爾瑪長風店的距離非常近,讓原本習慣被外資零售企業“壓迫”的本土零售企業看到,外資企業的競爭也陷入貼身的“肉搏戰”。山西零售業競爭格局被改寫了,由內外競爭變成了強強競爭。
山西省零售行業協會會長胡守楨說,2011年山西省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773.6億元,而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1萬億,山西只占到2%,從這一數字上可以看出山西零售業在全國并不發達,這也是太原至今被列為商業三線城市的原因。因此,這幾年大的零售企業尤其是超市,并沒有將發展目標選到山西,這也是山西零售企業能夠平靜發展7年的原因之一。艱難兼并緣于固守
不過在看似平靜的背后,不論是山西本土零售企業還是外來企業,這幾年都在尋求通過兼并收購進行擴張。
2009年,在美特好超市主導下,包括長治博源超市、朔州百福超市、晉中田森超市、運城華聯超市及陽泉華龍超市,試圖組建一個大的超市聯盟,按照美特好超市負責人儲德群的設想,超市聯盟成立后,一家由美特好主導、其他超市協同發展的超市航母將踏上征程。
不過這艘航母并沒有如美特好所愿浮出水面。此后,美特好開始了自己的擴張之路,以社區店為突破口,時至今日,美特好已將自己的店面數擴張到60多家,年銷售收入接近40億元。即便如此,美特好的擴張步伐也沒有停下來,記者發現大街上仍可見到多家美特好新店正在籌備之中。
山姆士超市企劃部經理慕獻軍告訴記者,早在2008年,家樂福就與山姆士談過收購事宜,不過由于山姆士自身還想擴張與發展,雙方并沒有進一步談下去。
高來升是一個韓國零售企業進入山西的談判牽頭人,他告訴記者,從去年至今,他與山西兩家零售企業進行過接觸,一家零售企業因為自身想發展的原因,談判沒能進行下去。另一家零售企業目前還在接觸,兼并收購的大門還沒有完全關閉,但非常艱難。
讓高來升感到奇怪的是,這家韓國零售企業在江蘇一下子收購了70多家當地的零售企業,在山東的青島和煙臺,兼并收購也取得了成功,但在山西卻幾乎要面臨失敗。
高來升說,他現在想通了,山西本土超市負責人一直有著“寧為雞頭,不做鳳尾”的思想,而且這些本土超市在當地發展都算不錯。他以晉中田森為例,該企業不僅涉足諸如房地產、零售業和能源等領域,近年來在便利店的擴張上也非常迅速,幾乎成為當地零售業的老大。這樣一家企業要想被兼并收購,其難度可想而知。
曾與家樂福有過接觸的山姆士在經歷了一次關門風波之后,近幾年的發展路子也顯得比較穩健。慕獻軍告訴記者,由于山姆士自身的特殊性,比如物業全部為自有(每一家店所占土地和店面),近幾年一直在走低成本運行的路子,任何一家零售企業想要與山姆士進行合作,首先要衡量一下自身的實力,否則很難“吃動”。慕獻軍開玩笑說,如果有企業能出到幾十億,山姆士超市很有可能就將自己“賣”了。
胡守楨給記者舉例說,太原美特好、大同華林、運城華聯、陽泉華龍、忻州華美、晉中田森、長治金威、臨汾萬家福、朔州百福、呂梁開新宇、晉城金輦,省內11個市都有一家發展相當不錯的大型零售企業,這些零售企業許多都在走多元化發展的路子,它們已具備了一定的競爭實力,任何一家外來超市想通過兼并收購它們,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胡守楨總結了山西零售業不易被兼并收購的兩大原因:一是山西零售企業規模小,外來企業目前還不十分愿意到山西來開疆拓土。二是山西各地市都有自己的零售業老大,每一個想兼并收購的外來者都會考慮自身的實力能否將其撼動。兼并收購不可阻擋
《中國商業發展報告》認為,“十二五”期間,在國家政策和地方政策的促進和主導下,國有資產整合引致的零售業并購重組將進一步提速。今后以零售資本并購商業物業、產業資本并購零售企業的縱向并購以及產業鏈整合式的戰略并購也將進一步增多。另外,內資零售地方軍在經歷內外資零售巨頭多年的擠壓下,部分地方零售企業經歷過痛苦的成長期后,作為一種崛起的民間力量開始嶄露頭角,成為并購的主體之一。
胡守楨分析認為,盡管山西省社會消費品零售規模在全國所占份額比較小,但山西零售業兼并重組的步伐并沒有停滯,在零售業新一輪發展過程中,由于商業網點的稀缺性逐漸突出,兼并收購已成為必然。像美特好超市,目前省城只要有大型樓盤,從一開始開發,他們就會與樓盤簽訂合作協議。除外資零售業兼并收購本土零售企業外,本土零售企業在多年的發展壯大之后,也會成為兼并收購的主體。
慕獻軍也絲毫不隱瞞山姆士的 “野心”。他說山姆士早在2003年就在溫州和上海開了分店,但由于自身是一家區域性零售企業,加上供應鏈不完善,內部管理不精細,自己品牌沒有優勢,最核心的是店長生成機制沒有形成,山姆士退守太原尋求新的發展。從2007年開始,山姆士制定了三個三年發展計劃,第一三年計劃是從關門陰影中走出來,實現銷售大翻身,這一點已完成了。第二個三年計劃是夯實基礎,完善制度,儲備干部,改革現有組織結構,今年年底也將完成。而余下的第三個三年計劃就是走出去,也就是說,山姆士要主動出擊,通過新的發展模式實現規模化擴張。
不過慕獻軍透露,由于山姆士自身實力有限,兼并收購其他零售企業還無法完全實現,但走一條加盟連鎖的路子還是能走通的。加盟連鎖對象不僅僅局限于地級市,一些縣也在考慮范圍之內。
高為升也認為零售企業規模擴張的勢頭無法阻擋。一些有實力的零售企業不僅有資金上的優勢,其高效的管理團隊、健全的物流體系也是兼并收購的優勢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