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接受鳳凰財經專訪時表示,盡管他自己發展很好,但還是希望生活在一個更加公平更加自由的國度里。那么,作為中國首富,他是如何處理政商關系的?他堅持哪些做人做事的原則?他怎么看待中國足球?他對接班問題怎么看?在以下采訪問答中,可以找到一個個誠懇的答案。
>>關于政商關系
“減少審批+官員不貪腐”是最好政商關系
主持人:您有一句話非常有名,企業家應該親近政府遠離政治,能給我們解釋一下嗎?
王健林:我們中國是政府主導型經濟,你沒辦法說我不要政府我自己發展,這是很難的,所以很多人說我從來不跟政府打交道,這個話我覺得是虛偽的是假的,我們跟政府打交道,但是跟政府打交道定位在是跟組織打交道,不是跟個人打交道,不要希望自己和某一個官員甚至高官成為鐵哥們,結為利益聯盟,這就是我講的親近政府遠離政治的含義,所謂遠離政治就是說企業家做好自己分內的事情,不要去干預所謂的政治斗爭人事安排甚至更復雜的事情,就這個意思。
主持人:組織和個人能分那么清楚嗎?
王健林:當然是可以分清楚的,比方說我給你辦事,我們可以交流,我們可以共同的研究什么事情,但別說我們有什么錢財走動,這就不跟個人發生關系,你來看望我我來看望你都是可以的,咱們就事論事,但是不要像有一些企業家,特別個別一些民營企業家,老想跟高商利益共同體老想弄所謂鐵哥們,有錢財來往,這就有問題了。
主持人:但是聽上去還是蠻理想。
王健林:是比較困難,把握好是比較困難的,那就是靠真本事了,要靠自己的商業模式,你把自己的商業模式建立好,讓別人來找你,那么你發展就好了。
主持人:中國另外一個很大的住宅開發商萬科,他們的領導者也曾經說過一句話,就是萬科堅持做到不行賄,但是很多人說,在中國這樣的商業環境下可能嗎?
王健林:可能,萬達就不行賄,我們自己是做到,所以我相信萬科也做到了,我們在12年前我們當時就把財務垂直管理了,大概在七八年前又發文件就取消任何現金,就是現金在萬達的各個賬商沒法收進來也沒法發出去,我們也發現有一些個別人在我的公司里弄到現金,跟施工隊搞貓膩,叫施工隊替他拿些錢滿足自己的一些需求,我們也發現這種也被開除,但是畢竟這是個例,
主持人:有的時候企業做大了之后,就像您說的離不開中國這樣的政治環境,所以很多人會挺佩服您的,
王健林:也不是特別強大,就是想這么一句話,保護自己的最好方式是自我保護你就做到了,你不要想著跟誰成為哥們,或者跟某個利益團體一體化,你就能高枕無憂,你就可以越軌越距去辦一些事情,那肯定是不行的,所以萬達之所以能應對政治風浪就是一條做好自我保護,從來不干越規矩的事情。
主持人:但如果人家愿意來跟你成為哥們呢?
王健林:那就看自己怎么把握了,這樣的事情是肯定有的,很多人還是有其他目的的,面對這樣的時候你自己想一想,為了自己的家人,特別是為了手下幾萬員工,你想想你是眼前的利益重要還是長遠的利益重要,自己能夠正確做到取舍就應該問題不大。
主持人:你跟我們描述一下您最理想的中國的政商關系,你希望是什么樣的?
王健林:比方說現在我們企業投資我不能決定,我想投什么東西還要去有關部門拿一個批文,我想去海外投資,我是民營企業啊,我想到海外投資,還需要到兩三個部門去拿一個批文,這就是覺得很不爽的,我去投資你拿一個批文你來決定我是投合適不投合適,那你決定說不投我把商業機會耽誤了你負責嗎,或者你批準我投了,我投了虧損了你能負責嗎,也負不了,所以我覺得最好的關系就是政府盡量減少對微觀經濟對企業的干預,讓企業能夠自主決定一切,如果再加上很好的反腐敗,官員不敢腐,我覺得這是最好的政商關系。
主持人:其實如果您是沒有做到這么成功的企業家,呼吁這種能理解,但是今天在中國經濟界的影響和地位其實如果你想得到政府的支持是很容易的,為什么還希望他們要這樣?
王健林:我得到支持恐怕還是我自己的商業模式對頭,他們喜歡我這個模式,我這個模式就是政府利益與企業利益群眾利益三結合,如果沒有這個模式,他跟你是天生的朋友嗎?他不會支持你。所以我覺得盡管我自己發展很好,我還是希望我是生活在一個更加公平更加自由的一個國家里。
主持人:所以對這個問題您是跳出了一個企業的利益格局,從全局來看。
王健林:我經常給大家講,我們是因為平臺好,我們在這么一個大平臺上,我們早生30年沒這個平臺,晚生30年趕不上這個機會,我們正好趕上這個國家快速增長,每年這30年平均9.5,就說你要是自己成立公司,最起碼你的干到9.5的增長對得起這個時代,9.5在這個世界上就很高,所以你就坐車,過去講你就跟著坐車你這個企業在快速增長當中,有這么一個大平臺是非常好的,我們當然希望這個平臺發展的越來越好,國家發展越好,我們的機會才會越多。
>>關于“首富”
當首富沒任何感覺仍是最勤奮的企業家
主持人:您是2013年福布斯富豪榜和胡潤百富榜的“雙料首富”,當首富這個事您怎么看?
王健林:我沒有任何感覺,我生活沒有任何變化,我也不知道他們怎么給我統計出來的。
主持人:860億身家。
王健林:其實這個身價也是他們估計而已。
主持人:實際上比這個還多?
王健林:不好說,將來反正萬達肯定遲早是要上市的,集團不上市,我的商業地產我的文化地產我的東西都會要上市的,上市以后即使身價公開了,知道有多少錢,我覺得實際意義也不大,什么首富三富對你有什么區別嗎?很大大的超過你實際生活的自信,我現在還這么拼命,就是有個理想有個夢想,我希望2020年萬達進入世界前100名,成為世界的不僅是一流企業,成為超級企業,而這個企業是完全市場化發展起來,是中國的一個民營企業,實現人生的自我價值,這是我的追求。
主持人:現在還這么拼命,現在有多拼命?
王健林:有人說過一句評價,我覺得你是中國最勤奮的企業家,這句話對我還是蠻適合的,我估計起碼是之一吧,起碼是最勤奮的企業家之一,很少休息,每天七點鐘到公司,還是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辛勤勞動,因為我還是想實現我人生的一個夢。
主持人:不考慮去哈佛念個書什么的?
王健林:哈佛念書是一種學習,在實踐當中鍛煉成長才干也是一種學習,我倒不認為就是優秀企業家都是從哈佛讀出來的,我不這么看。
>>關于藝術品收藏
藏品平均增值至少1000倍
主持人:我們這位網友,他想問您,有做博物館的計劃,您目前的進度是怎么樣?因為上周您的團隊在佳士得紐約的拍場花了一億買了畢加索的名畫,應該叫兩個小孩,當時也是引起了轟動,這方面您的計劃是什么?
王健林:我們早就有做博物館的計劃了,我們在大連競爭了美術館那塊地,掛牌美術館那塊地,但是比較遺憾的是,這個地上有一條鐵路線,政府掛牌說這個鐵路線一年之內就得拆除,到現在這個鐵路線沒有拆除,所以這個樓也建不了,他這個鐵路線正好從地中間走,我怎么都沒法干,當初在掛牌的時候我們來做美術館,如果哪個鐵路線弄走也許我們第一個美術館已經誕生了,我們設計都已經搞完了。大連搞了一個。
北京還想在建一個美術館,因為萬達一個非常大的特點,應該是中國民間最大的收藏企業,現在我們有一千多幅近現代的名畫,因為我給自己定位,其實拍這個畢加索的畫,事先我還真是不太清楚。
主持人:不是你的指示,我一定要這個畫,一定給我拿回來,不管多貴,我都要。
王健林:下面這個人跟我一個副總裁請示后,我還真是事后才知道,因為我的愛好是中國式的,我是喜歡中國畫,而且定位在近現代,主要近現代可以鑒定,清以前的畫是很看鑒定的,從這個角度出發,所以我收了很多,還有很多海外回流回來了,現在都是放在我保險柜里面,你說多可惜,我把他展出來,美院的老師們、學生們,包括愛好者們都可以去看,我是一直有這個想法,只是北京拿地比較困難。而且我跟誰一談,我說要做美術館,別做,那不賺錢,那就算了,這個地到現在沒落實,但是我相信藝術總會找到市場,或者我北京某一個,在開比較大的地的時候,或者我在北京做文化旅游區的時候,我這個愿望總是會落定的。
主持人:您的那些個人的藏品應該都已經升值很多了,這個投資本身應該挺賺錢的。
王健林:這個投資是我人生當中最成功的投資,現在我的收藏至少,平均起來至少增值一千倍。
主持人:一千倍?!
王健林:至少。至少一千倍。
當年一萬塊錢的畫,現在一千萬是沒問題的,很簡單,比方說市場中我是吳冠中最大收藏家,我有七十多幅吳冠中的畫,吳先生一生這個人畫畫很少,一生就畫了一千來張畫,基本在海外,國內很少,而且他的大畫,他一共一生就畫了四張,我現在有三張,他的很大的畫當中我也有很多東西。
因為當時對他認識比較早,我覺得他是創新,市場上不接受他,認為他的畫不中不西,后來慢慢被市場接受,你像他的畫,我們收藏價值,前期買花了一起就幾千萬,現在這70多幅畫值多少錢?幾十億,還有很多很多。
主持人:這些你會賣嗎?
王健林:不會賣,永遠不會賣,你像我收的一張畫,傅抱石的第一代表作品叫《龍盤虎踞圖》,當年傅先生夫人,他的家族八百萬賣給我,但是那時候錢不太夠,92年錢不太多,我就說分兩年付清,結果后來他們覺得不能忍受,我時間太長了,過了半年,給我商量減150萬,改成650萬,一次給我錢得了,這個畫值多少錢?現在這個畫市場上我估計至少數億,或是一兩億,這張畫如果在市場上出現應該是幾個億的問題,為什么?這張畫在十五年前長石、中信,都分別找過我,都出了兩億多價錢,十幾年前出了兩億多價錢,說就要這張畫,我都沒有給。
主持人:最終你也不賣,你打算怎么。
王健林:將來這就是,當然最初期這收藏行為是個人的愛好,慢慢慢慢覺得,有一定的地位以后就覺得應該把他當成一個事業來追求,請一些專家來梳理變成比方列多少個人物,有代表性的人物多少,100多位,每個人是不是都應該有他的,比方說五到十張畫,他的成功的山水的還是人物的,現在變成一個事業。
>>關于足球
恒大奪冠和中國足球不能劃等號
主持人: 恒大奪冠對您有觸動嗎?
王健林:高興,有觸動。
主持人:怎么樣的觸動?
王健林:我覺得就是沒有想到的是他們才第二次參加亞冠就拿到了冠軍,這個成績是比較超快的,超出我的預期的,而且再次證明一個道理,足球這個行業里邊,有錢不是萬能,但是沒錢萬萬不能,足球這個行業就是燒錢的行業,誰有錢誰就一定玩的最好,皇馬就已經多次證明,皇馬就是買球員,皇馬自己現在場上踢球隊員當中只有一個人是自己的親訓體訓出來的,全是買的,多國組合部隊照樣拿冠軍,牛的要命,就是有錢撐的,所以我倒覺得中國如果再多幾個恒大來玩玩,說不定整個國家足球還是有進步的,現在的問題就是,恒大的成功和中國足球是不是能夠有所借鑒,還不能完全劃等號,因為他是靠外援,真正到國家隊玩足球的話,那就還要完全靠中國人,這個怎么搞還要下功夫。
主持人:有錢這個事,萬達也比恒大有錢。
王健林:應該可以這么說吧。
主持人:您也是一個有足球情懷的人,您在足球這個事情上應該比他們做得都好。
王健林:我現在在看一個什么問題?我在看某一個青訓的成績,我因為這么多年,我退出足球,我在看中國足球最大問題,就是青少年運動不普及,很多人罵中國足球,說我們十三億人,一億人選一個也能上場踢得好,他錯了,2011年谷底的時候,我們全國青少年不到兩萬人踢球,實際上就等于在一萬多人選一個人,同期的日本接近100萬,韓國五六十萬這個青少年,我們當然就成績比較差了,所以我多次力薦,就是中國足球必須真落實小平同志的從娃娃抓起這個知識,認認真真搞青少年運動,所以我現在花錢,盡管沒有任何報道,也沒有任何影響,我每年贊助中國4個級別的青少年聯賽,17歲,15歲,13歲,11歲,就贊助青少年聯賽去打比賽,誰也不報道,誰也不弄,還得我花全部的錢,每年花好幾千萬,然后每年花幾千萬的錢送30個小孩到境外去培訓,現在第二年了,我想再有一到兩年,能看到在西班牙培訓的小孩就初見成效。
如果證明這條路是對的,可能我把更多的錢花在訓練中國更多的小孩的話,如果要好的話,我就不想光在歐洲,可能還去南美,這兩個足球比較好的區域里邊去探索,只有青少年真正起來中國足球才有希望,我現在說一句話,現在這批人沒有指望,現在這批人完不成中國足球沖出亞洲這個命運。
主持人:得了冠軍也還是沒有指望。
王健林:亞洲冠軍實際上大家都清楚,核心還是靠外援,現在這批球員,你看這次看亞洲杯就看出來了,亞洲杯,即便是歐洲出現真正拿到亞洲的好成績還差遠了。
主持人:但是從商業回報跟品牌度的提升來講,俱樂部顯然是比青少年更劃算的生意。
王健林:我搞過俱樂部,我知道這個的足球的癥結在哪里?所以我就想,你們如果不聽我的,我自己走一條路,我每年弄幾十個小孩到海外去培訓,我堅持五年到十年,等我這批小孩如果假如真有效果,出來七個八個,假如能在西班牙打西甲,打西乙那妥了,可能中國足球就有希望的,我這個設想成功,要三年以后才能看得到成績。所以我想,我試驗幾年再說。
主持人:這跟您收藏畫是一個邏輯,要在早期別人沒發現的時候。
王健林:不是,青少年,這是一個鐵律,就是必須抓好青少年在磨煉他現在的管理者可能不理解這一點,所以我就自己先做。
>>關于接班問題
接班不主張家族傳承
主持人:您如何看待王思聰。
王健林:王思聰,小孩,現在他的一個問題就是說人比較聰明,現在的做投資有一點進展了,但是可能最重要的問題就是需要敬業一點,再一個思聰有一個毛病愿意評價別人,得罪人,我跟他說幾次,我說這個不太好,因為我的歷來一個觀點,說自己好可以,不要說別人壞,這是我一個人生的哲學,他年輕,對中國這個社會哲學還需要領悟。
主持人:他聽你的話嗎?
王健林:還可以吧,他是在西方成長起來的,不能理解為像過去,完全在中國成長起來,父輩就是嚴令一句話就言聽計從,這個是不太可能的,講道理,道理比他講的好,他還是聽的。
主持人:大家最關心的是萬達這么大一個成功的商業帝國,以后接班的問題你怎么安排。
王健林:接班我不是一定要傳給他,看他,他自己現在在做投資公司,如果他出色,當然是最好的人選,如果不一定能擔得起來,他也不一定傳給他,可以交給職業經理人,就像沃爾瑪家族是一樣的,沃爾瑪家族也沒有交給,沃爾瑪公司也沒有交給他的三個兒子和他老婆,他請了李斯閣,他交給李斯閣的時候才一百億美元的銷售額,到交出去的時候,三千多億美元售額,他們家股票增值了四五百倍。
所以說明什么意思?真正收益的還是沃爾瑪家族的這些人,所以說接班人選擇,我是很開放情節的,我是不主張家族傳承。
主持人:很多中國的民營企業家是不相信中國的職業經理人。
王健林:這個看怎么說?家族企業和非家族企業都有道理,在國際企業當中,你去看,家族企業傳承的成功率大于非家族企業成功率,我剛剛上個星期看了一個調查材料,全世界一千大企業當中,家族企業傳承成功率是百分之六十幾,非家族企業傳承成功率是不到百分之四十,還更高一些,后來我想怎么給我感覺是不一樣,調查研究有理有據就講了很多理由。我覺得怎么成功沒有一定之規,看你傳得人怎么樣。
主持人:您覺得怎么判斷思聰出色、優秀到足以接班?
王健林:大家擁不擁護他了,這幫老臣是跟了我的,如果傳給他,這幫老臣能不能接受,能不能擁護,或是將來他要是在我的公司慢慢培養他自己的權威,那要看這個了,就是你服眾就傳給你,不服眾就不傳你,這簡單的一個道理,人才,我經常給他講,真正人才是要用心駕馭的,要恩威并重,還得是加親情,還得對別人好,別人才愿意跟著你混,如果棒子都打不出這些人,一定不是人才,所以現在市場競爭這么激烈,你如果不太會弄,人才一跑光,公司的價值就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