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學中尋找領導者智慧,在課程中深悟領導真諦;
啟迪領導者的心智之門,提升領導者的境界水平;
感受領導力的深奧玄機,開發領導者的內心潛能;
洞察領導力的玄機妙理,改變領導者的知識結構。
今天是一個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時代,而近年來以德治國、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社會、社會主義榮辱觀等在我國的倡導,學界與媒體聯手推動,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的溝通和交流促使我們尋找自己的民族之根和文化身份等等,造成了“國學熱”的興起。筆者表示不要把國學僅僅了解成都是死的東西,它應該是一個活的東西,這樣的國學才真正有生命力。
1、《易經》
易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講究“以人為本、以德治企”。目前企業普遍存在缺文化、缺信仰、缺使命、缺品牌、缺戰略的“五缺”現象,亟需引進相應的文化理念改變這一局面,而易學的“以德治企”就是一方良藥,可以引導企業家不再“唯利是圖”,轉而重視提高企業家和企業每一位員工的道德素質,從而建立積極向上、同心同德的企業文化,提高企業的凝聚力和競爭力!
《易經》原理貫穿天、地、人三才之道,凝聚著中國文化在漫長的文明發展過程中對自然和人生規律探索的經驗成果。易道的核心就是把對世界的認知和自身的價值,在實踐操作的基礎上密切結合的一種決策管理模式,包含著許多具體的經營策略,涉及了領導、計劃、預測、決策、組織、平衡、溝通、變通、控制、用人原則等諸多現代管理學中關注的問題。
筆者研習《周易》至今八年,從全然不信到驚愕不已,用自身的實踐無數次地證實了《周易》用于預測的真實性和準確性,從中體會到這套學問的高深莫測,在此基礎上提煉總結編撰了這套課程,奉獻給廣大企業界的朋友們,希望更多的企業家們能掌握這個必要的手段,用來減少企業家的個人風險和企業的經營風險。
2、《老子》
筆者認為“無德而官,則官不足以勸有德。”道德品質作為一個人生命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一個杰出的領導者更是尤為重要。杰出的領導人和危險的能人之間的本質差別就在于道德品質的重要構造上的不同。如果以為領導沒有道德品質,他既毫無價值又很危險。
老子在函谷關前著有五千言的《老子》一書,又名《道德經》或《道德真經》。《道德經》、《易經》和《論語》被認為是對中國人影響最深遠的三部思想巨著。《老子》以“道”解釋宇宙萬物的演變,以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為客觀自然規律,同時又具有“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義。《老子》書中包括大量樸素辯證法觀點,如以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兩面,“反者道之動”,并能由對立而轉化,“正復為奇,善復為妖”,“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又以為世間事物均為“有”與“無”老子道德經之統一,“有、無相生”,而“無”為基礎,“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
3、《心經》
世界上有三大宗教,三大宗教信徒的總人數超過了全世界總人數的50%!是什么力量讓他們義無反顧地追隨宗教?是什么原因讓他們心甘情愿地放棄自已的物質、財富,甚至生命,對宗教終生信奉、如癡如醉?這種影響別人、讓追隨著心悅誠服的力量,絕不是迷信和狂熱所能做到的——這種對別人影響號召的力量就是領導力!
4、《論語》
論語》對中外許多大企業家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日本現代管理思想家伊藤肇指出:“日本企業家只要稍有水準的,無不熟讀《論語》,孔子的教誨給他們的激勵影響至巨,實例多得不勝枚舉。”《論語》也是中國企業的管理圣經。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張瑞敏能把《論語》倒背如流,他向員工推薦三本書,其中之一就是《論語》。
張瑞敏善用《論語》來管理、經營企業,因此,海爾現在成為中國最成功的企業之一!《論語》所蘊含的管理智慧和管理哲學,將為現代企業家進行有效的經營管理提供寶貴的經驗。用管理學的眼光去讀《論語》,《論語》是一座管理的寶庫。
5、《韓非子》
韓非子思想對于現代企業管理有著很強的實用性和借鑒意義。在我看來,諸子百家里儒家和法家思想是最高管理藝術的典范。而二者各有千秋!儒家注重“仁愛禮”,法家注重“法術勢”。倘若將兩者有機結合,則堪稱“中國式管理”的經典。
韓非子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思想不僅繼承和發展了此前各位法家思想家如申不害、慎到、商鞅等人的思想,而且也廣泛吸取了儒(荀子)、道(老子)、墨(墨子)等學派的精神成果。兼容并蓄,深入的思考和清晰的表達,鑄造了韓非子管理(治世)思想的獨到價值。秦始皇讀韓非子著作后大為驚嘆:“寡人得見此人而與之游,死不恨矣!”韓非子懷曠世奇才,正合于世,而因忠貞愛國不負韓,終為他人尋計所害,此仁此愛感召天地,誰說法士無情義?
比如,商鞅,姓公孫,衛國貴族,好刑名之學,聞秦孝公求賢,離開魏惠王,筱供以他為左庶長,下令變法,商鞅在秦國震動頗大,通過變法使得秦國日漸富強。商鞅的許多經典的故事歷代被世人傳頌,即使在于今天,他的許多言行對于我們的為人處世乃至管理工作都有很大的啟發與指導意義。今天就圍繞著韓非子管理智慧的話題展開內容。
近些年來,諸如《把信送給加西亞》、《沒有任何借口》、《請給我結果》之類的書籍熱銷于市,各行業企業關于“強硬執行力”的培訓方興未艾,哈佛大學商學院、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以及各家MBA等培訓機構中,法家思想涌注如泉!這些現象的發生,大合當今社會急劇競爭之勢,有如戰國爭雄年代的旌囂,法家思想早已在社會行各屆匯成股股暗流。
德國、日本人們頗具法家風骨,這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他們能從廢墟堆里迅速發展成為世界強國的精神內因。嚴酷犀利、無情唯法,無須繁文縟節——正合法學之行徑,縱觀古今中外數千年,唯有法家一派思想體系,以“社會與體制”為本體,集中體現“管理實效”四字!
6、《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是我國春秋末期大軍事家孫武,為助吳王闔閭成就霸業所寫的一部兵書。全文十三篇,五千余言。內容博大精深,體系完備,哲理深邃。千百年來,舉世公認它是人類智慧瑰寶,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謀略寶庫。
“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全勝謀略,計深遠慮的先勝謀略,安國全軍的慎戰謀略,剛柔相濟的戰道謀略,五德兼備的將帥謀略,令文昌武的治軍謀略,九地六形的地理謀略;奇正相生的陣法謀略;避實擊虛的易勝謀略……其內涵之深,運用之妙,神奇之極,舉世矚目。
拿破侖將《孫子兵法》作為必備的軍事書籍隨身攜帶閱讀,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德國威廉皇帝悔稱不早知有《孫子兵法》而戰敗,世界著名軍校美國西點軍校將其作為軍事戰略學、戰術學的必備教材。司馬遷曾說:世俗所稱師旅,皆道孫子十三篇。曹操是第一個注釋和闡發《孫子兵法》的軍事家,稱贊《孫子兵法》說:吾觀兵書戰策多矣,孫武所言深矣。明代中期名將戚繼光則以為《孫子兵法》是綱領精微的上乘之教。
許許多多中小企業的老板也在各大商學院和培訓機構穿梭。在這里真心建議各位領導者去學習一下,人家柳傳志、俞敏洪、江南春、馬云、郭廣昌也都在學習呢!我們有什么理由不學習,不進步呢?總之,只有具備了“智、信、仁、勇、嚴、知”六德的經濟人才,才能在經濟活動中發揮出良好的作用,才可以被放到重要的崗位上,成為高水準、大智慧的經營者、領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