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企業的價格策略,目的是為了用一套方法來利用價格來跟消費者溝通,所以其實就是跟顧客的談判策略,不是嗎?!
如果按美國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教授,同時也是華頓高階主管談判研訓班主任的 理查。謝爾G.Richard Shell所描述談判:“競爭、合作、妥協、回避、遷就”五種談判風格中,采取市場跟價做法的,是屬于遷就客戶的風格,這種談判風格,或者說是談判的個性,不管是在商業談判還是在企業與消費者溝通,很難取得利基點,另一方也一定覺得結果不滿意,因為永遠不知道這是否已經是你的底線,最好的談判結果是雙方底線的臨界點。
妥協與遷就不同的地方,妥協是取得對雙方盡可能公平,關注對方比較強烈的需求給予條件的退讓,其他的對方需求不強烈的(用品類的角度就是非目標及常規的品類),消費者可以接受用其他替代方案(服務、便利、品牌、環境等企業提供的附加價值)來代替價格的談判,這就是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妥協。但消費者買不買賬,是妥協成功的關鍵,我們是否清楚掌握到對方最強烈的需求?不要關鍵的不妥協,妥協在不是顧客關注的商品,妥協就毫無感覺。替代方案是否能讓顧客滿意(感動)?所以采取簡單的妥協策略也好,或者說企業的風格也好,似乎還不夠,還應該搭配其他經營策略,但正確的妥協,可以讓談判雙方都比較容易滿意。
上海的“黃浦江漂流豬”加上“農夫山泉的低質量企業水質標準”,讓我連桶裝水都不敢再喝,趕緊為家里安裝個凈水設備,想學大家到淘寶上去淘一個,結果才知道市場上品牌、價格、銷售點五花八門,甚至同一品牌、同一規格,也有各種差異很大的不同報價,而且買家好壞評論各有千秋,賭性不堅強的我,實在沒把握去對賭,所以決定先研究好凈水設備的原理、功能優劣、品牌、售后服務、(原來凈水器濾芯更換價格與更換頻率才是花錢的地方)、安裝(通常最受氣的時候)、價格等比較,再去幾個實體店走一趟,實際看看實物再采購。
逛了幾個賣場,發覺實體店售后、安裝似乎比較有保障,但是價格實在差很多(看來電子商務的價格競爭實在可怕),而且實體店怎么溝通都無法降價,看來想要購物安全與價格很難兩全,只得拿出采購談判的技巧試試看自己的功力了。選擇在中午12:30分進入一家看似生意不咋的XX家電賣場(好像現在生意都不咋地),選擇中午12:30是有原因的,當一家生意不好,中午時間值班的銷售人員,好不容易有客戶上門,渴望成交率的心態最強。先在自己目標品牌專柜旁邊的專柜先晃蕩了一下,跟銷售人員就幾個商品討價還價一番,目的是這樣子吸引了旁邊幾家銷售人員熱切的眼光,才進入到目標品牌的專柜里(策略一:這個跟采購約目標供應商談判前,先約他的競爭對手供應商談判,讓這個供應商的業務代表,看到自己的競爭對手在跟采購談判的心理戰術一樣的道理)。
雖然心理已經打定主意買什么品牌什么規格的凈水器,但是開始卻找了一個比目標產品價格低一半的產品當談判對象,跟銷售人員從產品質量、工藝談到品牌(策略二:1、采購人員在談判前應做好資訊的準備,尤其是了解你的談判對手,這點不管是用在采購談判,還是理解消費心理都是一樣的。2、談判的步奏一般分為準備、資訊交換、臺面上交涉、達成協議。);從以前的賣場經驗,談到電商對實體店的銷售打擊,最后還用手機上網把電商的價格與實體店的差異show給銷售人員看,表明了認同實體店的售后服務(策略三:取得雙方的認同感),也表達了很想購買的意愿(策略四:你賣我想買的,但我不一定買你所賣的),但是價格如果沒有讓步,我購買心理很難平衡。營業員這下聽得可急了,一直說現在實體店生意難做啊,但是也沒辦法,公司也沒給什么政策幫助銷售。
對營業員的無能為力,一般消費者要不選擇放棄,要不就是按原價購買,可是我表達如果價錢只是差一百元之內,還是希望能跟她達成交易,可是即使加上會員折扣、五一現金返利等加起來,還差了快伍佰元,實在無法接受,這樣吧,你不妨打電話給公司,看看公司能不能給什么政策,舉例多送我一套濾芯(濾芯要700多,策略五:條件要從高談起)?就看營業員拿起電話就給業務員打電話,說了半天死活不答應送濾芯,只能返300元OK卡,我說這樣還是不行啊,不然你去找店長,我知道門店一定會有很多贈品的,不然跟店長要些贈品吧(策略六:給你的談判對手解決方案,讓他去向她的更高層要資源)?只見營業員吧嗒吧嗒的跑開,一會把店長帶來了,這個店長不錯,很誠摯的說店里是有贈品,但是就不知道我要什么,我說不然你把有的贈品清單說說給我聽、讓我選一樣價值200元以上的(其實我是要知道清單有什么。
策略七:采購人員要技巧的探尋供應商手上握有的資源,因為只要你清楚的知道供應商的資源,怎么可以獲取資源,只剩下你用什么來交換),結果店長一個個說來,我一個個給他否決了,都說這個不需要,那個已經有了,反正讓他說了快十樣,沒一個我同意的(策略八:不要立即同意馬上得到的條件,因為通常不是最底線)。
當大家尷尬的僵在在那里的時候,我突然問營業員,這款凈水器是否能去水垢?(其實我早知道這款是無法去水垢的,所以才不是我心目中的首選)營業員很老實的回答不行(資訊的準備就很重要吧),當她聽到我說那我不能買這臺時候,她的臉整個垮了,以為費了那么大工夫,結果我不買了�?墒菦]想到,我問了另外一臺貴了快一倍的凈水器是否可以除水垢(這款才是我真的想買的),她立即高興起來,我猜她想這下客單價馬上提高一倍,店長聽到我說要買個快6000元的凈水器,直夸我是聰明的選擇(采購人員是否常被供應商夸的忘了談判的目標?),但是我馬上又拿起手機上網,告訴他網上的價格比他們便宜了最少一千元,贈品要增加才行,店長只好又提了一些價值價高微波爐、電磁爐等讓我選(果然供應商也不是笨蛋,也是依據你的條件給資源),我對這些沒有當場同意,反而轉身要營業員再跟公司要資源,結果是業務員終于同意除了300元OK卡外,另外送我一套濾芯。
等確定了公司給的資源后,我最后跟店長說,除了電磁爐外,我還另外勉為其難的選兩個贈品,最終算算起來,我拿了超過1500元的贈品,買到了心目中的商品,而所有參與談判的任何一方,都得到他最需要的。(策略九:永遠不要第一次就把底線亮出來。策略十:談判有時候不是減法,而是加法)
雖然有人會說,費那么大的周章,結果實際價格比較貴的商品,怎么劃得來?贈品還不如直接降價來的實際。姑且不談我的消費心理,顧客的購物心理我們無法全部了解,但是對零售商而言,只要是上門的顧客,不管是什么消費心理,基本上都是存在著需求進店的,就像供應商上門,都是有求于企業的,只是我們是否透過談判過程(溝通過程)了解他背后最深層的需求,然后透過高效的談判找到共贏。
所以妥協不是簡單的退讓,必須有其他的策略支持, 談判人人都是高手,只是談判的策略與準備,以及建立自身的談判風格。
(作者:上海匯泓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 崔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