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傳統零售業仍舊“寒意十足”,上海招商網在電商的兇猛攻勢下,傳統零售業似乎連安穩過冬都成為奢望。是的,傳統零售業面臨的挑戰是多重的,甚至是空前的。租金上漲、消費疲軟、新渠道擠壓,此外城市生活節奏加快、交通的擁堵、消費娛樂趨向的變化,使消費者對傳統零售渠道購物的娛樂化功能消弱,而便捷性需求增強。
傳統零售業坐以待斃,肯定就會面臨崩塌。調整、改變則成了當務之急。
不歡迎有價格差的品牌
巴黎老佛爺百貨中國高級項目經理 劉永杰
電商對百貨的沖擊無疑很大。百貨在策劃品牌的主題,業態的規劃上有三點需要注意。首先,學會推陳出新,百貨要開發創新思維,有更人性化、更個性化的商品。其次,提高服務,眾所周知之網購最大的軟肋就是其服務。例如百貨的零售業態包括餐飲,這就不能在網上去賣,其余例如擦皮鞋、美甲、剪發等行業也都需要服務員和顧客有至少10~20分鐘時間溝通,而這都是服務的過程。
為什么傳統零售業進駐電商卻鮮少有成功案例?購物中心、百貨公司應該反思自己與網商有何不同。其缺乏的就是態度與熱情,網購在大部分傳統零售業眼里是雞肋,并沒有得到真正的重視。最后一點是要增加百貨體驗式的零售。
百貨公司不歡迎線上線下價格有差別的品牌。百貨公司是以銷售為贏利,購物中心以租金為贏利,這是根本性的差別。要以銷售為贏利的話,必須所有的店里面賣商品都能增加銷售。打個不算恰當的比方,Louis Vuitton、Gucci在國外,中國的消費者排隊購買,但在國貿、銀泰卻沒有人站排買包,因為它們的品牌戰略和國外的百貨公司不一致。同一款包在中國標價是3萬元,在國外標價是2萬元。
線上線下分開運作
太平洋商業管理(上海)有限公司總經理 孫亞清
從電商整體發展情況觀察,商品比原來有明顯的變化。首先,商品從標準化的書籍、電器越來越向生活化發展。其次,實體店和網店品牌的共同性越來越高,并且網店涵蓋的品牌已經超出傳統零售業,比如在商場童裝類的品牌的總量大約是80個,而網店基本涵蓋了所有實體店的品牌。消費者的網購比例在上升, 40歲以上的占了20%多。
如今,消費者把更多的購買時間花費在網購上。毫無疑問,網購正擠占著消費者在購物中心或者百貨店的購物時間。電商涵蓋了百貨、購物中心和電器專營店,影響最大的是對電器店,其次是百貨店,第三是購物中心,最小的是超市。結合這種現象,傳統零售業在未來整體規劃或者在調整變化的過程當中,應注意經營環境的布置與規劃,給消費者營造一個良好的購物環境。
傳統零售業應更關注消費者對某類商品的傾向性,給不同的商品合理的安排。如今零售企業涵蓋兩條線的商業運作模式,從經營角度上分析,線上和線下要分開來做。因為線上的銷售思路方式往往和實體店有很大的差別。
無論是線上線下,更多的在于挖掘。如果消費者追求實實在在的商品自身的價格,他可能會傾向于網購,但如果商場在商品服務過程中能給消費者帶來意外的驚喜,那么它極有可能會改變消費方式的認同程度。
傳統零售業會持續發展
北京賽特奧萊總經理 喬宇
電子商務對零售業的沖擊已經是不可回避的了,這時不應該喊“狼來了”,因為狼已經在眼前了。傳統的零售企業一定要針對目前的這種電商來勢洶洶的態勢采取相應的對策。并不是電商來了,傳統的零售業百貨業銷售額就應該下滑了,業績就應該下降,但是這的確是一種不可避免的趨勢。
傳統零售企業怎么提高我們自己?體驗式。無論是餐飲還是影院,包括購物中心的滑冰場等服務行業,今后傳統百貨業包括購物中心都不可避免地要增加這種體驗式。更簡單地講,就是顧客到現場才能切身體會的服務。
從電子商務的角度,受到沖擊的大部分是中年或者是年輕人通常買一些單價低的商品,因為他們會認為即使商品的品質不好,損失也不大。在這方面,奢侈品還是很有優勢的,在實體店購買的首先保真,其次退換貨和信譽都有一個良好的保證。所以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實體店無論是百貨還是購物中心都會繼續生存,并且還會繼續發展下去。
無論是在百貨公司還是購物中心,品牌的商品價出現線上線下不一致的情況,可以說品牌此舉是對自己不負責任,請把實體店的價格調整,或者調整線上的,最后保持一致。如果不想調整,請重新注冊,比如不要叫皮爾·卡丹,叫丹卡,這樣對實體店有變通,同時也不會影響到品牌商的經營。
中小型開發商借力網絡
明發集團運營副總經理 賈耀勇
商業地產永遠不變的是一直在變化。假如現在沒有電子商務沖擊,難道就不做調整和新的規劃嗎?同樣也要做調整的。面對新的業態和市場環境的變化,傳統零售業需增加體驗式功能互動式的交流。比如明發集團就把旅游地產和商業地產結合起來,在商場的中央水景做一個海盜船。另外,還要關注新興的兒童體驗業態,在增加體驗式和互動式的交流上多下功夫。
不可否認,如今中國購物中心品牌的同質化現象非常嚴重。很多國外品牌宣傳得好,就像耳熟能詳的麥當勞、肯德基,很多消費者自然會優先選擇。開發商往往在新品牌下的工夫比較少,今后在這方面也要加以關注。
傳統零售業可以把線上線下有機結合起來,尤其可以向中小型的開發商提供更好的網絡營銷電子商務的平臺。要建立全面的無線上網的系統,每個項目做一個商業網站,把所有的中小品牌商家的促銷產品體現出來,幫助這些中小企業實現線上線下的有效結合。對于中小商業來說,還很需要作為開發商和商業運營管理團隊的扶持與支持。
這兩年我一直和阿里巴巴的一個品牌在做實體店的談判,在每個一線城市做一個展示門店。很多網絡上成功發展的電子商務企業,在發展到一定規模一定階段的時候,也需要建立實體店,來體現企業的實力和信譽,這或許是未來的一個發展趨勢。
所以總體來說,電子商務對傳統零售業既是機遇又是挑戰,關鍵在于如何把兩者有效結合起來,從而更多的獲得機遇,獲得成功,獲得發展。
總結
傳統零售業的世界末日即將來臨?毫無疑問,電商已經成為零售格局中重要的一部分,但絕不是替代性的。誰能斷言電商暫時的勝利,就一定代表傳統零售渠道的失敗?經過本期《名商智》業內大佬們的分析,傳統零售業獲得成功的條件總結如下:
1.學會推陳出新,提供更人性化的商品。
2.提高服務質量。
3.重視體驗式消費。
4.不引入線上線下價格有差別的品牌或者商品。
5.假如開設網店,要與線下經營區分對待。
6.奢侈品品牌依舊存在優勢。
7. 重視新進入商場的品牌,著力幫助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