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方百計讓項目落地,爭分奪秒讓項目投產,已成為近年來我縣上下推動“浙商回歸”工作的自覺行動。其間,一攬子重磅優惠政策火熱出爐,一場場浙商懇談會別開生面,“走出去”“請進來”為浙商騰出回歸新空間……
受浙商回歸計劃的感召,位于城南街道城南路799號的碧桂園房地產項目最近正加緊時間如火如荼建設。碧桂園集團,是一家以房地產為主營業務,涵蓋建筑、裝修、物業管理、酒店開發及管理、教育等行業的國內著名綜合性企業集團,中國房地產十強企業。這個由廣東碧桂園房地產開發公司來桐投資的房產項目,正是看中了桐廬的山水風光和房價低洼。“對碧桂園集團的成功招商引資,不僅將為我縣房地產業的發展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也是我縣‘浙商回歸’的一個典型。”縣商務局副局長曹洪平說,進展順利的話,該樓盤將在2014年1月份開盤銷售。
這是該縣“浙商回歸”的“桐廬速度”,也是縣委、縣政府面對轉型課題作出的重大抉擇。自“浙商回歸”引進工作列入2012年浙江省政府重點工程,我縣便舉全縣之力積極響應。
眼下,我縣已明確把支持“浙商回歸”作為新形勢下促進發展的重大戰略。為推動這項工程,迅速成立支持浙商創業創新促進桐廬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全面協調。在招商引資工作中,我縣堅持“走出去”招商不動搖,縣主要領導定期帶隊外出招商,成功招引達利絲綢文化博覽園項目、江南國際養生中心等項目。同時,采取“請進來”方式,相繼舉辦了醫療器械產業投資合作洽談會,中國老齡產業協會座談會、廣東浙江商會、上海浙江商會“走進桐廬”活動,提高了招商精準度。截至今年9月,我縣新引進浙商創業創新項目56個,項目省外到位資金21億元,今年1~10月新引進浙商創業創新項目27個,項目涉及工業、現代服務業、現代農業等朝陽產業。
在招引浙商回歸工作中,我縣還根據產業特點和自身優勢,尤其注重以“三通一達”為主的桐廬籍快遞企業回歸發展。
比如,投資5億元的申通輕經濟智慧谷項目計劃年底前開工建設,其中一期50畝已供地,新公司也在積極籌備中;總投資10億元韻達產業園項目已收購慧麗思標準廠房,計劃引進四家印刷企業、三家物流企業、250個坐席的呼叫中心和一家培訓學院;總投資8億元的中通服務業基地項目,計劃打造中通服務業總部、運管中心平臺及中通之家,是一個集商業、辦公、居住為一體的綜合體……
如果說這些項目都沒能讓人感受到實體的存在,那么由圓通、申通、中通和韻達等快遞公司成立的5家物流公司,已經開始顯現了稅收新的增長點。
眾所周知,投資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方式,但如今,要素制約已呈常態化,尤其是土地空間已經越來越捉襟見肘。拿我縣目前的情況來看,用地指標緊缺已是不爭的事實,大部分準入項目都在“排隊等指標”,而快遞物流企業的回歸,既不占用土地,也不耗能,無疑是最好的項目。
“據統計,目前,幾家物流公司已經有營運車輛3000多輛,從業人員6000多人。其中,杰倫運貨有限公司和安順物流有限公司已分別實現稅收400余萬元和800余萬元。”曹洪平說。
的確如此,在我縣,力挺“浙商回歸”絕非一句口號。近年來,我縣先后“軟硬兼施”,出臺一攬子優惠和扶持政策,支持浙商創業創新促進我縣發展。尤其是在服務上,我縣采取了“政策支持”與“動態跟蹤”相結合。
為更好地吸引浙商回歸,我縣出臺了《關于支持浙商創業創新促進桐廬發展的若干意見》和《關于引導扶持快遞企業回桐發展的若干意見》等相關政策,從政策的層面支持服務浙商創業創新。此外,對重點跟蹤推進項目,我縣還實行“四個一”工作機制(一個項目、一名領導、一副班子、一月一督查)和“一個項目一個代辦員”的全程代辦機制,直接與“浙商回歸”工程對接。
“接下來,我們還將在大力推進富春江科技城、經濟開發區、鄉村慢生活體驗區、迎春商務區等平臺建設的基礎上,進一步在發展總部經濟、加強品牌創建、優化金融服務、提高用地效率、優化發展環境等方面給予支持。”曹洪平表示,除此之外,我縣還將建立一批重點項目推進機制,按照“規劃儲備一批、推進建設一批、竣工投產一批”的滾動發展原則,切實加強項目前期協調,完善項目推進協調機制,主動與項目單位對接,幫助解決項目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讓回歸的浙商們進得來,安下心,發展好。
(來源:桐廬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