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位老師
隨著父親工作的調動,我們家從沈陽的解放軍通信學院搬到了北京的通信兵兵部,此時,正是我該上小學的時候,這是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末期。
兵部大院的所在地當時叫復興路,這條路上基本都是解放軍各軍兵種總部機關。學校離這里很近,穿過一條馬路,再走過公主墳商場,就到了翠微路小學。父母給我報了名,就走了,我們這些互不相識的新學生膽怯地站在辦公室外面。待上課鈴聲響了,從辦公室走出一位中年女老師,老師中等個頭,白白凈凈,大眼睛,向我們揮揮手,并說道:跟我走。走到教室門口,她讓我們按大小個頭排成縱隊,開始點名,點完名,她又一隊一隊的將我們領進教室,大家坐好,她走上講臺,對我們說道:“同學們,從今天起我就是你們的語老師和班主任,我叫袁克明,家住在通信兵部,我愛人跟有的同學父母一樣也是軍人,以后,在上課時大家必須手背后。現在開始分組,教室的衛生,每天以組為單位進行打掃,現在我臨時任命班長和副班長,還有小組長,等一周后,咱們再進行民主選舉,放學后大家不能自己離開學校,要跟著我一塊過馬路。”
沒多長時間,同學間就熟悉了,一個班上二十幾個同學中,絕大多數同學父輩都是軍人,來自陸海空大院里。每天上放學我們要經過一條寬敞的馬路,雖然那時車不是很多,但老師總是不讓我們單獨回家,放學后,我們在教室里等著她,待她將作業本放回辦公室,我們跟著她一同回家,進了大院,跟她道別后,她看著我們離開。上學時,我們就在大院的門口等她,等其他大院同學到齊,我們再一塊往學校走,就這樣,年復一年,日復一日,跟在老師的后面,遇上老師休息,她就安排其他老師接送我們,對于我們這些懵懂的孩子來說,我們的心總是有一種安全感,體味母愛的呵護。
在那個年月里,無論何處都在響應:“深挖洞,廣積糧。”我們這些小學生也不例外,每到周三的下午,學校都要挖地道即人防工事,我們這些低年級的就在家里帶來簸箕,每在這時,老師總要叮囑我們帶上手套,進入大院里分別時她還要再三叮囑一番。
高年級同學在前面挖,我們這些低年級的在后面一簸箕一簸箕地將土端出去,此老師,不停地在端運的隊伍中來回走動看我們是否安全。這就是我的第一位老師,將一個稚氣未消的孩童引進了校門,在母愛的呵護下,走在上學的路上。
小學三年級時,父親的工作調動,要離開北京的總部,老師在給我轉學證明時,摸著我的頭,叮囑我到了新地方要好好學習,給她寫封信告知那里的情況。
從父親那里知道,老師的丈夫是一位軍職部長,難怪每次我們在大院門口跟她分手后,她總是朝著將軍樓方向走。在日后的歲月里我就讀了很多地方的很多學校,能讓我記住名字的老師只有袁克明,或許童年的記憶最為深刻,她的身影沉在了我的心底。
- 該帖于 2013-12-22 9:06: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