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業內人士分析,百貨已走到變革的岔路口。在昨日舉行的2013年度(第七屆)北京商業高峰論壇上,與會的零售業大佬紛紛表示,未來百貨店將主抓中層消費客群,高端百貨和低端百貨都會向中端市場靠攏。此前,北京市百貨大樓、百盛復興門店等中高端百貨都已通過加大餐飲業態,迎合家庭等消費客群。明年,王府井百貨東安市場也將啟動品牌“換血”,把握更多年輕、時尚中端客群。
當代商城總裁匡振興昨日表示,以往百貨店更多地拉攏高端消費者,但如今消費群體和消費習慣已發生變化,中產階級日漸龐大,這部分消費者將是電商與實體零售未來爭搶的主要對象�!斑@樣一來,以體驗、注入更多購物中心元素的中端百貨才應該是百貨業轉型的主流方向。”
東安市場總經理助理張彬表示,由于位于王府井黃金地段,東安市場很大比例的消費者以旅游客群為主,不過,消費市場的趨勢變化也促使他們做出改變。張彬透露,明年,東安市場將逐步開始調整,引入一些時尚、年輕品牌。上海注冊公司市場推廣助理總經理洪陽表示,通過對市場的調研, 新世界百貨42家門店在開店起步階段就以中檔百貨為主,偏重綜合性家庭消費者。在新世界百貨未來三年的規劃中,商場將更注重融入購物中心概念,加大娛樂、兒童互動型業態的比重,把握家庭型客群。
目前整個零售行業都受到了市場的洗禮,百貨業尤為突出。由于電商涉獵更多基礎型的低價商品,以往的百貨店主要拉攏高端客群,但隨著中產階級的不斷擴大,中層消費者將成為消費主力軍,未來更多的百貨店將定位中檔,打“家庭牌”涉獵餐飲、娛樂等更多體驗業態。
在電商與購物中心的雙重打壓下,以商品銷售為主傳統的百貨店已瀕臨“絕種”。不僅是行業的緊逼,政策的驅使更加速了百貨業的轉型。市商務委主任盧彥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在國家相關政策約束下高端消費明顯放緩,民生消費平穩增長,生存型、發展型、時尚型消費依然保持較快增長。
數據顯示,去年百貨店平效下降幅度高達12.9%,銷售額增長幅度明顯滯后于營業面積擴張速度。中國百貨商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去年,81家大中型百貨零售企業銷售總額為2282.7億元,同比增長8.92%。比2006-2011年百貨行業銷售年均16.5%的增長率明顯下滑。
麥肯錫最近的一份報告顯示,家庭年收入在10萬-22.9萬元之間的中高收入家庭所占城鎮居民的比例已從2010年的6%增長到了2013年的14%。報告預測,至2020年中高收入人群的數量將達到4億。在業內人士看來,無論對于百貨還是其他行業來說,中產消費群體都是未來的主要消費資源。整個零售行業都將會圍繞這部分群體調整轉型。“未來商圈半徑將不斷縮窄,并非增加體驗業態就能挽救百貨店,經營者還需根據區域選址和定位客群的結構做出調整,有特色的社區型百貨店也將成為發展主流�!�
在中購聯產業資訊中心主任郭增利看來,傳統商場瞄準中產階級也跟人群年齡結構有很大關系,每個國家不同年齡段的人數占人口總數的比重不同。中國商場改革開放以來更多的以時尚人群為主,消費核心主要是35歲以下人群,但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逐步形成,整體消費能力向上年齡段延伸,35-45歲的中產階級進入到商家視野。
從消費角度上看,未來中產階級將有較強的消費意愿,除了較強的經濟實力,還有相對寬裕的時間。但消費習慣是逐漸才能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