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新生
隨著電商行業增速的回落,野蠻生長的階段已經過去,電商開始進入精細化運作階段,商家之間競爭從比拼營銷和低價,轉移到后臺的供應鏈,供應鏈效率和成本的高低決定了商家的生死。
在電商的供應鏈管理中,有兩塊業務是核心內容,即訂單處理和庫存管理。訂單是所有后臺業務的源頭,在多平臺開店已經成為普遍采用的操作手法之后,如何高效、協調地管理來源于不同平臺的訂單成為影響用戶口碑的關鍵環節。電商消除了購物過程中的空間限制,但作為實體存在的商品需要存放、需要配送,無法消除地理空間上的限制,如何快速、低成本地滿足來自不同地域的消費需求,全局庫存管理成為必須要良好解決的管理難題。
所謂多平臺開店,就是在開展電商業務時,不僅僅建立自己的官網,也不僅僅在淘寶平臺上開網店,而是和所有主流平臺合作,目前,這些平臺包括:淘寶、天貓、拍拍商城、京東、蘇寧易購、一號店等等,在這些平臺上開獨立店或通過網絡分銷模式進行推廣。
很明顯,由于不同平臺的設計思路的差異,每個平臺的訂單狀態都是不同的,比如淘寶平臺訂單狀態有:“沒有創建支付寶交易”、“等待買家付款”、“買家已付款”、“賣家已發貨”、“買家已簽收”、“交易成功”、“交易自動關閉”、“賣家或買家主動關閉交易”。而京東平臺的訂單狀態是:“等待出庫”、“等待發貨”、“已發貨”、“買家已收貨”、“已取消”。
這些狀態中,有不少狀態對平臺管理有用,而對后續訂單的處理是無用的;比如淘寶平臺的“沒有創建支付寶交易”狀態,這個狀態是淘寶網為了控制訂單的支付過程中異常而設計的,而在海鼎系統(以下簡稱“系統”)中,沒有支付成功的訂單都不需要處理,去掉這些無用的狀態,不同平臺的訂單狀態就大同小異了,我們根據業務處理的需要,將訂單統一成以下各種狀態,這些狀態之間的關系如下:
當訂單從各個平臺上下載到后臺系統中之后,系統根據對應規則,將所有訂單的狀態都統一到平臺的訂單狀態中,以便后續的訂單處理作業按照一致的方式完成。
銷售訂單從各大平臺上下載后,需要進行客服的審核以及系統的相關操作,處理內容包括合并策略、促銷處理策略、庫存處理策略等三大類。
1、合并策略
以淘寶平臺的訂單為樣本,有10%左右的訂單是同一個用戶在不長的一段時間內分開下單,存在合并的可能。訂單的合并可以降低運費,客戶收貨驗收也比較簡單,所以被絕大多數電商所采用。
訂單的合并可以是手工合并,也可以是自動合并。手工合并靈活,但效率低,應用最多的還是自動合并。
自動合并是有系統自動完成,當訂單必須符合一定的條件后,就可以進行合并,常見的條件包括:訂單的來源店鋪相同、買家ID相同、收貨地址相同、沒有備注信息,以及都處在“買家已付款,等待審核”狀態下。自動合并時訂單金額和運費只是簡單累加,訂單行金額不再重新分攤。
系統一般將自動合并和自動審核同時完成,將不符合自動處理條件的訂單留下來,讓客服手工處理。手工合并就非常靈活了,可以針對已經合并后的訂單再次合并,手工合并的訂單也需要手工審核。
2、促銷處理策略
所有電商平臺上都支持種類繁多的促銷策略,但由于平臺通用性的限制,還是有些促銷策略不能支持,比如淘寶平臺就不支持最常見的贈品促銷和數量折扣促銷。因此,系統提供相應的功能來彌補電商平臺的不足。
現在已經支持的促銷模型有:
模型一:全場商品,購買金額>=m,則贈送C+D;
模型二:部分商品A,B,購買金額>=m,贈送C+D;
模型三:贈品庫存限制,贈品C庫存為m個,送完即止;
模型四:分檔次贈品,高檔次A,庫存為m,贈品全部贈送完畢,則送低檔次贈品B,庫存為n;
模型五:一批贈品A、B、C、D,庫存分別為m、n、i、k,依次送完即止;
時間是促銷模型的另外一個緯度,現在的促銷單中,有效時間可以精確到秒,比如每天下午6:00到8:00開始促銷。
上面提到的促銷模型是系統自動生效的,由于電商的售后服務復雜多變,很多時候需要通過送贈品的方式來換取客戶的理解,因此,系統還提供了手工添加贈品的功能,只要是有庫存的商品都可以手工添加到訂單中,作為贈品處理。
3、庫存處理策略
根據庫存的狀態可以分為以下幾類:可用庫存、鎖定庫存、預留庫存、買斷庫存、待退貨庫存、虛擬庫存。在訂單處理時,鎖定庫存和待退貨庫存是不可以使用的,其他集中類型的庫存需要按順序進行處理,處理邏輯如下:
在傳統零售中,由于每個實體店都有自己的庫存。而對于在不同平臺上的網店而言,也需要一個庫存數,這個庫存數既是平臺的要求,也是防止超賣的管理要求。
每個網店有庫存數,不表示每個網店都需要有自己獨立的倉庫,因此,不同平臺上的網店庫存需要集中管理,以保證每個網店既不缺貨又不超賣。
庫存集中管理后,庫存要存放在實體倉庫中,而實體倉庫的建設有兩種模式,即集中式和分布式,這兩種模式各有優缺點。
所有庫存都放在一個實體倉庫中,這種方式非常簡單,也是廣大中小電商最常采用的庫存管理策略。
不同平臺上的店鋪共同使用一個倉庫中的庫存時,就涉及到庫存分配問題,否則就容易出現缺貨或超賣,在我們系統中通過庫存發布來解決。
庫存發布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按店鋪的權重進行分配,比如100件庫存,一個A級店鋪分配40件,兩個B級店鋪各分配20件,兩個C級店鋪各分配10件。更精細一點的控制是根據商品在不同門店的銷售占比來分配。另外一種方式,所有店鋪庫存保持一致,將所有可用庫存同時發布到所有店鋪上,比如100件庫存,在一個A級店、兩個B級店、兩個C級店的庫存都是100件。
看上去第二種方式似乎不太合理,但實際上更符合電商的環境。電商銷售的突然爆發性遠遠超過實體零售,幾萬件商品可以在幾分鐘內銷售出去,如果按權重進行分配,很可能的出現C級店庫存全部銷售完成而下架,A級店還有大量的庫存。其次各大平臺的庫存是可以隨時更新的,通過系統對接,可以及時方便地將庫存發布出去,從而降低在各個店鋪缺貨而影響的銷售。
通過快速的更新庫存,讓所有店鋪的庫存保持一致的做法比預分配的做法更有效性,但對于庫存很少的商品容易造成超賣。比如某件商品庫存只有1件了,如果所有店鋪都還將庫存設為1的話,幾個店鋪同時下單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就非常容易出現超賣的情況了。因此,針對庫存少的商品需要進行特別的控制,應該定向發布到指定的店鋪上銷售,而不再是發布給所有店鋪銷售。
如果庫存商品的數量很大,且店鋪數很多的情況下,計算可用庫存和發布庫存是比較耗費時間的事情,因此,我們引入了增量發布的庫存功能,只發布從上次發布到本次發布時間間隔內有庫存變化的商品。
與集中式庫存管理相對應,一般出現以下情形時,需要分布式庫存管理:
1. 在各個區域需求量都足夠大,可以支持一個配送中心的運營成本,這種情形對大型電商(如京東、一號店等)而言是非常常見的;
2. 線下各個區域的比較強勢的經銷商,線上的訂單需要有各個區域的經銷商負責配送,這種情況對品牌企業比較多見;
3. 產品易碎或保質期比較短(比如生鮮等)必須要通過區域配送來完成,才能有效降低損耗。
分布式庫存管理的復雜性遠遠超過集中式庫存管理,其管理的核心在于如何協同使用在不同區域的庫存,常用的方案有:
1. 不同區域訂單歸屬不同倉庫管理
這也是最常用的一種模式。如果自建官方商城,可以在客戶下訂單的時候,就可以指定到不同區域的倉庫。如果是在第三方平臺上的店鋪,則沒有辦法指定區域,這是需要后臺系統在處理訂單的時候,根據送貨地址自動將訂單處理到對應區域的倉庫上;
2. 不同網店歸屬不同倉庫管理
這種模式不太常見。但如果一個企業有多個品牌,同時這些品牌的制造或配送倉庫不在一起的時候,就會出現這種需求。由于品牌定位不同,所以不同品牌在第三方平臺上都會開設不同的店鋪,但后臺系統還是一套,所以需要將不同網店與對應品牌的倉庫建立對應關系,在處理訂單的時候,根據這個對應關系扣減相應的庫存;
在分布式庫存管理中,另外一個常見的難點是成本核算。比較常見的方式是每個倉庫單獨核算,倉庫之間的調撥是成本價或加價調撥,或者所有倉庫統一核算,倉庫之間調撥僅僅是數量上的變化,不涉及成本上的變化。比較復雜的是某幾個倉庫統一核算,這些倉庫內部調撥是按成本價調撥,而與其他倉庫之間是加價或成本價調撥。
所謂虛擬庫存,就是這些商品在倉庫中并沒有實際的庫存,但在銷售平臺上顯示有庫存,這類庫存都是虛擬庫存。由于電商是先有訂單后發貨,從銷售成立到貨物發出有個時間差,這個時間差就讓虛擬庫存在電商中得到非常靈活和普遍的使用。
在虛擬庫存管理中,根據配送方式的不同,有兩類處理模式:
第1種,集中配送,即供應商送貨到自己的倉庫中,統一分貨打包后,與其他在庫商品一同配送給客戶,這種模式的最大好處是供應商接觸不到最終客戶,同時,由于是統一配送,客戶的服務質量能得到保證,處理流程如下:
第2種,供應商配送,即訂單發送給供應商,由供應商直送給客戶。這種類型缺少了二次分揀,可以降低配送成本,但缺點是客戶的資料被供應商拿走,且每個供應商的服務質量差異較大,很難統一。處理流程如下:
海鼎的電子商務解決方案全面解決了多平臺訂單處理和全局庫存管理中的管理難題,整體處理框架圖如下:
通過靈活的自定義處理策略,系統具備了很強的適應性,為我們的客戶拓展電子商務業務提供了強大的工具和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