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只看他
樓主
20世紀80年代以來,流通領域的主導權由生產企業轉向零售企業。在買方市場條件下,零售商對供應商的要求愈加苛刻。一是苛刻的交易條件,在商品供價、售后服務、交貨期限、匯款帳期、銷售量的要求上都加以諸多苛刻條件;二是名目繁多的費用,如進場費、上架費、條碼費、廣告費、推廣費、特殊陳列費等等。
隨著市場的競爭加劇,零售商業逐漸認識到,單憑高壓策略很難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勝出,零售企業要想得到很好的發展同樣離不開供應商的支持。我從對目前供應商生存狀況做過簡單的調查,很多供應商都有同一個感覺,感覺現在零售商比以前的態度好了很多,不在是供應商的熱臉貼在零售商的冷屁股上,零售商也開始平下心來跟供應商探討如何才能將市場做大做強,這雖是個很小細微的細節,但也說明零售商和供應商的關系發生了一些微妙的變化了。
為了順應市場的發展規律,滿足客戶需求,積極應對國際競爭,合作是零售商和供應商的必然選擇。零售商與供應商若要搭建穩定的合作關系,需從以下幾點出發:
一、培養核心競爭力,明確自身定位
無論是零售商還是供應商都不具備全面的核心資源,企業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立足,必須依靠合作伙伴整體力量與競爭對手抗衡。
供應商可以依賴零售商的發展迅速開拓市場,搶占市場份額,規避市場風險;零售商也不在像以前那樣坐在辦公室里等待供應商上門談業務,他們也學會了考察市場,參觀各種展覽會,尋找新的商品,提升自身的競爭實力。發現適合自己企業的商品也會主動聯系供應商,對于自己看中的商品,條件都會給予很好的優惠政策,甚至是零費用進場。
二、再造企業內部業務流程,提高運營效率
零供雙方的合作不但是業務部與采購部門的合作,還包括物流部、財務部等部門的合作,零供雙方在合作的過程中,只有個部門協調運作,才能發揮它們的優勢,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都可能影響到其他部門的工作效率,這就講究協調與配合。不在是像以前做流通市場時那樣,機械式簡單的送貨完事,而強調的是整體運作。
三、廣泛采用信息技術,實現信息共享
零售商和供應商通過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聯系起來,這四種流可以再次歸納一下分為兩類,一類是物流,一類是信息流,因為商流和資金流均可以通過信息流來實現。
隨著IT技術的應用,零售商也開始正視這一點,特別是外資零售商更加注重對數據的分析,開通了商務網,為供應商提供了銷售、庫存、對賬、扣費、訂單等數據,供應商只要上網就能知道每天的銷售情況,那個商品銷售的占比高些,哪個產品銷售的不是很好,在零售商各門店的庫存情況,財務上對賬、結款情況,都一目了然。信息共享,使零供雙方無縫鏈接,最大限度地增加企業間信息的透明度,大大增加了企業決策的可靠性,降低經營風險和成本。
四、建立相互信任的機制和組織架構
零供合作要想形成戰略合作伙伴關系,不能單單是業務部門的緊密聯系,而是從各個層面上都要有所動作,上到零供雙方的高層,都要定期或不定期的組織碰面會,將一些新的想法與思路拿出來交流探討。建立互信機制這點很重要,沒有一個良好的機制與組織關系,信息系統再卓越,也往往發揮不了良好的作用。因此確立零供雙方的信任關系是決定合作成敗的首要問題。建立相互信任機制是零供雙方成功合作不可或缺的潤滑劑和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