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百盛高齡創始人鐘廷森復出,但外資第一店百盛的悲情之路還在繼續。昨日,百盛發布上市九年以來的最差全年業績。截至2013年12月31日,百盛銷售額微增4.3%至174.81億元,但凈利暴跌58.4%至3.54億元。為了挽救危局,百盛方面表示,今年集團將涉足購物中心開發及運營,新店平均規模將擴大不再只是銷售商品,還將提供配套服務。
對于百盛來說,目前的市場狀況和公司糟糕的業績表現前所未見。2012年,百盛遭遇了上市八年來的首次凈利下滑,這一表現在2013年進一步惡化。百盛方面解釋稱,受政策影響,加之新開門店表現遜色及培養店數量增加,業績受到影響。去年,百盛關閉位于貴州、石家莊的兩家門店。因關店和提前終止租賃合同等,百盛支付了8700萬元。報告期內,百盛在中國37個城市經營及管理58家門店,但公司在2012年和2013年共分別新開4家和6家門店,共計虧損1.93億元。
開業兩年,位于北京太陽宮的百盛店,盡管有了“新鄰居”愛琴海購物中心作為餐飲配套,但北京商報記者昨日走訪看到,該店仍遭遇了客流稀少的尷尬。去年,該店就出現哈森、妙麗、曼仙妮等鞋類品牌撤離。
由于受客流限制,一位接近百盛的人士透露,盡管太陽宮店作為百盛集團北京總部,但由于百盛店內客流有限,入駐品牌多為B類店鋪。B類店鋪由少部分新款和大量舊款商品組成。而在西單、王府井商圈進駐的品牌多為更新速率快的A類店鋪。此前,百盛太陽宮店引入的品牌甚至多為只銷售折扣商品的C類商鋪。北京商報記者昨日致電該百盛門店相關負責人,但并未得到回應。
去年5月,百盛創始人鐘廷森重新執掌百盛,并對集團經營策略做出調整。報告期內,集團對現有旗艦店進行翻新和改造,銷售已有了改善,同店銷售微跌1.8%。為了改善公司經營,百盛開始整合門店,并調整擴大了北京旗艦店經營面積。去年,百盛復興門店商場北樓開始調整,并在10層引進3000平方米的餐飲業態。
盡管處于水深火熱之中,但今年,百盛將繼續擴張。百盛方面表示,為獲得競爭優勢和提升業績,將涉獵購物中心業態,在現有市場或鄰近城市開設少量但規模更大的新店,以銷售商品和為顧客提供配套服務為主。
今年,百盛還將對業績欠佳的門店采取行動,避免虧損進一步擴大。同時,百盛方面還在試圖以“獨家代理”的形式獲取競爭力。百盛方面表示,集團將物色與國際知名品牌獨家合作的可能性,最終讓店內品牌組合得到優化,打破同質化競爭 。
(北京商報 記者 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