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只看他
樓主
越來越多的傳統零售企業將電商業務提升至戰略層面,并且進行“土豪式”的投資。
武商、銀座、大潤發、步步高等企業均表示斥資億元打造電商平臺,百聯集團同樣表明2014年將重點推進商務電子化平臺建設。
重慶商社顯得更加急迫,近日表示投資10億元建設世紀購購物網站,并高調宣布以年薪60~100萬元招聘相關部門負責人,意在打造重慶本土最大的購物網站。
重金招兵買馬的段子并不新鮮,萬達2012年被曝出以200萬年薪招聘電商運營管理團隊,直到2014年初萬匯網上線前,萬達電商一直在業內聚焦中,如此高調的營銷手段為萬達電商贏得了高出鏡率。
重慶商社選擇了同樣的路數。暫且不說傳統零售企業在電商領域如何失意,只針對當地市場的二線城市的零售商要想撈回血本恐怕難度很大。如果不能真正滿足消費者需求,就連吸引當地的客流也將是十分棘手的問題。
雖然現在傳統零售企業似乎有放開膀子大干一場的架勢,舍得花錢在電商方面投入,不過,如果只是寄望于吸引得力干將來幫助企業扭轉頹勢,后來居上,未免有點不切實際。
對于二三線零售企業而言,電商業務的容量本身有限,收效自然和全國性的企業不在一個量級上,投入自然也需掂量著,而非照搬復制大企業的做法,花冤枉錢。
而在建設線上渠道上,重慶商社并沒有優勢,此前上線了世紀購網上商城和網逛重百,不過之后項目停滯無疾而終。
不過重慶商社并沒有放棄“折騰”,于去年11月專門成立了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計劃線上百貨商品占60%,超市部分商品和家用電器(包括3C數碼電子產品)各占20%,并且線上線下產品交叉最低控制在兩成。
這樣雖避免了線上線下互搏的問題,不過,脫離了原有門店體系,不能受惠于既有的供應鏈系統,傳統零售企業開拓電商的優勢在哪兒?與成熟的電商企業相比,流量、知名度、商品品類都存在短板。
此外,經過近幾年的價格戰、營銷戰,單純在PC端爭奪客戶已成為過去式。電商的目光開始轉向線下,為追求更大的市場份額,尋求與線下企業的聯姻,典型的是京東和山西唐久便利店的合作。電商和傳統零售企業呈現出大一統的趨勢。而此時再把自家原有的業務和電商涇渭分明地區隔開,無異于在自我設限。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興起,給在PC端難入主流的傳統零售企業帶來了希望,在未開墾的荒地前摩拳擦掌。部分傳統零售企業轉而從移動端入手,開展泛渠道化營銷。走在前頭的有銀泰百貨和王府井百貨。今年有很多企業將打通多渠道作為工作的重點。
單一、封閉的經營模式已經滿足不了現在的消費者需求,而傳統零售企業將消費趨勢置若罔聞,自顧自地談發展,那么最終也將是竹籃打水。
整個電商體系的建立并非一蹴而就,巨資投入可以獲得一時的關注度,假如不能與時俱進,那也只是在使蠻勁。
| 只看他
2樓
寫的不錯 支持
---------------------------------------------------
網開OA系統 網開EIM 智能商務辦公平臺-網開 www.eoop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