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心的照顧寶貝,是孩子健康成長是媽媽的心愿,但是在日常的生活中,媽媽也許不知道,有些生活習慣損害著寶貝的健康。接下來就讓我們北京心貝兒帶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1.寶貝經常不吃早餐
損害健康真相:經常不吃早餐容易發生便秘。
日本專家通過調查發現,經常不吃早餐的孩子與吃早餐的孩子相比,大多數容易發生便秘。
不吃早餐會使這些孩子對食物的攝取量下降,導致通便所必需的膳食纖維攝取量不足,排便次數要少。如果不積極地去改變這種習慣,有可能日后發生長期便秘。
2.使用樟腦球存放嬰兒衣物
損害健康真相:容易破壞紅細胞引起急性溶血
樟腦丸中的主要成分是萘酚,具有強烈的揮發性。成年人的紅細胞中有一種酶,能與樟腦球中的萘酚結合,形成一種無毒物質隨尿液排出體外。但如果嬰兒穿上放置樟腦球貯存的衣物,萘酚容易通過嬰兒嬌嫩的皮膚進入血液循環,而嬰兒體內的紅細胞產生的能與萘酚結合的還酶較少,加之肝臟解毒功能又弱,不能完全將萘酚轉化為無毒物質,很容易使紅細胞遭到破壞,引起急性溶血。因此,不要把嬰兒的衣物存放在有樟腦丸的地方。
3.給寶貝喂飯媽咪總先嘗
損害健康真相:有可能把齲齒菌傳給寶貝
德國口腔衛生專家指出,很多孩子發生齲齒并不一定是吃甜食引起的,可能是被母親口腔中的齲齒菌傳染所致。嬰兒在出生時口腔中原本沒有齲齒菌存在,但很多母親在喂孩子吃飯時,總是先用匙子嘗一下溫度,這樣,就把她們口腔中的齲齒菌通過匙子,傳遞到寶貝的口腔里,造成寶貝齲齒。因此,在給孩子喂東西時最好把嘗食和喂食的勺子分開使用。
4.給寶貝用含氟牙膏
損害健康真相:損傷牙齒、神經系統和骨骼
成人牙膏不像兒童牙膏,會損傷寶貝未完全鈣化的牙齒和嬌嫩的口腔黏膜,影響味覺,而且偏堿性的膏體還容易破壞他們口腔內的生態環境。含氟牙膏使用過多可能會引起氟中毒,損害神經系統,引發骨質疏松癥。3歲以下的嬰幼兒因為自我控制力差,容易誤吞牙膏引起氟中毒,所以不宜使用含氟牙膏。
5.讓寶貝穿厚衣服睡覺
損害健康真相:導致寶貝夜驚并容易感冒
給寶貝穿太厚的衣服睡覺,會使他們全身的肌肉不能完全松弛,因而總是不能進入熟睡狀態,抑制生長激素的分泌,使呼吸和血液循環都變得不通暢,心臟、肺及大血管就會有被壓迫的感覺,從而使寶貝經常發生夜驚現象,而且醒來后如果沒及時穿上衣服,還很容易引起感冒。
讓寶貝安睡Tips:
寶貝睡覺時,穿一件柔軟寬松的棉織小內衣和小短褲就行。
最好采取右側睡姿,以防寶貝小手壓在胸前引起夜驚。
不要讓寶貝在白天玩得過于疲勞,睡前也不要情緒過于興奮。
給寶貝身上蓋的小被不要太厚,并要隨著季節及時更換。
如果寶貝總踢被子,檢查是否有蟯蟲。
用斗篷形狀的寬松睡袋可以防止寶貝踢被。
6.夜里執意叫醒寶貝排尿
損害健康真相:影響寶貝正常的睡眠
有的媽咪夜間也給寶貝使用紙尿褲,每晚給他多次把尿,搞得寶貝大發脾氣,既影響睡眠質量,也影響生長發育。其實,媽咪沒必要每晚如此折騰寶貝,只要入睡前,不給他喝太多的水,當夜間發現翻來覆去時給他把把尿,或者給他穿上紙尿褲就OK了。
7.夏天用六神丸預防痱子
損害健康真相:容易引起心律失常
夏天氣溫高時,有的媽咪經常給寶貝服用六神丸,認為它能清熱敗火,是預防熱痱或熱癤的特效藥。殊不知,六神丸對預防熱痱和熱癤并沒有什么作用,其重要成分是蟾蜍,應用不當,還容易引起心律失常;配藥中的雄黃含有硫化砷成分,應用過多會損傷寶貝的肝腎。
8.拿維生素給寶貝當營養品吃
損害健康真相:容易攝取過量造成中毒
現在不少父母為了讓寶貝健康,或者聽信某些廠家與銷售商片面的宣傳,把維生素當成營養品長期甚至加量給寶貝服用。但是,藥物學家的研究認為,脂溶性維生素中的維生素A、D、E、K等,如果服用過量會蓄積體內,導致慢性中毒,一次服量過大,還會導致急性中毒。
9.硬要矯正寶貝用左手
損害健康真相:容易造成口吃、發音不準
寶貝剛出世時大腦功能還沒發育完全,并沒有形成右利手或左利手。
因此,有些寶貝在1-2歲時,玩玩具總是喜歡雙手共用或使用左手。有些媽咪看到后很著急,擔心會對今后有影響,硬要對寶貝進行矯正。其實,隨著語言的發育寶貝會逐步表現出右利手或左利手的習慣,一般在3歲以后才能看出趨向,6歲時才真正建立用手習慣。如果強行矯正,容易造成寶貝的生理功能不協調,發生語言中樞功能混亂,從而出現口吃、發音不準、唱歌跑調等不協調表現。
10.寶貝經常偏嚼食物
損害健康真相:增加牙齒的齲齒發生率
正常的咀嚼應該是雙側咀嚼或雙側交替進行的,但有的寶貝吃東西時喜歡偏嚼食物,這個習慣會對寶貝的顱面骨骼及牙齒、牙周組織生長發育帶來一系列影響。咀嚼的食物會順著牙冠凹度滑到里口腔,對牙齦起到按摩作用,對牙面和牙體起到清潔作用,還可以刺激咀嚼側的腮腺分泌更多的唾液,對局部牙齒起到自潔作用。如果總是一側偏嚼,就會使另一側失去食物對唾液及其的摩擦、清潔作用,造成較多的結石和菌斑堆積,增加齲齒發生率。
11.忽視家電噪音對寶貝的影響
損害健康真相:容易引發耳聾或使視力下降
家里的電器發出的噪音,也會對寶貝的生長發育造成一定的影響。研究顯示,家庭噪音會使寶貝的聽力受到傷害,也是造成兒童聾啞的原因之一;持續噪音會影響視覺調節,使眼運動速度減慢,可以對寶貝的視力造成損害,出現視覺異常、視力下降等現象;還容易引起胃口差、腹脹、惡心等消化道反應,使生長速度和智力發育變得遲緩。
12.寶貝吃完蘋果后不漱口
損害健康真相:容易使寶貝發生齲齒
蘋果不僅營養豐富,它還是一種高纖維的水果,對預防便秘大有益處,因此媽咪常給寶貝吃蘋果。最近,醫學研究顯示,兒童齲齒與吃蘋果有極大的關系。如果兒童經常吃完蘋果后不清潔牙齒,很容易增加齲齒的發生率。蘋果中含有10%可以發酵的糖類,吃完蘋果后不漱口,會使這些糖類停留在牙齒上,對牙齒造成侵蝕,使其受到損害。所以,寶貝包括成年人,吃完蘋果后最好都去漱漱口。
專 家 觀 點:
3歲前的嬰幼兒家庭一定不要給他們看電視,周歲前嬰兒尤其不能看電視!非常重要!!
主要原因在于
嬰兒在出生后的前6個月具有超強的專注力和學習能力,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專注力將逐漸遞減(嬰幼兒學習遵從才能遞減法則);若給他們看電視將加速專注力的下降速度,造成大腦發育無法挽回的損失;
導致的結果:
隨著年齡段增大,若繼續給寶寶將會出現:學習能力低下、不愛思考,不愛與人溝通、專注力差、脾氣暴躁、多動或自閉(與孩子的性格類型有關),不愛運動、愿意與他人溝通、交流,缺乏想象力、視力衰退、疾病等諸多問題;
培養寶寶專注力記憶力最有效辦法:
從小開始,越早越好!且爸爸媽媽們一定要堅持啊!效果要到2歲左右開始逐步顯現,但現在不做到時候再做就會有很大的難度啦!切記啊!
寶寶具有與生俱來的學習能力與專注力,6個月以前無需培養!而6個月后,當孩子的專注力尤其是視力的專注力下降之后,我們可以從聽力及自我控制力入手來進行相關訓練,基本方法如下:
孩子出生起就給他們念故事;
給寶寶讀故事的目的不是要他聽懂,而是由于此時的寶寶是用右腦學習的,他們會將信息全盤地吸收并儲存起來。6個月以前或左右的寶寶會很專注地看或聽,而6個月以后的寶寶則有可能完全不理會你了,此時希望您堅持,因為雖然他們不看書,但是他們依然擁有超強的聽力吸收力,千萬不要錯過1歲、2歲、3歲前聽力好時機。無論他們是否看書,只要您堅持念書,有一天他們會被您吸引過來的,專注力由此逐漸再次形成。
孩子出生起就給他們聽古典音樂;
研究表明:當寶寶在聽古典音樂時,他們的大腦內的神經元鏈接是快速增長并有序排列的,換句話說就是有利于寶寶的智力發育,尤其是長期、小聲給寶寶規律地播放古典音樂、故事、各種語言,都能起到很好的聽力訓練作用;而這種作用是長期的、不明顯的,只有在寶寶3歲后才能通過寶寶超強的記憶力及豐富的想象力逐漸得以體現。
孩子6個月起就開始基礎的自我控制力訓練;
最簡單有效的方法就是數數字,即在孩子開始吃奶或有需求時候,爸爸媽媽不是馬上滿足寶寶,而是先數數,從1-5開始,數玩后再滿足寶寶的愿望,隨著寶寶逐漸學會等待,則逐漸增加數字,直到從1數到100,這樣培養出來的寶寶會專注于爸爸媽媽所說的話。等數字學會了,還可添加其他內容,如英文字母、節氣、兒歌等。培養控制力、聽力的同時,寶寶還學會很多基礎知識。
不要給孩子吃糖;
這是因為,蔗糖會在體內轉化為葡萄糖,而葡萄糖在氧化分解的過程中需要含有維生素B1的酶來參與。嬰幼兒如果長期攝入糖分過量,消耗掉大量維生素B1,造成維生素B1不足,最終就會影響到葡萄糖的氧化,產生較多氧化不全的中產物,如丙酮酸、乳酸等。這類物質過多,會影響中樞神經系統的活動,造成大腦神經元質量不佳,使孩子表現出精力不集中、情緒不穩定、愛哭鬧、好發脾氣等。所以,請不要給寶寶養成吃糖的習慣,對于那些偏愛甜食的寶寶,爸爸媽媽平時應多給他吃一些富含維生素B1的食物,如糙米、豆類、動物肝臟等作為補充。
養成良好的作息;
擁有良好作息的寶寶精力充沛,心情舒暢,易于相處,專注力強。而日常作息紊亂的寶寶則情緒不大穩定,容易發脾氣,且比較愛粘媽媽或親近的人。建議1歲以后的寶寶逐漸養成7-12-21作息規律,即7點起床,12點午睡,21點晚上睡覺的作息。這樣的規律養成后,不但寶寶能養成好的飲食習慣,更能擁有良好的情緒,非常有助于專注力的培養。
無論是專注力,記憶力、還是想象力的培養,都需要爸爸媽媽們越早開始,這樣就越容易養成好習慣。同時,還需要爸爸媽媽及全家人的配合,只有持之以恒地堅持才最有效。
招商一部010-57143152
招商二部010-57143153
招商三部010-57143154
招商四部010-57142193
傳真:010-53039982
附件下載區: 鼠標左鍵單擊文件進行下載
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