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公司總有員工辭職,這在零售業也算屢見不鮮。問其辭職的理由,眾口一詞:薪水太低。這讓我想到了馬云曾說過的,員工辭職理由不外是兩種:一是工資低,二是干得不開心。
薪水不能達到行業領先水平,與企業的定位不符,這讓員工產生過大的心理落差,感到付出與得到不匹配,時間一久,心理不平衡,慢慢產生厭倦心理,盡而產生了辭職念頭。我原來一直認為這是辭職的心路歷程,直到后來,我才漸漸明白干得不開心才是促進辭職的主因。
小A辭職后與我訴苦。對于他的離開,我有些突然。他平時工作熱情、認真,交于他的工作基本上能高效準確的完成,因此他所在部門的業績也一直遙遙領先。他在同批進店的員工中算得上出類拔萃的。
辭職后的他袒露心聲,緣于最近的一次升職考試。經過層層選拔和考試,他對這次升職也是志在必得。但是直到公布結果,他才發現名落孫山。一時間,他難以承受這個結果。更重要的是,和他同批進店的同事有許多升了職,盡管業績不如他,這樣的局面更讓他無法接受。他曾試圖找上司尋求解釋,但還沒等他開口,上司就顯得頗不耐煩,他也沒再自討沒趣。最后他只好選擇了離開。
一家門店如果這樣對待積極向上的員工,不能讓員工看到上升的空間,不能讓員工知道上升是通過什么途徑實現,慢慢只能把優秀的員工擠走,而沒有優秀實干員工作為強大后盾的門店,最后只能走向末路。
零售的本質是服務和商品。而服務是通過員工來實現。如果高層輕率地對待中層管理人員,中層管理人員把同樣的態度傳達給基層管理人員,而基層管理人員再“回報”給員工,可想而知,顧客將面臨什么樣的待遇。這不是危言聳聽。
就在小A工作過的那家門店,我看到過這樣的情況。傍晚,顧客較多,收銀員慢吞吞地收著款,顧客怨言開始增多,但收銀員依然我行我素,這時即看不到現場管理人員應急措施,也看不到面對顧客的不滿有什么解決方案。在內衣區,顧客找不到合適的尺碼,向營業人員詢問,只回答一句:所有的商品都在那里,沒有就是缺貨,她一邊和同事聊得起勁,一邊向貨架瞅了一眼,就不再搭理顧客。
我問小A,現場沒有值班人員嗎。
小A說,有啊。
但為什么沒有作用呢。我不解。
小A說,值班人員大多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因為門店的運營情況和員工的工資、績效、晉升沒有直接利害關系,因此,連值班人員也懈怠得很。
說到底,還是員工干得不開心。因為員工的努力不會得到相應的回報,漸漸形成人浮于一事的氛圍,沒有人認真工作,認真工作的人如小A也顯得與周圍不合拍不搭調,這些員工也漸漸流失。一個沒有努力工作員工的企業,一個不能為顧客提供優質服務的門店,很難想象,其市場競爭力在哪里。
2014-04-16 01:23被設為精華,積分加20,金幣加4- 該帖于 2014-4-15 18:52: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