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96年的第一家購物中心天河城在廣州誕生,購物中心在中國的發展已經走過17個年頭。
城市化的推進,讓以購物中心為主的商業地產突飛猛進。統計數據顯示,中國購物中心累計商業建筑面積超過1億平方米,而每年開業的購物中心則平均高達100家。
在群雄亂戰、購物中心競爭越發白熱化,尤其是移動互聯、電子商務等現代社交、購物工具崛起改變消費習慣之下,購物中心已經從“開發時代”過渡到“運營時代”。如何提高運營能力最終增長收益和資產增值已成為整個購物中心行業面臨的最重要課題。
套用地產界的一句名言:“Location,Location and Location”,業內普遍認為對商業地產項目來說,成功與否其實在項目選址階段就已注定。
雖然選址非常重要,但做商業最重要的不是只是把顧客吸引過來,而是顧客能享受到什么樣的服務,能買到什么樣的商品,是滿意而歸還是失望離去?
從行業來說,好的購物中心要有租金貢獻等數據型的考核,對租戶來說,可能是有銷售、能盈利的業績貢獻,但從購物中心業態根源上來說,最重要的應該是消費者喜歡的,這才是購物中心立足和發展之本。
當然,“消費者喜歡”是個寬泛的概念,很難有具象的框架和形態,這就要求購物中心要找到并堅持自身的定位。一家好的購物中心關鍵在于和消費者黏性的互動,從建筑設計、動線規劃到環境裝飾、燈光照明、背景音樂等各個細節無處不照顧到消費者的感受。
成功的購物中心運營團隊,一定是細心的,并且是堅持不懈地努力和提升。不是自己做一家外觀內飾看起來很漂亮的購物中心,招來很高端有檔次的品牌就能獲得客流和銷售,而是要看能否滿足項目輻射的消費者的需求,營造舒適的購物環境,讓消費者感受到購物中心的用心和真心,從而產生更多的互動。
商業發展到現在,很多人說,現在的年輕消費者不去購物中心購物了,都奔電商了,用微博、微信等社交渠道實現購物了,不可否認,電商吸引了眾多對價格更敏感的消費者,而購物中心吸引的更多的是對城市公共的生活空間、社交空間、消遣空間“忠誠”的會員。
購物中心應該成為“新、奇”,另類前沿藝術,時尚潮流場所。很多消費者日常生活中難以接觸和感受到的新鮮的科技、另類的藝術、前沿的潮流人物或不可能產生交集的明星等,通過推廣活動、陳列展示等多資源整合進來,帶給消費者欣喜。
隨著電商的沖擊,購物中心都在加大餐飲、休閑娛樂等業態的比重,不管怎么調整都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黃金比例”。一個購物中心的業態組合“算”的是“一整盤賬”,打的是一套“組合拳”,不是誰給租金高誰就能進駐的。重點還是針對目標顧客群的需要,引進消費者喜歡也消費起的品牌,做到能吸引消費者來,讓消費者有的逛有的買有的吃還有的玩。
- 該帖于 2014-5-16 17:28: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