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選擇主力店先看定位
選擇主力店要注意項目所處的城市、區域、地區的市場因素,例如百貨商店不適合定位于社區型購物中心的主力店,而區域性的購物中心一般應選擇大賣場、百貨店為主力店;一二線城市成熟商圈中的購物中心多以年輕時尚或高檔精品的主題來選擇主力店的定位,而城市新興商圈或郊區中的購物中心項目則多以家庭娛樂、和生活配套的主題來選擇主力店的定位。
主力店的選擇本身就是項目市場定位的直接表現,不同的主力店代表著完全不同的項目定位。因此,在引進主力店前,首先必須要明確購物中心的定位主題,根據該定位確定需要什么類型和檔次的主力店來支撐,是否需要組合幾家主力店滿足一站式消費,以及該主力店的客流是否能被其他店鋪共享。
不同的主力店對物業設施都有著不同的軟硬件要求,如荷載、高度、卸貨、進深、面寬等。比如:建材超市要求荷載4噸,普通超市和書店為1噸,普通百貨荷載為500公斤;物業層方面,生活超市層高5米、倉儲超市一般為9米,電影院則會要求為10米。因此,只有先認真測評項目的定位和物業條件是否與選擇的主力店匹配,以及進行技術對接,才能成功引進購物中心所需要的主力店。
2.培育期應選大賣場為核心
處于市場培育期或新興商圈的購物中心,以一個10萬平方米的購物中心為例,通常要選擇2至4家主力店,主力店一般為大賣場、百貨和與生活相配套的主力店(餐飲、娛樂業態)等。在購物中心培育期應選擇集客能力強的大賣場作為核心主力店,尤其要重視餐飲、家庭娛樂業態的主力店。
根據定位正確選擇主力店,對項目客流的吸引、對項目的發展和項目安全性的保障均起到了有力的支撐。同時,借由主力店吸引來的人流量實現客流共享的中小型店鋪,也可為購物中心提供較好的收益。通過對主力店的選擇,大小商家組合成一個統一的具有強大聚客能力的整體,在內部形成良性競爭,讓客流在購物中心內循環流動,最大限度地滿足客戶的消費欲望,從而帶動整個購物中心的互惠共榮。
3.休閑業態避免同質化
根據購物中心產業資訊中心統計,在會員單位的主力店商家組合中,主要以單一的超市或百貨或家居或電器賣場形式為主,專賣店為輔的結構占比1/3。而在主力店品牌構成方面,18個百貨品牌、23個超市品牌的占有率中均高達到50%左右,即購物中心的主力店重復度較高,大多數購物中心同質化程度較高。
雖然近年來新開業的購物中心,其餐飲業的比重得到加強,但休閑業態的比例卻仍舊很低。這一方面基于休閑業態租金承受能力低,該行業還沒能適應購物中心;另一方面由于購物中心經營者還沒有意識到如何突出自身特色,商戶組合雷同,都是以百貨+超市+電影院等作為主力店。
鑒于購物中心的同質化趨勢愈來愈嚴重,在有條件的購物中心可嘗試將餐飲或生活配套業態的特色店培養或打造成主力店,比如,選擇數十家以餐飲店集群作為主力店的購物中心,從而避免以百貨+大賣場為主力店的傳統模式。
此外,也可以突出家庭娛樂業態與商務娛樂業態的主力店,比如電玩每天可以吸引5000至8000人光顧,這對購物中心客流來說貢獻巨大,完全堪比主力店。同樣以萬達購物中心為例,萬達影城,神采飛揚電玩、大歌星KTV這3個娛樂的主力店,曾一度在萬達內部被稱為萬達“三劍客”,幾乎每一個萬達廣場里都有它們的規劃店面。
因此,真正的購物中心不僅僅是單一的“購物”中心,而應該是“餐飲中心”、“休閑娛樂中心”等能提供多重享受和消費的體驗平臺,以適應不同消費者的需要。